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桃”和“peach”在語義上的對應關系(包括語義的重合和空缺)及其成因,認為不同民族語言的語義構成受到不同的社會狀況、宗教信仰、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民族思維、審美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指稱意義相同的詞在不同文化里不可避免地會帶有與該文化諸因素有密切聯(lián)系的語義。因此,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第二語言,達到真正掌握、成功交際的目的,第二語言詞匯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詞語的對譯,而應該充分重視國俗語義教學的重要性,適時進行文化導入,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詞:桃 peach 對比研究 第二語言教學 文化導入
一、引言
桃樹是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作為一個古老樹種,原產(chǎn)于中國西部,已有2500~4000年的栽培歷史。其主要利用部分是果實,同時也是古代重要的觀賞樹種。由于其漫長的生存和栽培歷史以及與華夏民族日常生活的廣泛而密切的聯(lián)系,桃樹逐漸發(fā)展成具有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一種樹木。這種文化內(nèi)涵又通過以“桃”為中心詞的一組詞語反映出來。
桃在漢朝經(jīng)絲綢之路由甘肅傳至中亞的波斯,后來又傳到歐洲和世界各地。其英文名是Prunus persica.在古拉丁語中,桃被稱為Persicum Malum,意為“波斯蘋果”,并縮寫為persicum。在古法語中,persicum演變?yōu)閜esche,后演變?yōu)閜eche。中古諾曼征服時期又由法語進入英語,成為peach。因此,英語peach的詞源演變史上留下了桃從波斯傳播到歐洲和世界各地的痕跡。
在英語中作為一個外來物種的名稱,“peach”詞義的演變方向,特別是其文化信息的承載量和承載方式,與漢語的“桃”截然不同,這反映出兩者語義上的嚴重不對稱。本文試圖通過對“桃”和“peach”語義演變的對比研究而進一步證實,不同民族語言的語義構成受到不同的社會狀況、宗教信仰、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思維方式、審美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并形成相應的國俗語義。因此,在第二語言詞語教學中,無論是漢語教學,還是英語教學,要讓學生成功地掌握一門外語,必須注重國俗語義教學,以免學生望文生義,產(chǎn)生國俗語義的負遷移。
二、“桃”和“peach”語義對比分析
作為一種植物的名稱,“桃”和“peach”蘊含的基本意義相同,而且都可以指稱桃樹、桃子、桃花、桃木。同時,兩者都引申出“如桃一般的顏色”義。如漢語中描寫妙齡少女“杏臉桃腮”,“桃腮”即指“桃色的臉頰”;而英語中則有“The apposite display of the diamonds, or the peach-velvet bonnet”(Charles Dickens, Dombey and Son,1848),此處的peach-velvet bonnet就是指“桃色的天鵝絨女帽”。①另外,“桃”和“peach”也可以以詞根的形式用來泛指某些在某方面與之相似的植物,如漢語的“櫻桃”“木桃”“獼猴桃”“核桃”“夾竹桃”,英語的“Guinea peach”“native peach”“wild peach”以及“wolf’s peach” 等②。
然而,“桃”和peach更多地表現(xiàn)出文化內(nèi)涵、詞義引申和構詞功能上的不對稱。
(一)“peach”有而“桃”無的引申義
英語俚語中,“peach”可泛指“受人喜歡的物或人;好人;好東西;漂亮姑娘”。早在1754年,Sir Edward Turner在他的一封信里寫道:“I had almost forgot that orange Peach, your Niece”.(Lilian Dickins Mary Stanton,Letter of John Ivory Talbot in An Eighteenth Century Correspondence,1910)此處的“peach”就是指“漂亮姑娘”。直到了今天,“peach”的這種用法仍然很常見。例如:a peach of a car,a peach of a cook③等。在此基礎上,形容詞“peachy”相應地也有“極好的,非常好的”之義。例如:“I think things are pretty peachy as they are”④。
