如果要評選一個最讓世人感到恐懼的名詞,毫無疑問,“癌癥”一定會名列前茅。在醫(y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癌癥依然每年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癌癥到底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藥物、手術都難以將癌細胞斬盡殺絕?讓我們從癌細胞的誕生講起。
“圖紙”出錯:誕生第一批癌細胞
人體其實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社區(qū)”。每個細胞都照章行事,知道何時該生長分裂,也知道怎樣和別的細胞結合,形成組織和器官。
而構建不同細胞、組織的“圖紙”,就是基因。人體中與癌癥有關的基因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長需要它。不過為了“管束”它,人體里還有抑癌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會變大,而抑癌基因卻變得弱小。因此,致癌因素是啟動癌細胞生長的“鑰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學物質等。如香煙可激活肺癌基因,黃曲霉毒素、乙肝病毒等是肝癌基因的激活因子,亞硝基化合物易誘發(fā)食管癌、胃癌。多把“鑰匙”一起用,才能啟動“癌癥程序”,“鑰匙”越多,啟動機會越大。
平常人們總愛說吃什么東西致癌。其實,現在還不能說只要不吃什么就不會得癌,或者接觸什么就會得癌。目前還沒有發(fā)現任何一種因素是誘發(fā)癌癥的獨立因素。
一群“走火入魔”的細胞
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就像一個國家的安全部門一樣,時刻都在監(jiān)視著身體內部的一舉一動,保衛(wèi)著自己的家園。不過,癌細胞與外來的細菌、病毒不同,它們畢竟是人體自身產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正常細胞的特征。這個“內鬼”開始時行蹤隱蔽,躲藏在其他眾多的正常細胞叢中,悄悄建立自己的地盤,躲過了免疫系統(tǒng)的追蹤。
一旦癌細胞分裂出了足夠多的“同類”,站穩(wěn)了腳跟,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一群“走火入魔”的細胞。它們不具有任何對身體有益的生理功能,只是不斷地繁殖、分裂,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四個變成八個……
除了生長速度迅速給治療造成困難以外,癌細胞還有一個特點——四處流竄,這也為手術根治癌癥帶來了難題。由于生長太過迅速,有時候一個區(qū)域的血液供應會趕不上癌細胞的生長,它們渴望開發(fā)新的富饒區(qū)域,于是會順著血管、淋巴管流竄。由此,癌細胞就轉移到一些血液充足的組織中,比如肺、肝臟、大腦等。
癌細胞四處繁殖,瘋狂地吸取身體的養(yǎng)分,擠壓正常細胞的生存空間,阻塞血液循環(huán)的通路,釋放各種毒素,最終將整個身體拖垮,出現誰都不愿見到的情形……
編輯/張宇
鏈接:抗癌,從預防做起
眾所周知,現在醫(yī)學上還缺乏對付癌癥的強有力的武器。預防就成了抗擊癌癥最重要的戰(zhàn)略。因為,40%以上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15條防癌要則,對預防癌癥很有益處。
1.不吃發(fā)霉的糧食及其制品(可產生強致癌物黃曲霉素)。
2.少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可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
3.不飲酒,特別是不飲烈性酒。
4.不吸煙。
5.不接觸或少接觸大煙囪里冒出的煤煙。
6.不吃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
7.不用洗衣粉擦洗食具、茶具或洗食物。
8.不用有毒的塑料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包裝食物。
9.不過度曬太陽,強烈的紫外線久曬對皮膚有致癌作用。
10.不吃過熱、過硬、燒焦或太咸的食物,不喝過燙的水。
11.同時飲酒和吸煙,會大大增加致癌的機會。
12.多吃新鮮蔬菜,吃飯不要過飽,控制體重。
13.慎用藥物。
14.有宮頸糜爛的婦女,要定期檢查并及時治療。
15.有陰莖包皮過長(包莖)的成人和兒童,要及時做包皮環(huán)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