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在西藏以及達爾富爾問題上的立場,激起了一片爭議之聲。但美國麥迪遜大街的營銷專家們自有一套辦法,能幫助那些想借奧運之機進行宣傳的商家屏蔽掉周遭的喧嚷。
現(xiàn)在,距離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只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為了更好地利用電視黃金時段,以及全美的雜志和報紙,廣告業(yè)的高管們依然在馬不停蹄地拍廣告。
要小心繞開與奧運相牽連的政治問題,這已經(jīng)不是新聞。奧運會總會成為政治問題集中爆發(fā)的出口,比如土著人權(quán)益問題一直纏繞著2000年悉尼奧運會,1936年柏林奧運會充滿了納粹色彩。但是行銷專家認為,不論是環(huán)境問題還是老生常談的人權(quán)問題,都讓中國在世界的某些地方遭受著廣泛的批評,因此,美國的企業(yè)今年將面臨更嚴格的審視。
總的來說,營銷專家的辦法,就是關(guān)注那些簡單而不具爭議性的主題,比如純粹的運動,或者奧林匹克超越現(xiàn)實事件的概念。
朗濤策略設(shè)計顧問公司(Landor Associates)是WPP集團旗下的品牌形象咨詢機構(gòu),其董事總經(jīng)理艾倫·亞當森(Allen Adamson)說:“最聰明的辦法就是,不要和這些問題扯上關(guān)系。”
協(xié)力營銷公司(Engage Marketing)總裁凱文·艾德勒(Kevin Adler)表示,像麥當勞這樣借助奧運成功開展營銷的企業(yè),都將傳播的焦點放在了“美國形象”上。艾德勒先生舉了麥當勞廣告的例子,廣告展示的是一個小男孩,在奔跑中變成了一個高中運動健將,最后終于成為一名奧運選手。
還有一些廣告突出的是體育明星,甚至是不太知名的奧運選手。比如2006年都靈冬奧會期間,家得寶(Home Depot)就啟用本公司員工中的奧運選手(包括速滑選手德里克·帕拉)為自己打廣告,結(jié)果收效甚佳。
今年,維薩公司(Visa)的奧運廣告將再次啟用多名奧運選手,其中包括曾經(jīng)多次奪得奧運冠軍的游泳選手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不過,據(jù)知情人士透露,這家金融巨頭仍在擔心,其廣告所傳達的信息是否會在不斷升溫的政治氛圍中遭到誤讀。
維薩公司發(fā)言人表示:“公司的奧運廣告策略沒有改變,但我們的創(chuàng)意過程是很靈活的,而且,公司正在就廣告的效果對受眾進行測試?!?/p>
請運動員做廣告并非總是萬全之策。廣告商擔心的是,他們選用的運動員,日后可能會就某件爭議性問題擺明自己的政治立場。
在今夏的奧運會上,這種風險尤其突出。由于北京方面和蘇丹政府關(guān)系密切,一些人權(quán)組織認為中國在達爾富爾問題上也是同謀,而奧運選手正是這些人權(quán)激進分子極力拉攏的對象。最近發(fā)生在西藏的騷亂事件成了又一個熱點,運動員們也有可能涉足其中。
洛杉磯南加州大學運動商業(yè)研究所負責人大衛(wèi)·卡爾特(David Carter)認為,在奧運會期間,“運動員的立場可能成為一種風險?!?/p>
面對這些政治分歧,贊助商試圖營造和樂融融的氣氛。知情人士透露,可口可樂公司快要完工的一則動畫廣告,打算以東西方的碰撞做主題。這則廣告展示的,是在一罐可樂的幫助下,兩大籃球巨人、潛在競爭對手——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和姚明在奧運會上聚首的情形。而這兩位籃球運動員,正是中國隊和美國隊的標志性人物。
當然,如果奧運營銷的廣告牽涉到政治問題,他們也可以在修改后重新發(fā)布,或者直接換掉,因為許多公司都為北京奧運準備了不止一套廣告方案。不過,廣告商還是寧可選擇那些經(jīng)過驗證、效果比較好的,這樣可以降低風險,也可以避免再進行改動。
美國奧委會贊助商好事達保險公司(Allstate Insurance, Co.)負責營銷傳播的副總裁麗莎·考克瑞恩(Lisa Cochrane)表示,公司尋求的是“那些能夠弘揚奧運精神的主題”,比如“奧運使全世界人民走到了一起”。
作者:STEPHANIE KANG and SUZANNE VRANICA
出處:《華爾街日報》 March 20, 2008
編譯:段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