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汶上方言屬于北方官話區(qū)中原官話片的西魯小片。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汶上方言親屬稱謂既有語音方面的特點,又有內(nèi)部地域和新老派的差異,還有獨特的社會文化表現(xiàn)。本文從語音、詞匯、社會文化等方面對汶上方言親屬稱謂進行研究,試圖總結(jié)出汶上方言親屬稱謂的特點和規(guī)律。
關(guān)鍵詞:汶上方言親屬稱謂社會文化
語言是一個系統(tǒng),方言作為語言的地域分支,其研究也要考慮到系統(tǒng)內(nèi)部各要素,對汶上方言親屬稱謂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語音、詞匯等方面。親屬稱謂詞又是詞匯體系中充滿文化信息的類別,具有穩(wěn)固性、封閉性的特點,研究汶上方言親屬稱謂詞也必須涉及到文化的因素。本文試圖從語音、詞匯、社會文化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汶上方言親屬稱謂的語音特點
汶上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寧陽、兗州,西連嘉祥、梁山,南與濟寧市郊區(qū)接壤,北枕汶河,與東平、肥城相望。①汶上方言屬漢語官話區(qū)中原官話片。就山東省方言分區(qū)而言,屬于西區(qū)西魯片。汶上方言是一種富有特點的地方方言,雖然有個別內(nèi)部差異,但是整體上內(nèi)部一致性很強。尤其親屬稱謂詞更是富有特色,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汶上方言親屬稱謂詞語音系統(tǒng)有如下特點:
首先,同一親屬稱謂聲母不同。這主要是汶上方言語音系統(tǒng)的地域差異造成的。汶上等鄉(xiāng)鎮(zhèn)f聲母的部分字,南旺鎮(zhèn)等多讀成舌跟清擦音h,如,“姑夫”,汶上方言一般讀為[ku213-21fu],南旺鎮(zhèn)等讀為[ku213-21xu]。汶上等鄉(xiāng)鎮(zhèn)n聲母的部分字,南站鎮(zhèn)西南部、劉樓鄉(xiāng)東南部以及郭樓鎮(zhèn)的西北部等讀為l聲母?!澳棠獭?,汶上方言一般讀為[n?5-35n鉣,南站鎮(zhèn)西南、劉樓鄉(xiāng)東南、郭樓鎮(zhèn)西北讀為[l?5-35 l鉣。
其次,汶上地處大運河附近,明顯地表現(xiàn)出大運河兩岸“有平無翹”的語音特色,即把所有的以聲母zh、ch、sh開頭的親屬稱謂發(fā)成以z、c、s開頭的親屬稱謂詞。但當(dāng)[ts]、[ts碷、[s]音節(jié)兒化時,變?yōu)橄鄳?yīng)的[t]、[t碷、[]。如“叔”,讀為[su213];“嬸子”,讀為[s55-35ts.];“外甥”,讀為[u312-31s.];“侄兒”,讀為[ter 42]等等。
再次,普通話的k不能與ei相拼,但汶上方言卻可以,如稱女婿為“客”,讀為[k抏i312]。還有普通話的唇齒音f不能與齊齒呼相拼,但在汶上方言中卻可以與齊齒呼[i]相拼。如“飛哥”,讀為[fi213k213]。
另外,汶上方言親屬稱謂在語流音變方面多兒化。常用于晚輩孫輩。如:侄兒,侄兒媳婦,外甥兒,外甥兒媳婦,孫子兒,孫子兒媳婦等。
二、汶上方言親屬稱謂的詞匯分布和構(gòu)詞特點
親屬詞就是表示親屬關(guān)系的詞,例如: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哥哥厖②汶上方言親屬稱謂詞作為方言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表現(xiàn)力強的特點。
(一)概況
研究汶上方言親屬稱謂詞的概況,主要以“我”為中心選取祖輩、父輩、同輩(我輩)、子輩、孫輩五輩人,列取這五輩在汶上話中的稱謂情況。
爺爺[i42-55i。];奶奶[n?5-35n鉣;姥爺[l55-35i。];姥娘[l55-35i。];姑奶奶[ku213-212n?5-35 n鉣;姑爺爺[ku213-212i42-55i。];姨姥娘[i42l55-35i。];姨姥爺[i42 l55-35i。]。
1.父輩:
