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粵劇《蝴蝶公主》,挾著“動漫真人秀”的名頭而來。
看戲前,人們普遍有兩種猜想:一是實在難以想象“動漫真人秀”的粵劇究竟為何物;二是擔心粵劇的“動漫真人秀”會不會走得太遠了些?
全劇起首,就以一段Flash開場,漫天飛舞的蝶群中疊映出一個個為劇中人精心設(shè)計的動漫造型。隨著劇情展開,“真人”也紛紛從舞臺深處走來——蝴蝶公主、文仲、苗王、苗寨巫師……
戲落幕,有人松了一口氣:“還好,‘動漫真人秀’的粵劇畢竟還是粵劇,演員演的還是一臺完整的戲。”也有人似乎覺得“動漫真人秀”還不過癮:“只是在開頭和結(jié)尾處以Flash點綴了一下,難以稱得上一場名副其實的‘動漫真人秀’?!?/p>
新編粵劇《蝴蝶公主》并非一出簡單的動漫+粵劇。導演龍俊杰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一直追求“一戲一格”、“一戲一品”,而《蝴蝶公主》這一浪漫傳奇故事正好給了他營造“美、驚、奇、特”的機會和空間。戲曲要追求美,而動漫則具有圖像時代的視覺沖擊力,在此處,兩者找到了審美的契合點。為此,龍俊杰將動漫元素融入戲曲之中,并從色彩、造型和某些場面處理上予以呈現(xiàn)出來。
動漫元素使整部戲的服裝“輕”了起來。角色的化妝造型一律不貼片,不包頭,選用的材料質(zhì)地皆有飄逸感,人物如同從畫中翩然而出。
動漫元素使整部戲的色彩“麗”了起來。大色塊的光與景,有一種夢幻縹緲的意境。
動漫元素使整部戲的音樂“雜”了起來。在不改變戲曲唱腔的前提下,全劇盡量減少鑼鼓的使用,而是以電聲演奏的氣氛性音樂使其與動漫風格相呼應(yīng)。
所以說,動漫元素在劇中的運用,并不在于到底穿插了多少段Flash,也不在于是否將COSPLAY原封不動地搬上了戲曲舞臺,而是體現(xiàn)為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思路~一讓動漫元素與戲曲敘述方式共同營造一種詩性。這其中,當然含有吸引眼球的動機,正如羅懷臻所說:“《蝴蝶公主》的創(chuàng)新,開辟了動漫與傳統(tǒng)戲曲結(jié)合的先河,能爭取更多年輕人前來觀賞戲曲?!?/p>
當人們聚焦于《蝴蝶公主》的“動漫真人秀”時,說不定會忽略該劇絢爛外表下體現(xiàn)的一種文化沖突。蝴蝶公主千里迢迢從苗山趕到廣州為文仲解去盅毒,本以為兩人可以遠走高飛、終成眷屬,不想明代名士文仲因不愿降清而自焚于火海之中。蝴蝶公主尊重文伸的生命選擇,卻又深深為之嘆息。與其去創(chuàng)一個已經(jīng)覆滅的王朝,倒不如與紅粉知己攜手“共創(chuàng)苗寨美好的明天”更有價值,畢竟那是一片適合他的自由天地?!盎ㄖ`,草之魂,天生自由身,風輕云淡任漫舞,十里山谷十里春”,也許這才是創(chuàng)作者潛在的價值取向。既然贊賞的是“花之靈,草之魂,天生自由身”,那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自由些、奔放些,也就無可厚非了。
動漫思維不僅是當下戲曲爭取年輕觀眾的一種嘗試,也是當前文藝創(chuàng)作演出頻繁“跨界”現(xiàn)象的一種反映。所謂“跨界”,體現(xiàn)的是一種創(chuàng)意思維的力量,其主旨是把不同的元素整合在一起。這種力量,打破了藝術(shù)門類的界限,打破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界限,也打破了虛擬與真實的界限。歷史上,戲曲也曾多次借鑒其他門類藝術(shù)精華,如今“植入”動漫思維,也是遲早會發(fā)生的事情,真可謂“千差萬別,總有相逢相知時”。
當然,這種“跨界”也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蝴蝶公主》的題材本身具有詩意與傳奇性,可以容納動漫思維加以演繹,而由同一班底打造的《小周后》則不能,依然沿用了傳統(tǒng)粵劇的特色。步子邁得太大,或許效果會適得其反。所謂創(chuàng)意,并不是破壞,也不是做天翻地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