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名人”甚多!
記得曲藝名家牛群先生幾年前主編過一本雜志《名人》,他幾乎把名人都定位在了演藝明星上,封面清一色是“娛樂大腕”,可嘆該雜志命途不妙,辦了沒多時便“紅顏薄命”,夭折了,據(jù)說賠了不少錢。
當然,把演藝明星推到名人的專欄上吸引觀眾和讀者眼球仍是當前“大眾媒體”最愛使用的“家常”手段,我本文的主人公文懷沙先生也許比我還要深知這一點。記得幾年前我去拜見文老,臨別時,他讓秘書順手遞給我一張門票,告訴說他要在某大禮堂作一個講演,如愿意,可以去聽。我想多要幾張票,文老卻說:“算了,我比不了港臺的歌星影星,沒多少人像你一樣喜歡聽的,要多了票怕也送不出去?!?/p>
說心里話,我也知道文老說的在行,如果是換了劉德華演唱會的門票,我送出去,那當然是很大的人情。我內(nèi)心常感嘆:從哈爾濱調(diào)入北京,又是進入了中國第一家最早成立的專業(yè)電視劇制作中心,這幾年見到演藝圈的名人太多了,我太了解這些名人的文化“含金量”了,我多想向人們、尤其是年紀在我之下還算年輕和真正年輕的人們拍一掌叫一聲:“喂,你該崇敬什么樣的名人,請篩選一下!”
也許我是杞人之憂,我在電視綜藝頻道上看到眾多北京首都的男女大學生手里拿著“亮棒棒”坐在舞臺下,欣賞“扮相猥獕”的東北籍矬子小品演員在舞臺上像馬猴精一樣地?;顚?,這種“幽默”竟把大學生們興奮得前仰后合,歡呼雀躍,我心不覺陣陣隱痛。我曾把這種感受說給我的師友鄭曉龍先生,他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反正你要做藝術(shù)家,最后拼的是文化,還有人格。”
從那時起,我這個自知沒多大文化的“文化人”更加愿意向有文化有人格的人靠攏!
話說回來,那日當我拿著那張門票去那大禮堂時,我驚訝,我興奮了——原來我來晚了,堂內(nèi)已是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而且大多是比我要年輕的人。那場面,掌聲、笑聲幾乎把禮堂“引爆”。聽了文老那次講演,我才知道什么叫“脫口秀”了。電視屏幕上那些“名嘴”們矯情的聒噪,在我心目中頃刻被年近百歲的大文豪文懷沙老爺子斃得落花流水。三生有幸,此后我與文老接觸的次數(shù)多起來了。去年五月初,文老受邀請來哈爾濱參加“歷史的回聲——五四文化歷史名人影像手跡展”,我專程返回哈爾濱,與黑龍江省出版總社副社長李久軍先生一起,在活動外的“業(yè)余時間”里陪同文老“活動”。在這段時間里,我和李久軍一樣,被文懷沙先生的魅力所感染,且感染至深?,F(xiàn)在我倆相見還常?;貞浧鹄蠣斪釉诠陂g與我們哈爾濱人相處的那些有意思有趣味的事兒呢。
于是,當編輯同志約我寫這篇《文懷沙先生在哈爾濱》的文章時,我欣然答應(yīng)了。和編輯同志的愿望一樣,我想,在我們身處名利鶩逐,怪謬蜂起,俗輩跳囂之時,讓我們“走近”國學一點兒,試圖沾上點兒大家身上的“仙氣”供人分享,也許是一件不壞的起碼可以說是件有興味的事。當然,我在撰文時尊重了編輯同志的提示,我認為提示的十分必要。因為正如文老自己所意識的,他畢竟不是娛樂明星,所以我在此還是要先展示文老的“文化地位”和學術(shù)成就。說實話,我知道自己的功力,給文懷沙先生“定調(diào)”我再托生一回也沒那個膽兒。于是,我只好“求助”互聯(lián)網(wǎng),“剽竊”一下“權(quán)威文字”,“整理”出以下這段類似“小傳”樣的東西,先放置文前,只當是供有意更多了解文懷沙先生的讀者朋友們參考著閱讀罷了——
文懷沙,號燕叟,齋名燕堂,著名國學大師、紅學家、書畫家、金石家、中醫(yī)學家、吟詠大師、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被譽為楚辭泰斗。一九一○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學貫中西,精通古今,上曉天文,下知地理,涉足領(lǐng)域之廣,造詣之深,后學難望其項背?!拔沂且涣P⌒〉纳匙?。你可別小看這一粒小小的沙子,沙灘就是離不開小沙。沙灘離開了沙子,就不復(fù)有沙灘;而沙子組成的沙灘足以懷抱海洋啊?!边@是文懷沙先生對自己名字的解釋。這位古典文學大家,治學以楚辭為其長,而對于經(jīng)史百家、漢魏六朝文學、歷代詩詞歌賦,甚至佛學、音樂、戲劇、金石書畫無所不窺;他又十分精通中醫(yī)中藥,早年曾在北京中醫(yī)學院任教授;他潛心研究《紅樓夢》幾十年,“紅學”領(lǐng)域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書體自成一格,令仿者極難尋隙下手。他十二歲便能背誦《離騷》。青年時代受業(yè)章太炎先生,十八歲便受聘擔任國立女子師范學院教授,后又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美術(shù)學院等國內(nèi)多所大學任教?!岸?zhàn)”以后,劫后余生的人們開始反思這場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災(zāi)難,十七個國家的七十五名著名人士聯(lián)合發(fā)起“世界保衛(wèi)和平大會”。