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長沙岳麓山下,湖南師范大學一幢普通的教工宿舍里,住著一位年過八旬、有著傳奇人生的離休老教授,他就是聞一多先生的弟子伍大希。
兩個“最后一次講演”
1944年初,湖南新化22歲的青年伍大希,滿懷救國救民的一腔熱血,來到聞一多先生任教的昆明西南聯(lián)大,并得到聞一多的賞識,兩人關系親密無間。
當時,聞一多已經(jīng)是大名鼎鼎的民主斗士、第一流的演說家。學生和市民只要聽到聞一多的演講,就會沸騰起來,民主運動漸成燎原之勢。國民黨對此恨之入骨,懸賞40萬買聞一多的人頭。每次集會講演,伍大??偸蔷o隨聞一多左右,進行現(xiàn)場組織和記錄。他協(xié)助聞一多組織了“爭取和平萬人簽名”活動,把許多地方士紳、社會賢達乃至國民黨的中下層官吏爭取到了和平隊伍中來;他在聞一多的帶領下與進步同學深入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進行宣傳發(fā)動,播撒民主革命的種子;他在聞一多的指導下參與籌辦《民主報》,擴大宣傳陣地。1946年5月,經(jīng)聞一多和吳晗介紹,伍大希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
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李公樸被害報告大會上,聞一多發(fā)表了義正詞嚴的演講,他慷慨陳詞:“……特務們!你們完了!我們的光明就要來到了!目前正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信心沖破黑暗,爭得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當天下午聞一多在《民主周刊》主持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暗殺李公樸的罪行后,遭到特務的狙擊,身中8槍,當場犧牲。
聞一多犧牲的第二天,他生前主持的《民主周刊》推出最后一期,由伍大希等人記錄并整理的聞一多《最后一次的講演》赫然刊于其中,成為歷史絕唱。
聞一多犧牲后,伍大希遵照先生的囑咐,留在昆明以教書作掩護,繼續(xù)從事進步活動。
1948年6月17日,昆明3萬大中學生舉行反美示威大游行,抗議美國干涉中國內政,要求美軍撤出中國。當游行隊伍行進到美領事館時,國民黨早已布置了幾千名美式武裝的憲兵警察堵住了游行隊伍的去路,不許通過,否則便用機槍掃射。進退兩難之際,伍大希挺身而出,他毫不猶豫地站到高處,手持喇叭,像他的老師聞一多那樣,慷慨激昂地向敵人發(fā)表攻心演說:“……8年的民族災難,抗戰(zhàn)的慘勝,面對當前美蔣日相互勾結所造成的戰(zhàn)爭危機,我們難道還希望悲劇重演嗎?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不能打中國人呀!你們應該放下對準我們的槍,一致對外……”緊張對峙的氣氛在慢慢消散,敵人的槍口在緩緩下垂,有的憲兵眼眶紅了……伍大希相機而行,掉轉喇叭,向3萬學生呼喊:“同學們!現(xiàn)在敵人的心已經(jīng)攻下來了,我們沖吧……”呼聲一出,游行隊伍似排山倒海,直沖美國領事館。
10天后,伍大希被國民黨秘密逮捕,他的攻心演講也就成了他的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后一次講演”。
兩頂“政治犯”的“帽子”
伍大希在經(jīng)過了兩個多月的嚴刑拷打、殘酷審訊之后,被當做77名“要犯”中的“要犯”交給新成立的“特種刑事法庭”處理,關進了“特刑監(jiān)”。
1949年元旦,蔣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總統(tǒng)。李宗仁宣布了六項求和措施,其中一項就是釋放全國的“政治犯”。昆明“特刑監(jiān)”里的“政治犯”被陸續(xù)釋放,最后只剩下伍大希等8個人在牢房里過春節(jié)。除夕夜,他們8個人集中在一個監(jiān)房里,大家感到這或許是他們在人世間的最后一個除夕了,團團坐在一起,默不作聲。伍大希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寫了一副對聯(lián)貼在監(jiān)房門口:“天下囚徒關久必放,人間事理苦盡甘來?!贝蠹乙豢?,歡呼起來,對未來又有了信心。但他們覺得還不夠味,補了一條橫批:“還有八個?!?/p>
