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角逐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僅此后陸續(xù)獲得這一大獎的有名人物就有福克納、海明威、斯坦貝克、帕斯捷爾納克、肖洛霍夫、莫里亞克、加繆、丘吉爾、拉格奎斯特等人。評獎委員們決定在??思{、丘吉爾和拉格奎斯特之間作一選擇。投票的結(jié)果是??思{雖然獲得多數(shù)票,但最后未能獲得全體通過,所以當年未予宣布。直到第二年,??思{才和1950年的得主、英國哲學家羅素同時被宣布獲獎。??思{獲獎的理由是“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作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威廉·??思{,1897年9月25日生于密西西比州新奧爾巴尼一個沒落莊園主的家庭。1902年,他隨全家遷至該州的奧克斯福鎮(zhèn),并在那兒上學。由于對學校的多數(shù)功課都感到厭煩,??思{高中沒有畢業(yè)便輟學了。不過他倒是個貪婪的讀者,讀了庫珀、馬克·吐溫、狄更斯、仲馬父子、莎士比亞、雨果等人的大量作品。1918年7月,??思{進入在加拿大的英國皇家空軍學校學習。當年年底,因一戰(zhàn)結(jié)束,他未能學完全部飛行訓練課目便回到家鄉(xiāng)?;剜l(xiāng)后,他作為特殊學生進密西西比大學學習了一年。這時,他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其中有的在學生報《密西西比人》上發(fā)表。1921年,福克納去紐約當了一段時間的書店店員,年底回家任密西西比大學郵務所所長,并曾代理過童子軍教練。1924年,他自費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大理石牧神》,并辭去郵局工作。1925年,福克納去新奧爾良小住后,便赴歐洲游歷,到過瑞士、意大利、法國、英國,并于年底返回奧克斯福鎮(zhèn)。
1926年,??思{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士兵的報酬》在老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幫助下出版。該書基本上是一部描寫迷惘的一代的作品,風格頗似海明威的小說。1927年,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蚊群》問世,作品寫的是新奧爾良一群不拘小節(jié)的作家、畫家等人的情況。這兩部小說都未涉及作者以后創(chuàng)作的基本主題,在社會上也未引起多大反響。
此后,??思{聽從了舍伍德·安德森的勸告,不再寫神話、迷惘的一代、三流藝術家等等,而把筆鋒轉(zhuǎn)向自己的家鄉(xiāng),開始營造自己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并開始走向自己的創(chuàng)作高峰。19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沙多里斯》即為這一世系的第一部作品,雖然它還僅僅是“站在門檻上”,但已透露出他日后的重要作品中將要運用的主調(diào)、題材、結(jié)構、風格與藝術手法。正如福克納自己所說:“它打開了一個有各色人等的金礦,我也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己的天地。”
所謂“約克納帕塔法世系”,指的是福克納大多數(shù)作品的地理背景都是在他所虛構的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和杰弗生鎮(zhèn),其原型就是作者的家鄉(xiāng)拉法艾特縣和奧克斯福鎮(zhèn)。??思{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19部長篇小說和近百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小說和絕大多數(shù)短篇小說敘述的都是約克納帕塔法縣和杰弗生鎮(zhèn)及其郊區(qū)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其中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就有《喧嘩與騷動》(1929)、《我彌留之際》(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龍,押沙龍》(1936)、《沒有被征服的》(1938)和《去吧,摩西》(1942)等。
《喧嘩與騷動》是??思{最重要的代表作,有“現(xiàn)代經(jīng)典”之稱。書名出自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中麥克白的一段著名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毙≌f不僅描繪了一個南方望族的沒落和各個成員精神面貌的變化,也刻畫了南方傳統(tǒng)倫理道德和價值標準的徹底泯滅,呈現(xiàn)了整個美國南方的歷史性變化。該書前面三部分中三個進行內(nèi)心獨白的人物,在精神上全是病態(tài)和畸形的:班吉是個白癡,昆丁是精神崩潰的瘋子,杰生是喪失人性的狂人,他們和“健康人”黑人女仆迪爾西形成鮮明的對照。凱蒂的淪落意味著南方傳統(tǒng)道德法規(guī)的破滅,班吉的癡呆象征著貴族世家的衰敗,昆丁的自殺表現(xiàn)了望族后裔的絕望,杰生的冷酷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文明”對人性的摧殘。誠實、正直、堅忍、仁慈的迪爾西則是這幅陰郁畫圖中的一個亮點,體現(xiàn)了作者“人性復活”的人道主義理想。雖然??思{以哀嘆人生沒有意義如“癡人說夢”來影射這個故事的悲劇性,但他指的只是沒落者的世界和人生,并沒有否定積極的人生,也沒有對人類失去信心。《喧嘩與騷動》所以被譽為“現(xiàn)代經(jīng)典”,還在于這部作品在藝術手法上有許多創(chuàng)新。作者通過意識流的手法,通過夢魘、幻想、潛意識,著重描繪和刻畫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內(nèi)心活動。用多角度的敘述方法使作品變得色彩斑斕,大大增強了層次感和真實感。他所采用的時序顛倒手法突出了過去的歷史和現(xiàn)在的世界的因果關系。此外,還有神話模式、對位結(jié)構、象征隱喻、荒誕夸張等手法的運用,更使作品具有一種撲朔迷離、變幻莫測的神秘色彩。在語言風格上,他試圖通過某種晦澀、朦朧、冗長的文體來取得特殊的效果。??思{在創(chuàng)作技巧上的這些創(chuàng)新和探索是十分有價值的。