一九五三年世界和平理事會為了紀念中國愛國詩人屈原、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法國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馬蒂四位文化名人,決定在莫斯科舉行和平大會。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由于特殊的原因,在聯(lián)合國還未獲得一席之地。為了呼應(yīng)世界保衛(wèi)和平大會,爭取國際地位,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游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并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話文的形式出版發(fā)行。文懷沙僅一個月就編寫出了《屈原集》,在學術(shù)界引起了很大反響,被稱為“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隨后,《九歌今繹》、《九章今繹》、《離騷今繹》、《招魂今繹》以及《寶學概論》、《離騷流韻》、《楚辭今讀》如涌泉般源源不絕,奠定了文懷沙在楚辭研究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地位。古典文學專家瞿蛻園老先生評價說:“文懷沙與郭沫若、游國恩三人,在楚辭研究領(lǐng)域三足鼎立,超過了兩千年的研究成果?!薄肚返某霭鎸Ξ敃r的中國學術(shù)界產(chǎn)生很大影響,很多人就是在屈原愛國主義情懷的感召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的。形“屈原”,神亦“屈原”。據(jù)說,著名雕塑家蔡漢文在塑造屈原形象時,苦苦尋求模特而不得,直至見到文懷沙,方喜出望外。于是根據(jù)文懷沙的形象,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雕塑作品《屈原》。當然,人們把文懷沙當成“活屈原”,絕不僅僅是因為他風流倜儻的外表,更主要的依據(jù)還是來自他豐厚的學識和高潔的品格。他為人秉性正直,純真質(zhì)樸,言出行隨,表里清澈,坦率得像個孩童。郭沫若以“荷蕖發(fā)幽香”的詩句贈與他;沈尹默在贈他的《減字木蘭花》中稱他“爭比靈均,文采昭然歷劫新”,直接把他比作屈原。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文老戲言做了自己最滿意的兩件事:編了一本最大的書,寫了一篇最短的文。最大的書即他花了五十多年編纂《四庫文明》。他認為,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對漢文的古籍進行了許多刪節(jié),一些重要的典籍也沒有收錄在內(nèi),而這套《四庫文明》正可對之進行補充和修正;最短的文是他最得意的文章——《文子三十三字箴言》,全文正文僅三字,就是“正清和”,注解三十字,即:“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并弘揚斯三氣也?!蔽膽焉惩砟曜龅牡谌率墙|方美聲學,他說:“現(xiàn)在的音樂,有些是不健康的,特別是小孩子,聽了就不學好。我們需要先進的文化,健康的文化,不能讓那些靡靡之音毒害我們的下一代。”
……
一座學術(shù)上的高峰,一本厚重的春秋,這才應(yīng)是文老的大傳,即便是小傳用以上篇幅也是記述不夠的。那就別扯遠了,還是回到正題,說文老在哈爾濱的那些事兒吧。可無奈,我一提起文老,又無法不把話題扯遠,因為我常常樂于向人介紹我第一次見到這位風雅絕俗、半儒半仙的國寶級國學大師的情景。那是二○○四年初秋,我應(yīng)邀和一位演員朋友去遼寧調(diào)兵山市,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明月禪寺,方丈便是被稱為“白描圣手”的禪畫大師、著名的宗教家月照禪師,他約我們?nèi)⒓铀臀膽焉诚壬霞囊槐緯氖装l(fā)式。那日,明月禪寺張燈結(jié)彩,山門一開,人們便潮水般涌入。我站在方丈室外的回廊口,見身披大紅袈裟的月照禪師輕挽著氣色紅潤、銀髯飄拂的文懷沙先生走過來。那年文老爺子已是九十五歲高齡,但耳聰目明,步態(tài)矯健,靄靄然一派大賢風范。這時,一位電視臺的女主持人撥開眾人,朝文老迎上,那女主持人裝束不俗,也算年輕漂亮。文老一見,頓時掙脫開月照禪師,右手上的文明棍也像一下子變成了魔術(shù)師手上的魔杖一樣搭在了左肘彎上,上前兩步,挽住了女主持人。倒是那位女主持人略顯羞澀和忸怩了,馬上自嘲地說:“見到大文豪,我一時都不知道該怎么講話了?!蔽睦狭林榱恋纳ひ粜χ鴮ε鞒秩说溃骸白鳛榕?,尤其是漂亮女人,略輸文采沒關(guān)系,但是不可以稍遜風騷。”說話間,文老把女主持人摟得更緊些,惹得我和周圍的看客們都笑彎了腰。
這一情景,文老在去年四月來哈爾濱時又“再現(xiàn)”了幾次。他到哈的頭一晚,便被安排住進了香格里拉大酒店。我知道他愛干凈,喜歡桑拿,于是,晚飯后我趕到香格里拉他的客房里,不顧及從國外追過來的那個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的干孫女的不悅,把老爺子一個人接出來。當然,文老向我暗示了他不愿意留在房間里接受沒完沒了的“拜訪”,正想出來洗個澡,我是順了他的意愿。
