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發(fā)布實施,對如何做好新時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談自己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三育人”原則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是作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二法門。
教育的成敗得失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存亡,所以首先要堅持“三育人”原則,才能履行好學校的重要職責。做為學生教育管理一線的人員如何提高理論管理水平,強化學生教育管理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做為以“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為教育原則的學校,其中每一個部門都不同形式肩負著教育學生的光榮職責,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一線的部門需要在其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展工作,“三育人”齊頭并進、齊抓共管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否則,學生教育管理部門將壓力倍增、孤掌難鳴,學生教育管理者也是苦于應對、難求高效。只有全校教職員工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切實落實“三育人”教育原則,才能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得以高效開展。
其次,要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為什么要強調育人為本呢?因為現(xiàn)在學校的功能拓展了,學校的工作內容很多,但是不能忘記培養(yǎng)人才始終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即使學校的工作重點在不同的時期會有所變化,但是,育人是根本、教學是中心的原則卻不能變,教師必須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教書育人上,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學生為本,為育人服務。學生是教職工的衣食父母,沒有學生,就沒有經費、編制,也就沒有教職員工了。在樹立育人為根本理念的同時,還必須堅持德育為先的原則。德育首位不是過去的突出政治,而是德育在教育過程中始終起到一種導向作用、激勵作用、保證作用和全方位滲透的作用。
二、科學、合理、適用的學生教育管理制度是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條件。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層次多、來源廣,考分相差懸殊,素質參差不齊,沒有科學高效的教育管理方法是不能順利開展工作的,本人認為應該采取區(qū)別管理,求同存異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制度為宜。在高職院校學生類別中高中起點的學生,是懷著到大學讀書的熱情入學的,期望值較高,如果在日常行為規(guī)范上管得過嚴、統(tǒng)得過死,他們會覺得是沒有必要或適得其反,所以應給三年制高中起點學生相對的寬松和自由。而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學生自制力較差,嚴格管理,為其劃定明確的行為規(guī)范是比較適宜和必要的。
三、教育管理者的高度責任心是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
科學合理的制度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礎,但教育管理制度執(zhí)行者的工作責任心更是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如何加強管理人員的責任心?首先,高職院校的領導除了應該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而給學生教育管理人員以督促、指導之外,還應該進一步了解學生教育管理一線人員的所思所想和日常工作狀態(tài)并給以理解和支持:其次,作為學校這個育人的團隊,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每一個部門、每一個教職工都不應該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xiàn),既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規(guī)律的前提下,擺問題、談現(xiàn)象,更應該在完成本部門育人工作職責的基礎上,為學生教育管理一線人員獻智獻策,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添磚加瓦。這些將給學生教育管理人員增添極大的信心和力量,使他們的責任心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
四、懲罰與教育相結合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堅持的原則。
人生信仰多元化、心態(tài)復雜是當代人的普遍心理特征,而作為正處在青春期的青年學生,如何通過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生活信仰是教育管理工作無可回避的首要問題。“你的理想是什么?”或“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應該要求每一個學生不停追問,不斷思索的終極問題。除了要告訴學生“你不要做什么”,還應該引導學生思考“你應該做什么”,是教育者育人的重點和重要職責。所以,在當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特別要教育引導全體大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同時,要積極引導大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目標,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堅定信念?!边@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求,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