爸爸[pa312-31p。](新說法)達(dá)達(dá)[t42-55t。](舊說法)爹[ti213](舊說法);媽媽[m213](新說法)娘[i42](舊說法)娘[i312] (面稱,舊說法);大爺[t312-32i。];大娘[t312-32i。];叔[su213];嬸子[s~55-35ts。];姑[ku213];姑夫[ku213-21 fu];舅[tu312];妗子[t~312-31ts。];姨[i42];姨夫[i42-55 fu]。
2.同輩:
哥哥[k55-35 k。];姐姐[t55-35 t。];兄里[213-21 li];妹妹[mei312-31 mei];老大伯[l55t312-31pei];小叔子[55-35ts磚。ts。];小姨子兒[55 i42-55 ter];小舅子[i55 tiu312-31ts。];大姨子[t312-32 i42-55 ter];大舅子[t312-32tiu312-31ts。]。
3.子輩:
兒[er42];媳婦[i213-21fu。];閨女[ku~213-21y。];女婿[y55-35t磞];侄兒[ter 42];侄兒媳婦[ter 42y55-35t磞];侄女兒[ts42-55yer。];侄女婿[ter 42y55-35t磞];外甥[u312-31s。];外甥媳婦[u312-31s。i213-21fu];外甥女兒[u312-31s。yer55];外甥女婿[u312-31s。y55-35t磞]。
4.孫輩:
孫子兒[su~213-2 ter];孫子兒媳婦[su~213-21 ter。i213-21fu];孫女兒[su~213-21yer];孫女婿[su~213-21y55-35t磞] 。
(二)特點
從詞的構(gòu)成來看:
從音節(jié)上看,汶上方言親屬稱謂詞有單音節(jié)詞、雙音節(jié)詞、三音節(jié)詞等。如:
單音節(jié)詞:爹、娘、哥、姑、舅、姨等。
雙音節(jié)詞:達(dá)達(dá)、媽媽、大哥、二舅、奶奶、叔叔、外甥、侄女等。
三音節(jié)詞:大奶奶、三姨夫、二嬸子、小叔子、姑奶奶、四大爺?shù)取?/p>
其他多音節(jié)詞:表侄兒媳婦、老老爺爺、外甥女婿、三姨奶奶。
語素構(gòu)詞方面,常見的是附加式構(gòu)詞。像“兒、老、大、小、表、重”等常作詞綴出現(xiàn)在親屬稱謂里,與其他詞根構(gòu)成新的親屬稱謂詞。下面著重談?wù)勊鼈冊阢肷显捴械奶厥獗憩F(xiàn)。
1.“兒”字的使用頻率很高。汶上話親屬稱謂詞常在末尾加上“兒”字,構(gòu)成兒化。表示親切喜愛等昵稱。如長輩稱呼晚輩“三兒、妮兒、”;有時父輩或祖輩稱呼兒孫輩如“侄兒、孫子兒媳婦、外孫兒媳婦”等?!皟夯痹阢肷戏窖杂H屬詞匯中是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
2.“大、小”的用法?,F(xiàn)代汶上方言親屬稱謂詞的排行標(biāo)記有“大、小”及“二、三”等數(shù)字,常以“大x、二x、……小x”的格式出現(xiàn)。如“大叔、二叔、……小叔(此處也可用“數(shù)詞+叔”來稱呼)”。汶上方言親屬稱謂中排行最小的一般用“小”或序數(shù)詞表示,它們的使用很復(fù)雜,但雜而不亂。一般說來,能用“小”的稱謂詞可以用“序數(shù)詞+親屬稱謂”來稱呼。如“小叔”,可以說成“n叔”。
3.“表、老、重”的用法。汶上方言親屬稱謂詞常用“表”“重”“老”表示輩分的親疏。這種稱呼和普通話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等稱呼不大相同。
4.普通話影響下的差異
改革開放以來,汶上人民同外界接觸的渠道也寬廣起來,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改變,加上受普通話的影響,出現(xiàn)了一些差異。以前對父母的稱呼僅限于“爹、達(dá)達(dá)、娘、母親”等稱呼,這些都是祖輩傳下來的一貫的稱呼。以中老年人為代表的老派人仍保留這樣的稱謂,而20世紀(jì)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稱父母為“爸爸、媽媽”。這可以說是汶上方言親屬稱謂的一種新變。從前,丈夫稱妻子為“媳婦、做飯的”,近年來稱“對象、愛人、老婆”?!斑_(dá)達(dá)、娘、姑媽”之類的方言俗語詞的適用空間也逐漸縮小,更多的趨向于普通話的通稱“爸爸、媽媽、姑”之類。
三、汶上方言親屬稱謂與社會文化
(一)強調(diào)他稱,體現(xiàn)尊敬
1.面稱的特點由于自古強調(diào)尊敬他人,尊敬長輩,所以汶上話親屬稱謂也具備這一特點,強調(diào)尊稱。從親屬稱謂調(diào)查表中可以看出,長輩的面稱和背稱是相同的,體現(xiàn)了對長輩的尊敬。汶上有句俗話是“小輩好說話”,意思是說小輩人在和高輩分的人在一起時好稱呼。所以在面稱上講究他稱、直稱。