到了一家豪華浴館,我把文老攙下車。文老一見浴館的兩個迎賓小姐迎在門口,立刻甩開我,讓兩個哈爾濱美女左右相攙,扶他上電梯,并連夸兩個哈爾濱姑娘漂亮,又故對身邊的我說話給兩個美女聽:“美女分美人和佳人兩種,美人大多愛的是英雄,先決條件是體魄強健的男人,而佳人則不然,佳人側(cè)重的是男人的頭腦,因此說,愛上我的都是佳人,”文老又左右轉(zhuǎn)頭,對兩個漂亮姑娘說:“我希望你們喜歡像劉翔那樣強壯的英雄,也歡迎你倆喜歡像我這樣的老頭兒,當個佳人?!?/p>
兩個漂亮的哈爾濱姑娘被文老逗得臉上笑容燦爛。
第二天在哈爾濱的展覽會堂講話和接受采訪,文懷沙先生也毫不避諱自己對“佳人”的迷戀——
“想當年,我也是風流倜儻的美少年,如今,我只能用我青年時寫的兩句詩來形容自己了——老來猶剩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
說文懷沙愛美女,不如首先肯定他非常尊重婦女。他講演的風格也是先以吸引周邊的女性為主動力,盡情施展著獨具的肢體動作的魅力,講話中行腔哼曲,賦詩吟詠,引經(jīng)據(jù)典,插科打諢,還不時風趣地恰到好處地夾雜著一兩個英文單詞,逗得滿堂彩聲——
“我生在二十世紀,現(xiàn)在是二十一世紀,聽我講話的各位估計誰也不可能活到二十二世紀了,因此說我們都是同代人。所以說你們不要倚小賣小,當然我也不能倚老賣老。我認為,人過了七十歲就應(yīng)該以公歲計算了,這樣說來,我現(xiàn)在還不到五十歲呢,你們不要以為我七老八十了,我還是年富力強的?!?/p>
當有記者提出讓文老對當前的國學熱現(xiàn)象談?wù)効捶〞r,文老仍把國學和美女連在了一起,他說:“什么是國學?你們給我出了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這個題目太大了。提國學倒是讓我想到了中國人的‘國罵’——他娘的。我們都是做女人的娘懷胎所生,但是出娘胎后罵人竟是罵娘,這不是最大的忘恩負義嗎?說國學,不難想到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屈子,但我以為,還應(yīng)加入一子。西湖有雙名,一叫西湖,一叫西子,這個西子是個了不起的名字,應(yīng)加上來,成‘七子’,西子即是七子中的‘女常委’。大家想想,作為女人的西子,多么偉大。越王勾踐為了滅吳國,把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西施才叫忍辱負重,她的犧牲遠遠超過越王勾踐的所謂臥薪嘗膽,精神是一流的,是男人做不出來的。西施還好,遇到的勾踐得勝后還愛著她,這比那種只崇拜處女膜的男人君子。歷史上,有多少大男人得靠弱小的女人成大事?王昭君也是命苦的女人,當朝的皇上打不過人家,就拿她去陪外國人睡覺當賭注,瞧男人這點兒出息。還有唐明皇,起初跟楊玉環(huán)發(fā)了血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結(jié)果呢,國難當頭之時,他帶著楊貴妃出逃,半路上就讓楊美人去死了。在重大歷史關(guān)頭,女人,尤其是美女承擔了過多的犧牲,體現(xiàn)了極大的奉獻精神,為略知廉恥的大男人所汗顏??杀氖牵切T以唐突美人乃至踐踏美人為榮的臭男人們,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在作怪,到底他們想要干什么?這不是個別男人的驕傲,而是整個社會的恥辱!”
當有人問道,國學應(yīng)不應(yīng)從孩子抓起時,文老態(tài)度十分明朗,揮著拳頭說:“有用的要學,沒用的不好的堅決不學,不能把小孩子都染成一個一個跟小老頭兒似的。比如,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這就不能讓小孩子學,不好??鬃硬蛔鹬厣踔疗缫晪D女不對,女人與生俱來了不起的優(yōu)點是母愛,是最無私的。如果說婦女有缺點,那也是封建社會不給她們地位造成的,是強加給她們的。這一點,我不容忍孔子,我認為在這點上,老子做得比孔子好,你們看看老子的文章,對婦女不歧視。都說河南人不好,出生在河南的老子做得很好嘛。在我看來,屈子的《離騷》用芳草美人做象征,以女性為中心,了不起即在于此。我要說,輕視婦女的文人都是二流文人,包括李白、杜甫。屈原是一流的。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氣勢,但不算什么了不起,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才是蘇東坡講真情實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恕我直言,我愛母親勝過愛父親,盡管我的母親脾氣暴躁,我的幼年和童年很壓抑,似活在一場陰森的夢魘中,我仍深愛我的母親,這里埋伏著一種生命的感情回歸。大家都在學英語,別忘了,英語把祖國稱作Motherland(母親的土地),而非Fatherland(父親的土地),可見世人對母親都是最有感情的,母親來于女人,我不能容忍有人輕視婦女!”
在場的人們、尤其是女同志發(fā)狂地鼓起掌來,文老情緒更加高漲,向女聽眾們瞟了一眼后,又朗聲說道:“今天在場的哈爾濱的婦女同志,我都看到了,其中不乏有姿色的美女,有的姿色雖難差人意,但卻長得很善良,一看都是值得尊重的女人!”
