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我曾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當過兩次翻譯,留下了永遠難忘的美好回憶。
1954年6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確定為指導中國和緬甸兩國關系的準則之后,中緬兩國友好交往日益頻繁。1955年9月,緬甸政府派出一個高規(guī)格的佛教代表團,前來我國迎奉在北京西山八大處靈光寺院內的佛牙舍利塔的釋迦牟尼的佛牙去緬甸,供信徒瞻仰。
那時,我剛從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畢業(yè),就被委派擔任這個代表團的翻譯。我第一次乘飛機,第一次飛往廣州迎賓,既興奮又緊張,總擔心不能勝任。然而,經過幾天和外賓的相處,覺得較為融洽,尤其是代表團團長將在抵達北京西郊機場時,迎賓會上的長篇講稿,在廣州時我就已事先譯好,膽怯的心情平靜了一些,增強了信心。
10月3日下午,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設宴招待緬甸佛教代表團和緬甸文化代表團,給緬甸貴賓很好的禮遇??偫碛H切地和客人一一握手問候,我為總理翻譯介紹。沒有想到,總理也伸出手來跟我握手,還親切地問我在哪里學的緬甸語。我高興地告訴總理是在北大學的,總理點點頭,頓時我激動不已。
在這次晚宴上,我還見到了陳毅副總理,李濟深、彭真副委員長,著名社會活動家和佛學大師趙樸初等。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就坐在我身旁,他兩次給我夾菜,關切地對我說:“你不能光說話,還得吃??!”領導同志的關愛,緩解了我的拘束,令我至今難忘。
兩年后的1957年金秋,我國在北京等10大城市舉辦“亞洲電影周”,緬甸等14個亞洲國家的電影代表團也應邀參加了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活動。那時,我已在《人民日報》國際部工作,被文化部借調參加電影周的接待工作,為緬甸電影代表團當翻譯。
9月7日下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金碧輝煌的宴會廳舉行盛大的酒會,招待參加“亞洲電影周”的各國代表團。我為緬甸代表團團長即席翻譯,總理在主席臺上聽著并頻頻點頭。周總理舉杯到各代表團席位上向貴賓們敬酒敘舊,到緬甸客人的餐桌時,周總理提到不久前訪緬的情景時談笑風生,稱贊兩國人民深厚的“胞波”情誼。他說,親戚越走越親,歡迎更多的緬甸朋友來做客。貴賓們異口同聲祝福周恩來總理吉祥安康。
周總理平易近人,和藹慈祥的面容,熱情爽朗的笑聲,給我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象。他老人家親切的言談舉止,至今仍不時浮現(xiàn)在眼前時刻激勵著我。周總理的偉大政治家風范和誘人的魅力,不僅贏得各國外賓的一致贊佩,也深深感染了我,使我深受教益。
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家里一直珍藏著周總理這兩次招待會的請柬。我的兒孫們都懷著無比的深情說,這是咱家的傳家寶啊,太珍貴了,該好好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