所謂他稱,即降一輩稱呼對方,站在下一輩人的角度上稱呼,這是汶上方言的“尊敬體”。使用尊敬體要注意在稱謂詞前的用詞,以示區(qū)別。如,稱呼老人一般為前加其兒孫輩的名字如“××他爺爺”“××他奶奶”,稱呼平輩一般以自己孩子的稱呼為標(biāo)準(zhǔn),如:如果自己孩子的“大爺”和“大娘”則稱為“他大爺”“他大娘”,或“××他大爺”“××他大娘”。對晚輩的他稱非常簡單,稱所有的子、侄、孫輩男性為“他哥”,其配偶為“他嫂子”,女性為“您姐”,其配偶為“您姐夫”。而不以弟、弟媳、妹妹、妹夫稱之。這種他稱也可前加晚輩子女的乳名,如稱妻子為“燕燕他媽”,丈夫為“妮她達(dá)達(dá)”,婆婆為“來福他奶奶”;也可前加“孩兒”,如“孩兒他娘”。而背稱則可直稱為“兄里、兄里媳婦、妹妹、妹夫、或俺媳婦”。對于族親,稱呼同輩人的妻子和同輩人的丈夫一律同嫡親兄弟姐妹。如,稱同輩人的妻子,年齡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嫂子”“大嫂”“二嫂”;年齡比自己小的,一律叫“妹妹”“大妹妹”“二妹妹”。稱呼同輩人的丈夫,年齡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姐夫”“大姐夫”“二姐夫”;年齡比自己小的,一律叫“妹夫”“大妹夫”“二妹夫”。對姻親,當(dāng)面稱呼要用血緣關(guān)系的稱謂稱呼。對于妻子來說,稱呼丈夫的親人,一律隨丈夫,也就是說,如同稱呼自己的親人一樣。如,稱公公“達(dá)達(dá)”“爸爸”,婆婆為“娘”“媽”,大伯為“哥”,小叔為“兄里”。對于丈夫來說,稱呼妻子父母不同于妻子,如,稱岳父為“大爺”,岳母為“大娘”,其他與妻子一樣。對于姐妹的丈夫來說,也一律像稱呼自己兄弟姐妹的子女那樣,稱為“侄兒”“侄女兒”,此外,稱呼同輩人的母系親屬也一律同稱呼自己的母系親屬稱謂一樣,如“姥爺”“大舅”;自己的配偶也這樣稱呼。面稱姻親特別講禮儀,稱女婿為“客”,讀為[k'ei312],甚至亂了輩份,稱之為“姑爺”。
2.在背稱上,汶上話還專有一套區(qū)分親疏的稱謂詞。就因為這些稱謂詞,使得一些稱謂的面稱和背稱出現(xiàn)了差異。細(xì)分析起來,這些區(qū)分親疏的稱謂詞有以下幾種:
其一是對夫系和妻系的俗稱。如,稱夫之父為“公公”,母為“婆婆”,哥為“大伯子”,弟為“小叔子”,弟媳為“兄弟媳婦”,姐為“大姑子”,妹為“小姑子”; 對妻系親屬背稱。如稱岳父為“丈人”,岳母為“丈母娘”,妻子的哥為“大舅子”,弟為“小舅子”,姐為“大姨子”,妹為“小姨子”;而稱呼妻之姐妹的丈夫,則用“連襟”“兩喬”等謔稱。
其二是“堂”“表”及“外”字在稱為中的應(yīng)用起到了別內(nèi)外的作用。從血緣上來看,親兄弟和堂兄弟以及表兄弟之間的親疏是不同的。在背稱里,汶上話靠稱謂詞前加“堂”和“表”字來區(qū)分親與疏,即俗諺所謂“一表三不親”。這種情況,主要是對同輩的妻系、母系親屬而言。對于父親的弟兄的子女,在背稱上前加“堂”字,稱“堂哥”堂姐”等,在自己向第三者作出介紹時也可稱“堂兄弟”或者是“叔本兄弟”。對于姑、姨、舅的子女,前加“表”字來加以區(qū)分。如,稱“表哥”、“表姐”等,在向第三方作出介紹時,也可用“表兄弟”。對于“外”,有“外甥兒”“外孫”等。
(二)特別強調(diào)秩序
秩序,自古以來是政治統(tǒng)治和家政管理的根本。中國人傳統(tǒng)上注重宗法,長幼有序、兄仁弟恭、尊卑有等的道德準(zhǔn)則對語言的影響源遠(yuǎn)流長;再加上多子多福觀念的長期影響,在兄弟姐妹數(shù)量較多的情況下,行次的區(qū)分尤其受到重視。排行標(biāo)志作為家族內(nèi)部區(qū)分長幼行次的一種重要手段古已有之,例如“伯、仲、叔、季”等周秦時代就已開始使用。③濟寧話親屬稱謂以父系稱謂為中心,長幼有序,老少分明,具有嚴(yán)格的秩序性。對長輩和對晚輩,突出輩份,老少分明。如,對長輩,稱父親為“爹”“爸”“達(dá)達(dá)”;稱母親為“娘”“媽”;稱祖父為“爺爺”;稱祖母為“奶奶”;稱曾祖父為“老爺爺”;稱曾祖母為“老奶奶”;稱高祖父為“祖老爺”;稱高祖母為“祖奶奶”。對晚輩,稱子為“兒”或口語昵稱“小來”,女昵稱為:“妮兒”,前面往往要加排行,如“三妮兒”。子之子為“孫子”,子之女為“孫女”,其下每下一輩,加一“重”字以示區(qū)別:重孫子、重孫女。另外,汶上話親屬稱謂還非常注重排行,長幼有序。