掌聲再次響起,經(jīng)久不息。
人們折服的不僅僅是他的滿腹學問,演說天才,波譎云詭、苦辣酸甜的夢幻人生當然被人論道,但更令人驚嘆的可能還是這位年近百歲的老先生健康的身體,難怪有人笑說文老成仙兒了。
“為了讓生命更健康、更延長的錢才要,加速自己死亡的錢干嗎要拼命去要它?”文懷沙曾這樣回答過多位“乞討”健康秘訣的人。令世人驚詫的是如今九十九歲的文懷沙臉上手上竟找不到一塊老年斑,奇怪嗎?文老自認是自己“血液循環(huán)好”。
“老年人要以平和心境來幫助自己調(diào)節(jié)血液循環(huán),懂得養(yǎng)生的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些老年人最大的痛苦是老想昨天,把年老兩個字當包袱,這錯了。有些老人很不像話,見到年輕人就說什么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這有什么用?這就叫倚老賣老。擁有平易近人和謙虛這兩個特點的人雖不能稱其偉大,但起碼有偉大的基因。老年人要多想明天,明天我計劃做什么,這是其味無窮的?!?/p>
提到平和心,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事件,文老在一九八六年秋曾欣慰地經(jīng)歷了一次被“追悼”的體驗:那是上海廣播電臺一位好心的編輯整理舊倉庫時發(fā)現(xiàn)一盤五十年代文懷沙講演《詩經(jīng)》時的錄音磁帶。他如獲至寶般地將此錄音帶編成節(jié)目,因恍惚聽身邊的同仁說文懷沙已在“文革”中被江青迫害致死了,便貿(mào)然在文懷沙名字前加了“已故”二字。節(jié)目播出后,國內(nèi)外的唁電雪片般飛來,追思的電話也被打爆了。文懷沙在上海的哥哥氣憤地跑到電臺去斥問那位編輯和臺長,當時那位編輯陷入極度惶恐中而無以自拔。這時,一封信皮寫著“文緘”字樣的書信寄來電臺了,信封內(nèi)有兩封信,一封是為編輯在臺長面前求情的信,另一封是安慰那位編輯的。文懷沙將此事故看成了“慎終追遠”式的幽默與溫暖,言稱“活著時聽到了死后的贊譽”,這種“死”的感覺太幸福、太美妙、太難得了。
這次在哈爾濱,也出了一件令我在一邊看來略覺尷尬的事:某個記者在向文老提問時,錯把“文懷沙先生”說成了“文沙懷先生”,文老的生活秘書有些不高興了,那個記者也一時無地自容。文老卻笑著寬慰那記者說道:“不怪你,這怪我的名氣還不夠響亮,若是換了趙忠祥先生,你一定不會說成趙祥忠先生的。”文老接著十分親切地接受那記者的采訪,令那個記者十分安慰和感動。
在哈爾濱的餐桌上吃飯,文老仍是像在北京家中吃飯一樣,邊吃邊聊,但那“吃相”一定是細嚼慢咽。他對陪同他進餐的人們說:“我年輕時酒量極大,一斤白干沒有問題。有一次,不知喝了幾斤,死過去了,送到醫(yī)院人家不肯收了。當?shù)赜薪?jīng)驗的人把我放進酒麩堆里埋了三天三夜才醒來,此后我不再酗酒了。酗酒不利健康,酒還令人糊涂,鄭板橋說了一句糊涂的話便是那句‘難得糊涂’。我文懷沙說難得清醒,人類糊涂之極才導(dǎo)致戰(zhàn)爭,世界清醒氣爽則走向和平。釀酒始于奴隸社會,而喝茶先于階級社會,茶人是酒人的老前輩。只聽說酗酒鬧事,沒聽說品茶打架,因此我主張少設(shè)酒館,多開茶樓。我贊美屈原的‘舉世皆醉,唯我獨醒’,我認為獨醒乃不飲之故。我心中的朋友和酒徒郭沫若反對我的論調(diào),曾對我說屈原是酒量大,所以喝不醉的,我認為郭老頭兒的論斷是錯的。我晚年提出的正清和三字經(jīng),其中這‘和文化’和茶文化一脈相承。當然,后來我也發(fā)現(xiàn)我對酒的偏見過大了。其實,人類最悲哀的是該糊涂的時候清醒,而該清醒的時候卻糊涂,這樣看來,酒和茶各有千秋,清醒和糊涂也許有互補作用?!?/p>
有一個哈爾濱的企業(yè)家,搞收藏的,聆聽文老講演有些興奮,便小心翼翼地求身邊的一位記者提問,讓文老談?wù)剬δ壳笆詹責岬目捶?。文老馬上道:“盛世收藏,中國現(xiàn)在提出走向和諧社會,收藏必熱?!蔽睦像R上又把話題與他心儀的女人聯(lián)系起來,“我有一朋友,很有才氣,搞考據(jù)的,他有一門手藝,會算八字,據(jù)說很準,也有很多高人請他給算。他為我算了半天,竟驚訝地發(fā)現(xiàn)文懷沙的八字和宋朝一個叫趙明誠的人是同一個八字。說給我時,我也一時興奮不已,哎呀,因為趙明誠的老婆叫李清照,而我先后的幾任老婆沒一個叫李清照的,可我很喜歡那個八百年前的李清照。李清照有一篇文章叫《金石錄后續(xù)》,我年輕時邊讀邊流淚。她的丈夫就是和我同一個八字的趙明誠也很了不得,是個大收藏家。趙明誠當年與李清照分手,挺無奈的,把收藏品交給了老婆,說要改朝換代了,你走吧,一直往南走,并叮囑什么東西要留在身邊,什么東西走不動就甩掉,唯有一些可貴的收藏品,要跟你的生命同在啊。我讀到這里,眼淚就出來了,這東西告訴我們,要愛文物!”