1949年4月20日下午,伍大希作為昆明的最后兩名“政治犯”之一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國民黨的監(jiān)獄。出獄不到8個小時,蔣介石拒絕在和談協(xié)議上簽字,和談破裂。21日凌晨,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奉命渡江,直搗南京。
歷史有時總喜歡開一些離奇而又殘酷的玩笑。誰也沒有想到,10年前,伍大希是國民黨的“政治犯”,10年后,共產(chǎn)黨竟也把“反革命”的“帽子”戴到了伍大希的頭上,而且這一戴就是22年。
1957年,時任《湖南教育》雜志第一任副總編的伍大希,成了“湖南最大的右派”之一,再根據(jù)某些人推理出來的“歷史問題”,于是他又被升級作“反革命”處理。1958年4月28日,他被投進了省公安廳看守所——長沙北郊的麓洞。
1958年10月18日,伍大希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刑滿釋放,伍大希無業(yè)可就,無家可歸,便戴著右派帽子繼續(xù)留在勞改農(nóng)場就業(yè)改造,過著“半囚犯”的生活,直到1979年平反昭雪。1980年,伍大希被分配到剛剛成立的湖南教育學院工作。
兩顆“心中的太陽”
平反了,工作了,團聚了,伍大希卻又要面臨著離休。這時,他反而感到有些惆悵、有些失落了。
怎么履行自己平反時向組織作出的用20年時間干40年工作的承諾呢?伍大希徹夜難眠。他想起了自己青年時代與聞一多先生朝夕相處的崢嶸歲月,想起了聞一多先生和自己當年那激動人心的演講,頓時熱血沸騰。對!不能寫,就講!當代青年太需要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信念、理想、人生教育了!我要像當年投身革命那樣,再一次到青年學生中去,用自己早年追隨過的老師聞一多、張奚若、朱自清、吳晗諸先生的光輝事跡,用自己寫滿傳奇的血火人生告訴青年一代:我們的黨有時也會犯錯誤,但會越來越成熟!我們的國家多災多難,但會越來越光明!
伍大希心里有底了。他開始在湖南省內的高校演講,反響越來越強烈,掌聲、鮮花如潮涌來。1983年起,他走出湖南,在全國各地巡回演講,在20多個省市區(qū)2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機關、廠礦作每場長達三四個小時的演講。所到之處,座無虛席,盛況空前。
25年的風和雨,十萬里路的云和月,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了贏得祖國的未來,伍大希拖著年邁體弱的身軀,奔波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用一腔赤誠不知感動了多少青少年,也讓他結識了成千上萬的青年朋友,并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雪片似的信件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飛到他的手中,讓他收獲著一份份欣喜和欣慰,又給他增添著一份份新的責任和辛勞。
在伍大希教授的書房里,掛著湖南省勞動人事學校送給他的一塊三米多長的紅布條幅,上面寫著“理想使者、青年之友”八個大字,還有800多名師生聽完他的演講后自發(fā)的簽名與留言。“這便是我的財富!”伍大希教授深情的目光總顯得有些濕潤……他總是說,他的心中有兩顆“太陽”,一顆是朝陽,一顆是夕陽,這是他生命中兩段最燦爛的人生,擁有了這兩顆“心中的太陽”,他這一生雖然歷經(jīng)劫難,也無怨無悔了。如今,伍大希教授已是86歲高齡,但他依然不時出現(xiàn)在長沙不少大中學校、機關、廠礦的演講臺上,在夕陽中擁抱朝陽,那顆永遠年輕的心依然伴隨著時代的脈搏在有力地跳動,創(chuàng)造著生命的新輝煌……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