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這條中國古代的貿(mào)易通道被微軟賦予了另外一層特殊的含義:為中美兩國的研發(fā)團隊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如果提起“絲綢之路”,你最先想到的會是什么?在微軟,如果你的答案是那條中國古代貿(mào)易的陸上通道的話,意味著你只回答對了一半。因為對于微軟中國研發(fā)集團的員工而言,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又被賦予了另外一層新的含義。
初識“絲綢之路”
“名為‘絲綢之路’,其實是一項專門針對中國本地員工的外派學習計劃。在大型跨國公司工作,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與你一同承擔某項研發(fā)工作的項目小組由10個人組成,其中每一名小組成員都分別來自于10個不同的國家。這種來自于國家、地域、甚至是文化上的差異給公司的管理帶來了新鮮的氣息,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麻煩。因此,這一計劃的目的地是美國微軟總部,時間從4周到8周不等,旨在讓中國員工近距離了解微軟的企業(yè)文化,認識產(chǎn)品團隊伙伴成員,增加產(chǎn)品知識,提高能力。”該項目的發(fā)起人、微軟中國研發(fā)集團服務器與工具開發(fā)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謝恩偉告訴《當代經(jīng)理人》,“我希望這個計劃能夠像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那樣,成為溝通微軟在兩個不同國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把這個計劃命名為‘絲綢之路’?!?/p>
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的王佳梁在加入微軟中國研發(fā)集團之前就通過公司網(wǎng)站了解到在微軟有這樣一條“絲綢之路”。入職后不久,由于工作表現(xiàn)出色,王佳梁被主管推薦成為“絲綢之路”計劃(以下簡稱計劃)的成員之一。
“當時第一個感覺就是激動和興奮”王佳梁回憶道,“隨后馬上想到的就是畢竟這是自己第一次去美國,第一次去西雅圖,對于當?shù)氐那闆r是完全陌生的。我需要從哪些方面做一些準備工作呢?”沒過多久,當看過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發(fā)給每一名計劃成員的項目手冊時,王佳梁才知道自己之前的顧慮完全是多余的?!袄锩鎺缀踅獯鹆宋抑八械囊蓡枴那捌谠谥袊枰k理的各種手續(xù),到生活用品的準備;從西雅圖的天氣狀況和住宿標準,到住所周邊的中餐館、娛樂場所,里面的內(nèi)容幾乎涵蓋了在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王佳梁告訴《當代經(jīng)理人》。
于是,兩個月之后,他登上了飛往美國的班機。
美國之行:體驗微軟文化
盡管前期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在抵達美國的第一天,王佳梁還是被那里的工作氛圍感染了。
幾乎每個辦公室門口的留言板上都貼滿了員工們自己寫上去的小紙條,有的是他們喜歡的格言警句,有的是自己對于某一項技術(shù)的想法。
中午的時候,會有員工主動通知大家自己將在會議室做一個關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主題演講,希望有興趣的同事可以過去聽聽。在偌大的會議室里面,演講者在上面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表達著自己的見解,臺下的人則一邊享受著美味的午餐一邊不時地回應幾句,氣氛相當輕松。
到了第二天,王佳梁更是被美國的項目負責人叫到了辦公室,交給他一個“不可思議”的任務——每天必須要結(jié)識5個當?shù)氐呐笥选?/p>
盡管當時有些不理解,但是王佳梁還是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于是在每次參加培訓的時候,他都會記下小組其他成員的聯(lián)系方式,就連在平時吃飯的時候也會盡可能地跟團隊里面不同的人坐在一起聊上幾句。這樣一來,到計劃結(jié)束的時候,王佳梁不僅達到了負責人的要求,還超額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
王佳梁說:“后來我才了解到,這個在當時看來很不可思議的任務其實不僅僅是針對我一個人的,它是針對每一個計劃成員的。”事實上,為了讓每一名計劃成員能夠更快地融入到美國的工作環(huán)境之中,微軟還會給每一個人安排一個導師,給他們?nèi)粘5墓ぷ骱蜕钐峁┍匾闹笇Ш蛶椭?。有一次,一個級別較高的經(jīng)理還邀請這些來自中國的員工一起去他的私人游艇上玩,體驗美國西雅圖的海灘。
其實對于王佳梁而言,在美國的經(jīng)歷除了讓他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之外,還讓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受益良多。
從美國回來之后,有一次做項目的時候王佳梁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某個團隊的協(xié)助。在去美國之前,由于認識的人很少,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王佳梁都會選擇與美國那邊的幾個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通過電子郵件把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告訴他們。幾天之后才會收到回復,或者直接提供解決方案,或者提供某一個相關負責人的郵箱。這次,他忽然想起自己在美國新結(jié)識的朋友中有一個人剛好是那個團隊的。