有朋友對我說,看到文懷沙,才見識了什么叫文人無形,聽文老演說,那話里話外的電閃雷鳴、刀光劍影,又深深體會了才子思接千載,神游萬里,獨步天下的瀟灑和快感,哪怕他的言論有失偏頗,但失笑之余,你不得不為他的才情和自信所折服,你的思維也任憑他牽動著云里霧里地逍遙游,個中滋味,竟也妙不可言。同時,又不能否認,無論文老怎樣信口開河,侃侃而談,他傳遞給你的幾乎最終都扣在了要正直做人做好人這重大主題上。這讓人想到了錢鐘書先生贈給文懷沙的“贊文”:“腹中空空的人,因你不留情面而恨你,有真才實學的人,因你的舉薦和點化而感謝你,才學的高低,與贊毀你的程度成正比,庸人罵你什么都不是,能人大賢就把你比做圣人,他們說的都不對!你是一粒石子——是試金石,你名懷沙,眼中卻不揉一粒沙子?!?/p>
文老在主持編纂《四庫文明》時,直言該書不是要叫板《四庫全書》,而是要炮打奴才紀曉嵐。他喝著清茶,激昂地對我們說:“當年的紀曉嵐的才華不容否認,但作為漢人的他為了討好滿人皇帝乾隆,編書時對中國古籍,說白了是對有用的漢文化造成大規(guī)模的刪滅與篡改。我們要存信史,還歷史本來面目?!?/p>
看吧,才子雖老,風骨依舊,這讓人不禁又想到文老的正直和率真,“文革”中,他給毛主席發(fā)表的著名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挑錯別字事件,至今還常常被人提起,成了文人“逸事”:“那大字報的最后一句‘難道不是發(fā)人深醒的嗎?’那個‘醒’字肯定是錯別字,應(yīng)該是‘省’,可悲的是,多少文人看出來了,不糾正,卻把錯東西拿出來贊揚,當時報紙雜志上贊揚毛澤東這個‘醒’字的文章比那大字報的正文還長呢?!苯袢瘴睦咸崞鸫耸拢圆粸樽约旱男袨楹蠡?。其實,文老對毛澤東十分有感情,前不久有人采訪文老,問到最喜歡的英雄是誰時,文老答道:“魏武帝、毛澤東”。況且,文家和毛家還沾親,只是文懷沙不愿高攀“權(quán)貴”。當年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庫上勞動時,曾接見過文懷沙,并親切地問文懷沙何方人氏,文懷沙竟撒了彌天大謊,稱自己是湖北人。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根本不知道生他的文七妹,正是文懷沙的七姑。
而今天,我們又看得出,從不輕易譽人,睥睨當世,法眼極高的文懷沙先生,對當今有才干的做實事的領(lǐng)導(dǎo)者卻又肯于公正贊譽和崇敬。他編纂的《四庫文明》就由前國務(wù)院總理朱镕基同志擔任叢書指導(dǎo)委員會名譽主席。
文老真誠地說:“希望后輩超越前輩,就像我希望我的子孫都比我能干一樣?!?/p>
文老的干孫女陪文老在哈爾濱活動了兩天后,像是對這個城市產(chǎn)生了一些興趣。這位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的高才生也對年輕的出版人李久軍表現(xiàn)出賞契之意,對文老說:“我這兩天感覺到小李社長很會做人,非常聰明,做事很得體,很周到?!?/p>
文老微微頷首,跟李久軍嘮起家常,問李久軍的夫人在哪里工作?當聽李久軍回答說“夫人在黑龍江大學當老師”時,文老面帶慈祥,高興地說:“這樣說我跟你的夫人是同事啊,因為我是黑龍江大學的客座教授,黑龍江大學的衣俊卿校長是我的好朋友,我和衣校長是忘年交,他是個能干的年輕人?!?/p>
文老告訴我們說他已記不清自己來哈爾濱多少次了,說明他跟哈爾濱這座城市和這里的人有緣。
“哈爾濱的市委書記杜宇新來過了看了我,他很愿聽我講話,看得出,這個杜書記人很儒雅,也真誠,這種謙虛和真誠不是裝出來的?,F(xiàn)在,做官的人能謙虛和真誠,這很可貴,我對他印象很好?!?/p>
李久軍在一旁輕聲對我說:“這老爺子也是個性情中人?!?/p>
老爺子是夠有“性情”的,從他住進香格里拉大飯店那時起,就有有心人在飯店另開一室,里邊擺好筆墨宣紙,那是希望得到他的墨寶,可無論求字的企業(yè)家、領(lǐng)導(dǎo)干部怎樣“央求”,他都一筆不寫,并正色地表態(tài)說:“我不是侯寶林,我的好友侯寶林是表演家,一有表演的機會就技癢,喜歡人們拍著巴掌看他寫字表演,我沒那個習慣,我答應(yīng)給你們寫的字,回北京后會認真寫好寄來的?!?/p>
老爺子說話算數(shù),他接受李久軍的“請求”,答應(yīng)為黑龍江美術(shù)出版社題一幅字?;鼐┎痪?,便用整張八尺宣紙,悉心書寫了“正清和”三個大字,讓秘書寄來哈爾濱。我知道,文老的書法早在幾年前就創(chuàng)出一平尺一萬元的文人字天價,對此,文老卻搖頭,露出無奈的表情,說:“都是我的學生們給炒的,不該值什么錢,王學仲、沈鵬、張海這些書法大家也是給我老頭子臉,人家是謙虛捧我,寫字我不過是個票友?!?/p>
剛謙虛兩句,老爺子馬上又“驕傲”地補上一句,“不過,我的字雖不如啟功的字那么好看,但是啟功的字好摹,我的字別人摹不了?!?/p>
我們注意到,文老很會休息,且有規(guī)律,他一旦說要進房間歇一會兒,就會馬上這樣做,進睡房一定要脫外衣躺下閉目養(yǎng)神。而這時,老人一定會叮囑秘書或干孫女關(guān)上套間和洗手間的燈,不允許沒必要地浪費賓館的電。
出于對文老大感興趣,正是文老在哈期間,我這個不會上網(wǎng)的人求助朋友幫忙打開互聯(lián)網(wǎng),搜尋文懷沙的有關(guān)信息,信息很多,我的目光最后停在了以下幾頁文字上——
天鵝之約:文懷沙送別“林妹妹”
一縷詩魂在白色的病床上漸漸飄散。九十一歲的詩人林北麗,柳亞子曾叫他“林妹妹”,她看見大限已到了床前。
她把最后的電話,打給了人間僅存的一位兄長——九十六歲的文懷沙。
她還像童年那時,溫言軟語地向兄長提出一個要求——
天際有紅樓夢曲如箭矢一般穿過。
死亡來了。
人生的訣別來了。
這是二○○六年九月十四日上午,新鮮的陽光灑滿北京城東的一間客廳。
文懷沙放下電話。這位國學大師、楚辭專家、大學教授,白眉長髯簌簌抖動。
她要走了,只求一紙悼詞——活了將近一個世紀,送走了無數(shù)歲月無數(shù)人,只有“林妹妹”拿這一個要求逼他。
也只有她了。如今天下還有誰,比她更有資格提出這樣的一個天鵝之約?