(二)“桃”有而“peach”無的象征義
在華夏社會中,桃是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樹木。它總是與人們美好的認識與期望相伴,在社會生活里具有一系列的象征意義,形成了獨特的桃文化。與此同時,“桃”以及“桃花”“桃子”“桃色”等詞也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在中國的桃文化中,桃的象征意義大致為:桃木象征吉祥,桃子象征長壽和女體,桃花象征春天、妙齡少女、紅顏薄命,桃源象征理想家園,桃李指代優(yōu)秀人才,等等。(李中岳2003;李明新、蔡義江2006;金寶忱1994;徐曉光2004)
1.桃木象征吉祥
在中國古代,桃木被賦予了制鬼驅邪、消災避禍的神力,用桃木制成的各種器具也應運而生。如:桃茢、桃弧、桃人、桃符、桃板等。⑤
2.桃子象征長壽
古人把桃子視為“仙果”,奉為“壽桃”。傳說西王母每年三月三在瑤池舉辦蟠桃會。舊時向人祝壽,或節(jié)日慶典,常拿桃子或用糧食制成的壽桃作為賀禮,或畫一幅“壽星捧桃”圖案以表達祝福和吉祥;民間有關神仙異者、長生不老之類的年畫中,必有一簇艷紅肥滿的壽桃。
3.桃子象征女體
桃子因個大、飽滿、形曲、味美,在古代常被作為女體的象征。同時,由于桃子的外形似女陰,又暗指女陰,并衍生出一系列桃能生人的民間傳說,現(xiàn)仍留存于與華夏民族有親緣關系或交流關系的西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和部分鄰國(如日本)中。
4.桃花指代春天
桃花因其姿態(tài)嬌艷芬芳和初春時節(jié)綻放而成為春天的象征。由此還以“桃花”為詞根構成“桃花汛”“桃花癲”“桃花癬”等詞,表示某些出現(xiàn)于春季的事物。
5.桃花指代妙齡少女
桃花初春盛開,美艷妖嬈,所以常用來形容妙齡女子美麗的臉龐。由此又引申指來自女子的愛戀,以“桃花”為詞根構成“桃花緣”“桃花運”“桃花劫”等詞,還有“命犯桃花”等說法。
6.桃花象征女子紅顏薄命
因為桃花花期短,春寒料峭之時,一場風雨便會花瓣凋零,因而又是女子傷春、閨婦愁怨的寫照,故有“桃花薄命”的說法。
7.桃源象征無憂無慮的理想家園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選中了桃花作為其田園理想世界的主要標志:“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簡稱“桃源”,并形成了“世外桃源”“桃源仙境”等說法。
8.桃李指代優(yōu)秀人才
《韓詩外傳》有“夫春樹桃李,夏得蔭其下,秋得食其實”句,后來“桃李”用來指稱所栽培的門生或推薦的人才?!妒酚洝だ顚④妭鳌芬弥V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人遂用“桃李不言”比喻為人真誠篤實,德才兼?zhèn)?,自然能感召人心,實至名歸。
此外,“桃色”一詞除表示顏色外,還常用以比喻美女面容的艷麗,如:面如桃色。又進一步用以形容男女情愛,多指曖昧不正當?shù)哪信P系,如:“在他的腦子里,稻種代替了改霞,好像他昨晚在車站票房里根本沒作桃色的遐想。”(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五章)
(三)以“peach”為詞根構成顏色復合詞的多產(chǎn)性
“Peach”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構成了一系列顏色復合詞。如:
1.Peach-bloom
此詞最初指“成熟桃子表面的細細的粉衣”,后逐漸用來指人的面色“像桃子一樣透著粉紅”。早在1856年就出現(xiàn)了這種用法:A clear skin, a peach-bloom complexion, and good teeth, are found all over the island(Emerson,Traits, Race Works II)。
2.Peach-blossom
顧名思義,“Peach-blossom”可以指桃(peach)花(blossom)。后逐漸被用作形容詞,指桃花色的。早在1702年,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用法:Lin’s with a peach-blossom silk(London Gazette)。
3.Peach-blow
一種淺橙黃色,比晚霞的顏色稍紅、較明亮較強烈的,比軟性石的顏色較紅、較強烈的顏色。
4.Peach pink
桃粉紅色。一種比珊瑚粉紅色較黃而淺,比灰塵粉紅色較黃、較淺而濃,比平均桃紅色較紅、較濃而稍淺的中黃粉紅色。
5.Peach red
桃紅色。一種比三文魚粉紅色較紅較暗,比甜瓜色較紅較深,比茜草猩紅色較黃的濃黃粉紅色。
6.Peach tan
桃棕色。一種比銅棕色較淺、較濃而稍紅,比猴皮色較黃較淺而較濃的淺紅棕色。
而漢語的“桃”在構成指稱顏色的復合詞方面,除了“桃色”,僅有“桃紅”一詞。