如,稱祖父的兄弟姐妹為“大爺爺、二爺爺……大姑奶奶、二姑奶奶……”;稱父親的兄弟姐妹為“大爺、二大爺……大姑、二姑……”;稱自己的兄弟姐妹為“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他們的配偶,也按他們的排行稱之為“大奶奶”“大姑老爺”“大娘”“大姑夫”“大嫂”。有的家族三代四代之內(nèi)的同代人,全按這個秩序和順序排下來,顯得人丁非常興旺,家族統(tǒng)治非常嚴(yán)密。對于晚輩,最普通的現(xiàn)象是,在乳名和稱呼中強調(diào)其次序性,如“老×”“×兒”“×閨女”(×表示排行)。長輩對晚輩也可只稱排行,這種適用于比較大的家庭里,孩子比較多,如可稱“老大”“老二”……也可稱“大小兒”“小二”“小三兒”……在處理家庭問題上,長者說了算,老大說了算,顯示了稱謂秩序性的權(quán)威。
(三)婚事喪事中的親屬稱謂
特殊稱謂要根據(jù)不同的場合而定。一般表現(xiàn)在婚喪嫁娶中。結(jié)婚請?zhí)?,若兒子結(jié)婚,以父之名下請?zhí)?,常會稱“XX賢弟”“XX兄”,以示尊重。親屬辦喪事也有一套稱呼。死者為岳父、岳母,花圈上會寫上“愚婿”的字樣,以示對死者的尊重。其它常見的還有“愚侄、愚外甥、愚弟、姑母大人、岳母/父大人”等。對自己死去的父母與生前稱呼也不同,牌位上會寫有“考、妣”的字樣,發(fā)喪期間哭靈的稱呼為“爹、娘”。
(四)親屬稱謂語的外化表現(xiàn)
這是從親屬稱謂語的社會化用法來說的。汶上深受“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風(fēng)氣的熏陶,非常注重禮儀,特別是稱呼。生人見面習(xí)慣于用親屬稱謂來稱呼,尤其是小輩稱呼長者。素不相識的人也會稱呼“大爺、大娘”。這樣,人與人之間感情上的距離就縮小了,給人一種親切感,有利于言語交際的進行,也符合語言經(jīng)濟原則。這種用親屬稱謂語來稱呼不具有親屬關(guān)系的人,我們叫做親屬稱謂語的外化。④例如我們稱跟自己父母年紀(jì)接近的長輩以及比自己大兩輩的老人一般都稱為“大爺、大娘”;對同輩的成年女子一般稱為“姐姐”;小孩稱父輩男子為“叔叔”,常采取從幼的稱呼。當(dāng)然,以上這些稱呼都是從陌生人的角度來說的。
四、結(jié)束語
縱觀汶上方言親屬稱謂,可見其既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源遠(yuǎn)流長、上下有別、遠(yuǎn)近分明,又龐雜完整、特色鮮明。本文希望能對汶上方言的全面研究盡微薄之力,并希望有助于魯西南親屬稱謂的研究。
注釋:
①山東省汶上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汶上縣志[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
②葛本儀.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xu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③陳立中.論漢語方言親屬稱謂詞語中的排行標(biāo)志[A].李如龍、蘇新春主編,詞匯學(xué)理論與實踐[C].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
④馬宏基、常慶豐.稱謂語[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參考文獻(xiàn):
[1]陳原.社會語言學(xué)[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83.
[2]馬宏基 常慶豐.稱謂語[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3]史寶金.論漢語親屬稱謂的特征及其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J]:復(fù)旦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2).
[4]張犁.自稱說略[J].語文建設(shè),1993,(3).
(李萍,廣西師范學(xué)院中文學(xué)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