另一方面,對于少數(shù)素質較差的學生如果沒有一道底線可以給其制約和束縛的話,也是不會達到良好的整體教育管理效果的。懲罰是對少數(shù)人的錯誤的否定,更是對大多數(shù)人的警示和誡勉,是正面教育的有利補充,也是無時不可或缺的教育管理方法。如何使懲罰取得應有的效果也是有待探討的問題,當前多數(shù)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壓力較大,畢業(yè)生出路較窄,一些學生(尤其是五年制高職學生)是抱著混張文憑回家給父母交差的想法來上學的,而這一部分學生中有些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欺上瞞下,屢教不改,當正面教育已捉襟見肘、無能為力的時候,只能通過紀律處分進行處罰,但部分學生除了對紀律處分中的“開除學籍”有所顧忌之外,對其他毫不放在心上,而學校不是政法機關,沒有強制力,要使一般紀律處分取得應有的效果,就需要經常對學生灌輸紀律處分對畢業(yè)以后求職的負面影響,從而增強紀律處分對學生的震懾力和權威性,達到紀律處分的應有效果。否則,紀律處分對于部分學生而言就是一張白紙,起不到應有的懲戒警示作用。
只有正面教育而沒有有效的懲罰手段的育人方式是不全面和不科學的,反之亦然。“學生憑什么聽教育管理者的話?”是我們應該經常思考的問題。
五、嚴格考試制度。嚴格學籍管理制度。建立淘汰機制。增強學生學習壓力是提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的釜底抽薪的一劑良藥。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中存在的搞對象、吸煙、喝酒、打架斗毆、上課睡覺、考試不及格、補考交白卷等現(xiàn)象,毋庸諱言有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的原因,而其內在的深層次的重要原因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對學生入門和出門關把得不嚴,考試和學籍制度缺少底線,這種狀況造成學生缺少學習壓力,很多學生不思學習、樂衷玩樂,只等畢業(yè)時拿到那張人手一份的畢業(yè)文憑回家交差。如果畢業(yè)證已是囊中之物,不管多少門不及格,交多少門白卷都絲毫不受影響,沒有了學習底線的制約,正面教育和管理就變的孤掌難鳴,虛弱乏力。
所以高職院校在學生教育管理中,加大考試和學籍教育管理力度,建立淘汰制這是非常必要的。學習成績的底線像一把尚方寶劍懸在每個學生的頭上,使其有所顧忌,有所追求,有危機感,有緊迫感,從而將主要精力轉移到學習上,不敢過于放縱自己,上課睡覺、不思學習及各種違紀現(xiàn)象必將有所減少。否則,將是治標不治本,可以把睡覺的學生喊醒,但是喊不醒他的學習意識,學生坐在教室,瞪大雙眼,可能不是在聽課,而是在想下課后去哪個網(wǎng)吧上網(wǎng),去哪個飯館喝酒。
加大學生學習壓力將成為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強有力保障。
六、建立高雅、和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園綜合育人環(huán)境是做好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校園的綜合育人環(huán)境應該包括多個方面。一是學校要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和政治氛圍。這就是愛國進步、團結向上、民主活潑、安定有序,能夠激勵、引導學生和黨心連心、和人民共命運的環(huán)境和氛圍。二是學校要有一個良好的道德環(huán)境和道德氛圍。這種校園道德建設歷來是師德為先,師德是先導,公德是基礎,教師應當以德化人,為人師表。在大學的校園中,應該處處講文明、人人懂禮貌,使大學真正成為精神文明的一個源頭,用文明行為和文明思想輻射社會。三是學校要有一個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和學術氛圍。大學是一個學術重鎮(zhèn),學術環(huán)境非常重要,大學應該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地方,有活躍而濃厚的學術氛圍,有寬松而自由的創(chuàng)新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四是學校要有一個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大學應該是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的基地,同時也是引進外來文明的窗口,既要高揚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樣化,大學應該成為先進文化、健康文化、高雅文化最有市場最有人氣的地方。
現(xiàn)在我國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學應該成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和”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如“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和就是和順、和美、和諧,“和”是一個很好的境界?,F(xiàn)在的高校都很注重校園文化特色的塑造。比如說,北大的“民主科學、兼容并包”,這個傳統(tǒng)深入骨髓代代相傳;江蘇大學的“博學、求是、明德”,是古代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很好的結合;蘇州大學的“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南京醫(yī)科大學的“博學至精、明德至善”、北師大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等等??梢?,各個學校的校訓校風都是有意識在培養(yǎng)自己的個性,每個學校都應該注重打造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風格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校園育人環(huán)境的塑造是一個學校辦學理念、辦學傳統(tǒng)、教育管理水平和校風學風的綜合體現(xiàn),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隨時隨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的思想和作風,對外也反映一個學校的形象,反映一個學校對社會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當然,校園作為一個小環(huán)境和社會大環(huán)境是相互作用的。大學歷來是社會文明的源頭,是首善之區(qū),大學從來都是引領文化潮流,傳播科學思想,開創(chuàng)文明新風的地方。所以大學首先應該把自己的小環(huán)境建設好,用學校的文明風尚去影響社會風氣的改善,去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水平,用有理想的青年去建設理想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