在西方藝術(shù)典故中,天鵝飛向天際,象征著步入死亡的凄艷和靜美。
只有她可以,只有詩可以。
綿綿八十年的緣分,到了這個時刻,兩個老人之間的冥冥感知,已經(jīng)像祈禱上蒼之時人臉與天空一樣貼近。“平生只有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彼靼姿谙胧裁?,他也明白她要他想什么。
二十世紀初,杭州西湖,蘇堤與白堤之間,有座庭院深深的名園。它不似一般江南園林那么婉轉(zhuǎn)柔媚,樹巔墻頭之上,隱隱透出一股肅殺沉郁之氣。此園的主人徐自華,曾與“鑒湖女俠”秋瑾義結(jié)金蘭,因長兩歲,被秋瑾稱之為姐。秋瑾殉難以后,徐自華和吳芝瑛義葬秋瑾。秋瑾墓旁建起了一座秋瑾祠,背靠岳墳,面向西湖,長對“秋風秋雨愁煞人”,起名“秋社”。
文懷沙年少時期,因母親應(yīng)徐自華的邀請到杭州養(yǎng)病,陪同母親住在“秋社”。到了這里不久,天上忽然掉下一個“林妹妹”。她名叫林隱,祖籍福建,也隨母親從浙江崇德外婆家來杭州探親。她的母親徐蘊華是一位教師,從小追隨胞姐徐自華,又拜秋瑾為師,曾加入“同盟會”、“光復(fù)會”和“南社”;父親林寒碧是一位革命志士,從日本留學回國以后當過宋教仁的秘書,曾任上?!稌r事新報》總編輯。三十歲那年,走出報館赴梁啟超之約的路上,在靜安寺馬霍路口被英國人克明的汽車撞死。當時,林隱出生才十七天。“秋社”的孩子共度了一段純潔時光。男孩向徐自華學習吟詩,追慕先烈;女孩學習七弦古琴,彈撥才情,兩人結(jié)下了白璧無瑕的情誼。
到了一九四三年,在四川教書的文懷沙接到柳亞子的來信,得知連天烽火之中,那個女孩已出落成了一位才女佳人,改名林北麗。她二十一歲時,熱烈追求年歲比自己大一多半的林庚白。林庚白是一位詩人、革命家,曾任孫中山的秘書。他們恩愛成婚,室名“麗白樓”。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九日下午,珍珠港事變后的第十一天,在香港九龍?zhí)煳呐_今巴利士道上,日寇的子彈穿過林北麗的右臂射中了林庚白的心臟。
一九四三年,重慶再次相遇,西子湖畔的呢喃孩童,已是兩只滄海孤鴻。
文懷沙暫居山城,林北麗則寄居在曾家?guī)r中共中央重慶辦事處。僅僅團聚月余,因為文懷沙要去萬縣看望一位女友,林北麗要去昆明,兩人又匆匆告別。
文懷沙當時賦詩:“離緒滿懷詩滿樓,巴中夜夜計歸舟。群星疑是伊人淚,散作江南點點愁?!绷鴣喿雍驮娨皇祝骸霸?guī)r畔記危樓,別去君乘萬縣舟。聞道滇池風物美,雙修福慧不知愁”。
一九九七年在上海,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圖書館館長的林北麗,又與文懷沙相見,白發(fā)堆雪的兩位老人握手微笑,一個八十一歲,一個八十六歲。這次,文懷沙是專門排開紛擾,從北京前來看望林北麗,并為林家一門三詩人《林寒碧、徐蘊華、林北麗詩文集》作序。
文懷沙說,近代的中國詩壇,有想做詩人而做上的,更多的卻是到死也當不上,便只好自封“詩人”的。但是,“還有根本不想當詩人而終于被公認為詩人的詩人”。
林寒碧詩崇謝靈運、柳宗元,唐宋以下不屑一顧。他曾經(jīng)獨辟蹊徑寫西湖:“藕芳四檻翠云遮,草盡雙溪白練斜。說與麗人應(yīng)不省,當年此地可移家?!?/p>
徐蘊華十二歲便有詩作:“且將刺繡暫時停,相約鄰閨去踏青。行到西溪詩料好,柳陰斜系釣魚亭?!焙笫芮镨挠绊懀娭斜短肀瘔阎L:“收來越水千行淚,灑做吳天一段秋”;“殘山剩水悲家國,最傷心,秋風秋雨,西泠埋骨”。
到了林北麗,文懷沙認為她是詩人父母結(jié)合而生的“可謂嘎嘎獨造的詩人”。她的第一首傳世之作,寫于求學救國與守家事母的矛盾之際,當時她才十歲:“溪凍冰凝水不流,又攜琴劍赴杭州。慈親多病儂年幼,風雪漫天懶上舟?!焙髞恚斎湛苌錃⑺恼煞?,她的右臂洞穿也沒能擋住子彈以后,詩風變得“空前沉重而蒼涼”:“南人北客久無歸,歸向南都嘆式微。見慣興亡舊時燕,北朝送盡又南飛?!?/p>