于是他就給那人發(fā)了一封郵件,不一會兒就收到了回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就是這個簡單的過程,至少為中國的研發(fā)團隊節(jié)省了1~2個禮拜的時間。直到這時,王佳梁才意識到交朋友的意義有多大:“從美國回來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人都是我認識的,他們在電子郵件里也不僅僅是一個名字,而是生動了很多。給他寫信或者打電話的時候就像是朋友的感覺,而不用像以前那樣有所顧忌,擔心是否會打擾到他。好像彼此之間多了一條感情上的紐帶?!?/p>
回國之后:分享與改變
隨著“絲綢之路”計劃的不斷發(fā)展,不僅僅是王佳梁,他周圍已經(jīng)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同事有機會參與到計劃之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微軟的文化。
由于每個人看待世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角度不同,作為“絲綢之路”計劃的延續(xù)“節(jié)目”,每一名參與者都必須在回國之后跟所在的團隊成員交流和分享自己在美國的經(jīng)歷和收獲。讓王佳梁記憶猶新的,是一個同事向他講述的一次在美國微軟總部參加全公司會議的經(jīng)歷。
由于微軟的員工很多,所以那次會議地點沒有選在常規(guī)的會議室或者是禮堂里,而是在一個露天的體育場。開場的時候,每一名微軟的高管們都像是參加一場NBA的比賽的選手那樣一蹦一跳地走上講臺。微軟首席執(zhí)行官史蒂夫·鮑爾默上臺的時候除了挨個與經(jīng)理們拍手之外,還對著麥克,聲嘶力竭地帶領全場大喊:I LOVE THIS COMPANY(我愛這個公司)!那種感覺根本不像是一個公司的年會,而更像是一個大型的搖滾演唱會,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最后當比爾·蓋茨上場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起立鼓掌,歡呼聲和瘋狂程度一點都不亞于周杰倫的演唱會。在那一刻,臺下的每一個微軟人都能夠感受到公司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的凝聚力。
“他對我說,在那一刻,他被深深地感動了。他終于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優(yōu)秀的人才愿意在這家偉大的公司工作——都源于一種對技術(shù)和創(chuàng)新的追求和崇拜。這樣的感覺,絕不僅僅是一兩次簡單的企業(yè)文化培訓能夠做到的。我當時聽了以后也被他深深感染了,同時也覺得實在是太可惜了,我那次去的時候沒有趕上?!?王佳梁不無遺憾地說。
能夠帶給員工這樣的感受讓謝恩偉感到很自豪,同時他自己也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員工的變化。“這個團隊組建之初,我主持會議的時候總是感覺非常孤單,因為幾乎沒有人跟我對話。員工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們把我當作是一個領導,在認真地聽我發(fā)言,沒有什么反應。這樣時間長了,項目組里美國的員工感覺中國同事沒有任何想法,只是言聽計從;中國的同事則覺得美國的同事總是那樣咄咄逼人,很不友好。而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幾乎沒有再出現(xiàn)過?!敝x恩偉說。
溝通,通者不痛
北京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副總裁 劉海梅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持有不同世界觀、價值觀、語言、行為習慣的人們在一起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多,跨文化溝通的問題越來越為更多的公司所重視。我認為,跨文化溝通的關鍵是要承認差異,了解差異,理解差異,接受差異。
首先要承認人和人是不同的,組織和組織是不同的。比如不同地域人員的溝通習慣是有差別的,員工進入一個新企業(yè)必須先了解企業(yè)的文化,了解團隊成員,方能融入企業(yè),更好地工作。
然后要想辦法了解文化的差異,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近文化,走進文化。案例中微軟公司的“絲綢之路”計劃,讓中國本地員工到美國微軟總部近距離了解微軟的企業(yè)文化,認識產(chǎn)品團隊伙伴成員,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在一起工作,一起參加各種會議、活動,工作之余一起娛樂,是了解文化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同時,通過提供員工跨文化交流的機會,員工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公司溝通的效率也得到提高,也給組織帶來了積極的文化影響,比如中國微軟就出現(xiàn)了會議文化的改善,不再只是一言堂,不再認為直接的溝通是“咄咄逼人,很不友好”;組織中出現(xiàn)了更多的互助現(xiàn)象,因為通過跨文化的交流,大家“像是朋友,彼此之間多了一條感情上的紐帶?!边@些對于企業(yè)都是有著積極意義的。另外,據(jù)我所知,微軟還有一個“馬可波羅”計劃,讓美國員工到中國來交流,其實目的都是一樣。
同時,在這個案例中,我們還要學習微軟細致的管理。為了達到“絲綢之路”計劃的目標,讓中國員工更快更多地了解微軟美國公司的文化,微軟公司有很多具體的做法,比如設定具體目標,每天必須要結(jié)識5個當?shù)氐呐笥?;安排導師,給中國員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每一名計劃參與者回國之后都要跟所在的團隊成員交流和分享自己在美國的經(jīng)歷和收獲,讓更多的員工了解微軟美國公司的文化等,這些都是值得稱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