三、“桃”和“peach”語義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
我們認為,“桃”和“peach”所表現(xiàn)出的文化內(nèi)涵、詞義引申和構詞功能上的不對稱,與漢英(歐美)民族對“桃”的采集和栽培史以及兩者在思維方式、審美心理和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上的差異有關。
(一)桃曾經(jīng)是遠古華夏先民的圖騰之一。中國關于桃的記載,最早見于《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中“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與日逐走……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其中“鄧林”即桃林。因此,桃是炎帝后裔夸父氏族的圖騰,是中國桃文化的根源,其所蘊含的如意吉祥、制鬼驅邪、祈福祝壽等文化意義就是在桃圖騰崇拜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另一方面,桃也與上古先民的生殖崇拜有關。在母系社會時期,這種崇拜表現(xiàn)為女陰崇拜。徐曉光(2004)發(fā)現(xiàn):“在中國性崇拜意識中,將葫蘆、瓜、桃子等作為女性性器的代替物,賦予其像女性真體一樣的功能,這種文化現(xiàn)象在各民族中極為普遍?!碧易右云鋫€大、形似和色艷,使人們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飽滿成熟的女陰乃至女體;又以其結果時碩果累累的景象,使人聯(lián)想到女人旺盛的生育能力。同時,在中國傳統(tǒng)的性文化中,桃子也以其外觀、質地和美味,常用來暗示女陰。在道教文化觀念中,“壽星捧桃”中的大桃子其實是成熟女子的象征,桃子與長壽的關系源自因精通房中術而得以長壽的彭祖??梢哉f,“桃”伴隨著華夏民族形成與發(fā)展的始終。
相比之下,歐美人與植物有關的神話傳說、圖騰崇拜以及相關文化觀念,主要是受古希臘、羅馬文化以及西方宗教文化的影響。桃作為從東方傳入的外來物種,在進入歐洲時他們的文化根基已經(jīng)形成,因而西方的神話傳說以及其他古老文化表現(xiàn)中沒有關于桃的內(nèi)容,桃也就沒有產(chǎn)生如此豐富的聯(lián)想意義。在歐美文化中,與中國桃的地位大致相當?shù)拇蟾攀莂pple(蘋果)?!妒ソ?jīng)》中,亞當、夏娃偷吃的是智慧樹上的蘋果,蘋果成為原罪的象征;希臘神話中,“金蘋果”象征美麗與智慧,又含有“紛爭”之義;在世俗世界里,“帝王的蘋果”則象征權勢;在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中,蘋果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等等。
(二)華夏民族對桃的審美是全方位的,大到對整棵桃樹甚至整個桃樹林的贊美,小到對桃樹某一部分(果、花、葉、木)的細致刻畫;不僅有直觀的觀察,還有動態(tài)的聯(lián)想;不僅把桃看作一種物,而且常常將其人格化,將其內(nèi)在氣韻與人的精神品質相聯(lián)系。通過民俗的強化和文學作品的不斷渲染,桃成為一種特別具有浪漫氣質的植物。例如《詩·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币砸豢蒙鷻C盎然的桃樹比喻出嫁的女子,并分別以其花、果、葉的茂盛,展開豐富的想象,暗示該女子必能使夫家如桃花般盛開紅火、如桃子般果實累累、如桃葉般枝繁葉茂,亦即子孫繁衍、家族興旺。同樣,古代不僅用桃花比喻美麗女子,而且通過桃花既盛極一時,又弱不禁風的特點,聯(lián)想到美麗女子紅顏薄命的結局,打破了對桃花認知的時空界限。
英語民族對“peach”的聯(lián)想,則僅限于桃子和桃花,其聚焦點也僅限于單個桃子或桃花的外觀上的美麗,然后以“美麗”為基礎,將詞義擴大到其他美好的事物,如“好車”“好廚師”等。因此,漢語的“桃子”可以象征妙齡少女,但在審美心理上聯(lián)想到的主要是其肉體而不是其容貌,因而具有濃郁的性文化內(nèi)涵;英語的“peach”也可以象征妙齡少女,但在審美心理上聯(lián)想到的是其容貌。
值得注意的是,“桃”和“peach”雖都可喻指容貌美麗的妙齡少女,但喻體并不相同:漢語用的是“桃花”,而英語用的則是“桃子”,可謂“同歸”而“殊途”。這一點從英語“peach”派生出的形容詞形式“peachy”也可以看出來:“peachy”指的是“質地或顏色像桃子一樣的;臉頰像桃子一樣柔軟圓潤,透著粉紅色的”,因此“peachy cheeks”(像桃子一樣的臉頰)可以譯作“桃腮”,但其實并不等同于漢語的“桃腮(桃色的臉頰)”。