柳亞子認為,林北麗的詩質(zhì)性自然,非矯情所得。文懷沙說,她“從不刻意作詩,更不刻意做詩人。她漫不經(jīng)心,自自然然,不矜不伐,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著一字,更不以詞藻作態(tài)。”“我以為稱林北麗為近代杰出女詩人,是一點也沒有徇私和溢美的……”
夜深了,明月高懸,清輝灑落兩方天。九十六歲的文懷沙在書案前徐徐坐下。九十一歲的林北麗躺在病床上,氣息微弱地等待著。
“林妹妹”啊,你這么執(zhí)著,這么迫切,希望活著看到這篇悼詞,希望這篇悼詞伴你上路,究竟是一種什么心情?
你想看到一生的定評嗎?你還依戀塵世嗎?你找不到去天堂的路嗎?你怕走得孤單嗎?你想挽住我的手嗎?
文懷沙握起了筆。
一生書寫文字萬萬千千,卻從來沒有像這一次?!傲置妹谩北┮簧?,臨終逼著他,推著他,面對死亡,面對生命,面對蒼天,站在人類極巔,站在世界極巔,站在宇宙極巔。
人們認為,精于古典詩文的文懷沙,撰寫這篇悼詞,必以古文體出現(xiàn),或者,必以古詩詞出現(xiàn)。誰也沒有想到,卻是一首自由體新詩。
這是怎樣一篇奇文啊!
一個月以后,十月十八日,林北麗懷抱這篇悼詞,安然謝世。
北麗今天上午來電話,已入醫(yī)院,電話里親口告訴我,她即將辭世??磥硇星吧裰臼智逍?,別情依依,囑我書悼詞,她將懷抱我所書悼詞一同火葬,這樣就了無遺憾云。生,來自“偶然”,死,卻是“必然”,“偶然”是“有限”,“必然”是“無限”。一滴水如想不干涸,最好的辦法是滴入海洋?!皶r間”無頭又無尾,“空間”無邊又無際。從“個人”到“人類”乃至我們居住的地球……所占據(jù)的時空都十分有限,因而我們所知也都十分有限,我們不知道的領(lǐng)域卻是無限,對于“無限”我們理應(yīng)“敬畏”。勞我以生,息我以死;生不足喜,死不足悲。不必躲避躲不開的事物,用歡快的情懷,迎接“新生”和“消逝”。
對于生命來說,死亡是一個陳舊游戲。對于個體而言,卻是十分新鮮的事。科學最高峰通向哲學,哲學最高峰通向宗教。因而,人類最高的學問是謙虛和無愧,善良和虔誠。我童年時代的伙伴,今年九十一歲的林北麗喲,想不到你竟先我而行。無論先行、遲到都應(yīng)具備安詳?shù)男膽B(tài)。生命不能拒絕痛苦,甚至是用痛苦證明的,死亡具備療治一切痛苦的偉大品質(zhì)。
請你在彼岸等我吧,我們將會見到一切生活中忘不了的人。他(她)們之中至少有我們共同的朋友。其中包括柳亞子、陳仲陶、林庚白、小高……如果死亡是黑暗,可以武斷:黑暗后面必然是光明。
北麗喲,林隱喲,童年時代的朋友。我的小老友或老小友喲,一百年才三萬六千天,你我都活過了三萬天,辛苦了,也該休息了,結(jié)束這荒誕的“有限”,開始走向神奇的“無限”,只要想通這淺顯的道理,我們就頓時進入了“極樂世界”。乖乖的,九十一歲的“林妹妹”(柳亞子這樣稱呼你),聽我的話,不要哭,但不妨流一點幸福的留戀生命之淚,那是照耀心胸的陽光。
我不送你了,請為我祝福,讓我將手頭的工作妥善完成。屬于我的工作,也是屬于你的工作,那是我們遺贈給我們子孫的??!天上降下的“林妹妹”喲,你理該回歸天堂,祝你一路平安,我不會死皮賴臉地老是貪生怕死!別忘了,用歡笑來迎接我與你們重逢!
讀罷上文,我感觸頗多,一時激動不已,忙叫李久軍來,希望他把這些文字也看上一遍。不料,他卻對我說:“這首悼文詩我早在《美文》雜志上看過了,看得我很震撼。”
是啊,文老早在去年元月鳳凰衛(wèi)視的《文化大觀園》欄目里就“放談”了他的生死觀,他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注定要死,只當是參加一次盛大宴會,無論吃多久,吃飽了總得散席回家吧!
