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寫過一本《蘇東坡傳》。在序言中,林語堂寫道:“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p>
寫蘇東坡(1037~1101),應(yīng)該帶著“以此為樂”的情趣和態(tài)度。這樣寫出的蘇東坡,才能像蘇東坡,因為“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這,就是“蘇東坡的一切”。蘇東坡胸懷“一點浩然氣”,終身享受“千里快哉風(fēng)”。蘇東坡是個“無往不樂”的人。
蘇東坡22歲就進士及第,可謂少年得志。他曾經(jīng)做到三品大官“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三品是什么概念?只比宰相(二品)低一級!宋朝沒有一品官。
給后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蘇東坡在最風(fēng)光的日子里的作為,而是他在遭遇坎坷時取得的文化成就。在去世之前,蘇東坡寫了一首詩來總結(jié)這一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边@詩句回憶的,就是詩人一生三次被貶謫的往事。第一次,1080年(45歲,應(yīng)為虛歲)蘇東坡被發(fā)落到黃州(今湖北黃州市);第二次,1094年(59歲)被貶到嶺南的惠州(今廣東惠陽);第三次,1098年(63歲)更被貶到海南島的儋州。1101年8月24日,蘇東坡卒于常州,享年66歲。蘇東坡的不朽之作,大多出于謫居之地。這也正是為什么蘇東坡說他的“平生功業(yè)”,就在黃州、惠州、儋州。
謫居黃州后,蘇軾缺吃少穿,生活十分困苦。次年(1081年)二月,他就帶領(lǐng)全家老少,在城東小山坡廢棄的營地上,開始耕地種田。第三年(1082年)二月,又在這個“東坡”建成幾間草房。在大雪紛飛的一天,蘇軾給草屋題名“東坡雪堂”。蘇軾后來又自號“東坡居士”。大約一個月以后,蘇軾寫下《黃州寒食帖》?!饵S州寒食帖》讀來讓人落淚,是后人公認(rèn)的“天下第三行書”,位居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后。同年七月十六日,他與友人同游黃岡赤壁,寫下千古名篇《前赤壁賦》。蘇軾歌頌大自然以“江上之清風(fēng)”、“山間之明月”的無盡寶藏,讓人們永遠(yuǎn)暢快共享。在同一時間創(chuàng)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豪放詞風(fēng)的代表作。
后人更喜歡稱他“蘇東坡”,可能就與這些動人、親切的故事有關(guān)?!疤K東坡”這個名號,更像他這個人。提到“蘇東坡”,我們就會想到代表蘇軾行書最高成就的《黃州寒食帖》,想到代表蘇軾散文最高成就的前、后《赤壁賦》,想到一代豪放詞宗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些偉大的文化遺產(chǎn),都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期的作品。正如1666年是牛頓的“奇跡年”、1905年是愛因斯坦的“奇跡年”,我們可以說:1082年,是蘇東坡的“奇跡年”。
謫居惠州,蘇東坡不忘利用“先進技術(shù)”造福百姓。他向博羅縣令建議,修筑水塘攔蓄溪水,再利用下泄水流推動碓磨。他還建議推廣秧馬機,以減輕農(nóng)民水田繁重勞動。惠州修建東、西新橋,蘇東坡慷慨捐助。后來惠州人把西新橋稱為“蘇堤”。1097年二月,蘇東坡的新居落成?!暗掠朽徧谩?、“思無邪齋”,映射出主人的人格風(fēng)范。一首《縱筆》寫出他在惠州的心境:“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就是這個輕松舒坦的“春睡美”,引來京城當(dāng)權(quán)派的嫉妒,蘇東坡再次被貶謫,發(fā)配到了海南島。
蘇東坡坎坷一生,幾度起落,為什么總能“無往而不樂”?他在一篇文章中作了回答。1070年,他在任密州知州時寫的《超然臺記》告訴人們:“超然物外”才能無往而不樂。
作者首先講述一種社會現(xiàn)象——人們往往樂少悲多?!叭酥麩o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p>
為什么會發(fā)生“樂少悲多”的現(xiàn)象?蘇東坡認(rèn)為,是因為“彼游于物之內(nèi),而不游于物之外”。為什么游于物內(nèi)就不快樂?“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nèi)而視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游于物內(nèi),物無論大小,它都比你高大,你就被物所遮蓋了。
蘇東坡為什么能長樂?文章末尾說:“予之無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贝嗽捛∨c文章首段呼應(yīng):“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M拼祟愐?,吾安往而不?”
蘇東坡之所以能“超然物外”“無往不樂”,皆因他有完備、深厚的文化根基。蘇東坡是個什么樣的人?請看林語堂的評述:“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珈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彼€是哲學(xué)家和歷史學(xué)家!
1083年,蘇東坡在黃州作《水調(diào)歌頭·快哉亭作》,留下千古名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rèn)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靶μm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