(三)華夏民族對桃色的認知,更多地來自于織物染色。據(jù)研究(陳建初1998),古漢語中以紅色為中心詞的顏色詞共約25個,分為兩組:表示自然顏色的有“赤、朱、赭、赫、赮、赨、彤”等12個,由織物染色而衍生的有“紅、絳、紺、緋、綪、縉、縓、纁、緹、絑、旃”等13個。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表示桃色類的詞,都集中于第二組。例如:紅,上古指淺紅色;縉,淺赤色;縓,淺紅色;纁,淺絳色;緹,淺絳色??梢?,華夏先民對桃色這一復色的認知,源自其發(fā)達的染織業(yè)。而“桃色”一詞本身的起源相對較晚,而且其詞義的發(fā)展傾向于深化其人文內(nèi)涵(如“桃色關系”“桃色事件”“桃色新聞”等),在漢語顏色詞系列中反而顯得并不很重要。
英語則傾向于將“peach”與其它詞根搭配,構成一系列復合詞,以表現(xiàn)桃色類顏色的細微差異,充分發(fā)揮其顏色表義功能。
總之,桃在中華大地悠久的采集和栽培歷史使得華夏民族產(chǎn)生了獨特的桃文化,并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潛存于民族心理及其文化觀念之中。而英語中“peach”的文化要素則較少、較淺顯。
四、“桃”與“peach”的比較研究對語言教學的啟示
根據(jù)上述對桃和peach的語義對比及其成因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民族語言的語義構成受到不同的社會狀況、宗教信仰、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民族思維、審美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指稱意義相同的詞,由于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就不可避免地會帶有與自己獨特的文化因素有密切聯(lián)系的語義。因此,要更好地理解一門第二語言,達到真正掌握、成功交際的目的,應該深入了解目的語民族的文化,最大限度地接觸該文化的內(nèi)容,避免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經(jīng)驗去領會目的語的文化內(nèi)容。例如,“She is really a peach”應該理解成“她真是一只桃子”還是“她真是一朵桃花”,內(nèi)涵大不相同。因此,對第二語言教師來說,詞匯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詞語的對譯,而應該充分重視國俗語義教學的重要性,適時地采用各種手段,進行文化導入,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注釋:
①參見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Volume XI.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②Guinea peach:幾內(nèi)亞桃,又叫黑人桃、塞拉里昂桃,產(chǎn)于西非;native peach:土桃,產(chǎn)于澳大利亞,當?shù)亟蠶uandong;wild peach:野桃,即卡羅萊納桂冠櫻桃,又叫野柑;wolf抯 peach:狼桃,西紅柿的舊稱。
③a peach of a car:一輛漂亮的車;a peach of a cook:一位頂呱呱的廚師
④我覺得一切好極了。
⑤桃茢:用桃木制柄的掃帚;桃?。河锰夷驹斓墓惶胰耍好耖g在歲時用桃木制作的偶人,立于門側以御兇避邪;桃符/桃板: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飾物,于農(nóng)歷新年懸掛門旁,后漸漸演變?yōu)榇郝?lián)。
參考文獻:
[1]陳建初.試論漢語顏色詞(赤義類)的同源分化[J].古漢語研究,1998,(3).
[2]冀濤 梁青.古都洛陽與桃文化[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2006,(12).
[3]金寶忱.淺析中國桃文化[J].民俗研究,1994,(2).
[4]李明新 蔡義江.漫談中國桃文化兼及《紅樓夢》[J].紅樓夢學刊,2006,(3).
[5]李中岳.追溯中國的桃文化[J].安徽林業(yè),2003,(1).
[6]孫坤.中西方語言文化中apple價值面面觀[J].上海:科技英語學習,2006,(2).
[7]王焰安.桃文化略論[J].中國文化研究,1998,(3).
[8]徐曉光.瓜、桃、竹與人的出生[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
(沈亞麗,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李柏令,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