試想,抱著這種心態(tài)活著多開心???死亡也變得不悲觀、不可怕了。
在哈爾濱的第二個晚餐后,吃飽了的文懷沙先生卻不想回房間休息,干脆地決定謝絕所有“拜見”,專門提出讓我和李久軍帶他去看“土玩意兒”二人轉(zhuǎn),并對我說:“一定要找那樣的戲園子,多唱點兒‘粉’的?!笨磥恚瑖鴮W大師對東北“大口落子”藝術(shù)中的“臟口”也樂意接受,十分懂得這門藝術(shù)之所以生存至今正有“臟口不臟”的魅力。
看二人轉(zhuǎn)之前像是去維也納金色大廳聽音樂會一樣,文老打扮一新,一件銀灰色西裝,里面的襯衣竟是一件日本產(chǎn)的和服樣的沒領(lǐng)唐裝。文老對扶著他下電梯的李久軍打趣地說:“小李社長你看看我這裝束,里邊是東服,外面是西服,合一起叫‘不是東西服’?!?/p>
道外的那個場場爆滿的二人轉(zhuǎn)園子,迎來了從誕生那日起進來的年齡最大的一位觀眾,坐在第一排的大沙發(fā)中間,聽到臺上的搞笑到了節(jié)骨眼兒上,文老朗聲大笑著鼓掌。
我在一邊心說,誰會想到,一位能在夢中與屈原對話的國寶級國學大師、楚辭泰斗,竟對“蹦蹦戲”舞臺上的演員的那些打情罵俏的土戲文兒十分理解,并連連報好?
臺上的男二人轉(zhuǎn)演員發(fā)現(xiàn)頭一排有位氣度超俗的老者看戲開心,忙跳下臺,蹲跪在文老面前,對老人說吉祥話:“大爺,謝謝你發(fā)財?shù)恼坡暎σ恍κ晟?,你老肯定能活到八十歲!”
文老哈哈大笑,連說“謝謝”。怕除我和李久軍外,戲園子再沒人會想到這老爺子離一百歲已不差八百天了,還有什么八十歲呢!
文懷沙先生的這次哈爾濱之行只住了兩個晚上,第三日中午返京去機場,我和李久軍驅(qū)車送行。那日飛機晚點,讓我和李久軍有了在機場貴賓室聆聽文老更多“講述”的“偏得”。
文老坐在貴賓室休息室里,手掌拿著一部嶄新的小手機,像個調(diào)皮的男孩兒一樣,不時地靈巧地接聽著。他的干孫女為他打開服務(wù)員送來的免費的可口可樂,斟進杯中,文老慢慢地喝著,心情不錯,又對我和李久軍開講,且談興極濃——
從周恩來的酒量談到胡耀邦的胸襟;
從柳亞子的詩人情懷,談到郭沫若的風花雪月;
談了毛澤東的后人和文家的交情;
又談到了林彪的女兒林豆豆與文家的來往和友誼;
從書畫大師李可染談到他的夫人鄒佩珠;
文老又講了他怎樣為現(xiàn)已成大家的昔日學生范曾起“十翼”二字之號;給大作家馮驥才“送號”的故事……
我和李久軍聽文老的講述,感覺十分新鮮、獨家!也深深為老爺子的頭腦驚嘆:近百歲的人了,竟對生活中發(fā)生過的這么多大事小情的細節(jié)仍記憶猶新!
機場的廣播又響了,告訴乘客那個航班晚點時間未定,這反讓我和李久軍暗暗“慶幸”。文老也不著急,倚在沙發(fā)上蹺起二郎腿,仍滔滔不絕地侃給我們聽。這時,他的小手機響了,文老接聽。這個接聽和通話很長,我和李久軍猜得出電話那端是一個女人,文老的語氣頓時變得柔情蜜意,當然,他與“情人”的對話也十分精彩生動,長達二十分鐘,“通篇”竟沒一個“水詞兒”。
李久軍低聲對我說:“把老爺子這段手機通話錄下來,一字不動,就是一篇極佳的美文?!?/p>
當廣播通知那個航班可以登機了,我們忙著收拾行李,文老站起身,走出兩步,又轉(zhuǎn)身退回,把茶幾上水杯中剩下的一點兒免費可樂舉起,仰脖喝盡,并自言自語道:“別浪費了?!?/p>
那航班的飛機由于晚點過久,登機口沒有廊橋?qū)?,乘客無論是頭等艙還是經(jīng)濟艙都得出登機口乘大巴去坐飛機,機場保衛(wèi)部門見文老年事高,便用警車當“專車”送他去停機坪。
文老和秘書、干孫女已坐上“專車”,我和李久軍在登機口目送文老,不料那車開出沒兩米便停下來,原來是文老叫停的,他走出車門,走過來,隔著登機口外的玻璃窗,雙手抱拳,向我和李久軍兩個晚輩人道謝告別。
老爺子做事多講禮儀,多么周到啊。
在返回哈爾濱市里的車中,我忽然對李久軍說:“這老爺子太可愛了,我剛和他分手,就有些想他了?!?/p>
李久軍點頭對我說:“明年得再做件有意義的什么事,還把老爺子請哈爾濱來?!?/p>
我說:“我總覺得咱們不年輕了,都四十多歲的人了,該‘人到中年萬事休’了。跟文老來往后,我才覺得這是個懶惰的沒出息的想法?!?/p>
李久軍說:“是啊,看看這百歲的國學大師,咱們沒道理不把該做的事做好?!?/p>
責任編輯 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