福克納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我彌留之際》的故事并不復雜,它敘述農(nóng)民艾迪·本德侖為了完成妻子彌留時要求把尸體運回娘家墳地安葬的遺愿,率領全家開始了送葬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雖然各有各的想法,途中又遇上水災、火災等種種災難和險情,但還是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和障礙,到達了目的地,安葬了親人。它反映了人類忍受苦難的能力以及終能戰(zhàn)勝苦難的思想,暗示人類仍在痛苦地摸索著走向進步和光明,而且每走一步,都要犯下一些錯誤,付出沉重的代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德侖一家不失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是一部采用多角度敘述手法的作品,全書共分五十九節(jié),每一節(jié)是一個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敘述或觀察的人物共有15個,每個角色都通過自己的視角來反映故事的發(fā)展。
另一部重要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是《押沙龍,押沙龍》。這部小說用和《喧嘩與騷動》相似的手法,通過幾個人的敘述來表現(xiàn)莊園主塞德潘一家的盛衰史。不同的是敘述的故事要復雜得多,而且?guī)в谐林囟衩氐纳?。書中的敘述人有洛莎小姐、康普生先生和昆丁·康普生,后兩人在《喧嘩與騷動》中已出現(xiàn)。這個家族為權力、財產(chǎn)、女色互相殘殺和徹底毀滅的故事是“原罪說”和“報應說”的演繹,作者也以此來說明南方的蓄奴制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作品有著宏大的悲劇主題、編年史般的結(jié)構和多種多樣的敘述手法。
《圣殿》用平鋪直敘的客觀敘述手法描繪了性欲的罪惡和現(xiàn)代社會中冷漠的人際關系。《八月之光》的主題是種族問題,寫一個在社會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孤獨者被罪惡的種族、階級偏見扼殺的悲劇?!稕]有被征服的》其實是一部由七篇作品組成的系列小說。它著重描寫美國南方在內(nèi)戰(zhàn)時期與重建時期的情景?!度グ?,摩西》同樣也是一部由七篇作品組成的系列小說,幾乎是一部南方的種族關系史,如??思{自己所說,它是“整片南方土地的縮影,是整個南方發(fā)展和變遷的歷史”。長篇小說《村子》(1940)、《小鎮(zhèn)》(1957)和《大宅》(1959)寫的都是弗萊姆·斯諾普斯和他周圍的人的故事,主題和情節(jié)有連貫性,被合稱為“斯諾普斯三部曲”。此外,長篇小說還有《墳墓的闖入者》(1948)、《修女安魂曲》(1951)、《寓言》(1954)和《掠奪者》(1962)等。
??思{也是中短篇小說藝術的巨匠,如《殉葬》、《夕陽》、《早晨的勝利》以及系列小說中的《熊》、《古老的民族》和《大黑傻子》等,都是現(xiàn)代小說中最精美的中短篇佳作。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詩集《綠枝》(1933)、散文集《新奧爾良札記》(1958)等。
??思{在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長期沒有受到文壇應有的重視,他的作品除《圣殿》外銷路一直都不佳。直到1946年馬爾科姆·考利編輯的《袖珍福克納文集》出版,人們才開始注意和認識到他是一個兼有深度、廣度、歷史感、鄉(xiāng)土氣與現(xiàn)代意識的大作家。更由于以薩特、加繆為代表的法國文學界對他的高度評價,使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從而成了國際名人。接著他又相繼獲得美國的全國圖書獎(1951)和普利策獎(1955、1963),并多次受國務院委派前往日本、瑞典等國從事文化交流工作。
1962年7月6日,??思{因心臟病在密西西比州的巴哈利亞猝然去世,次日安葬于奧克斯福的圣彼得墓園。
[頒獎詞]
威廉·??思{基本上是一位鄉(xiāng)土作家。他常常使我們?nèi)鸬渥x者聯(lián)想到我們的兩位極為重要的瑞典小說家,即拉格洛夫和貝里曼①。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北部,就是??思{的故鄉(xiāng);而他所寫的杰斐遜這個小鎮(zhèn),就是他小說的背景。對于??思{與我們的兩位鄉(xiāng)土作家間相似之處,我們還可以討論得更深入些。但由于時間的限制,不容我們說遠了。而??思{與他們兩位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的小說背景,與拉格洛夫所寫的俠客及貝里曼所寫的古怪人物所處的背景相比,要陰郁和暴戾得多。??思{是以美國為背景寫作的偉大史詩作家,他描寫了廉價的黑人勞動力建造起來的輝煌過去;內(nèi)戰(zhàn)②以及那使得過去存在的社會基礎崩潰的漫長而痛苦的挫折時期。還有美國南方的工業(yè)化、商業(yè)化所帶來的生活的標準化、機械化,使南方人民感到憤怒和震驚。??思{本人也是逐漸地愿意接受這一切的。
??思{的小說,是對于南方這一切苦難過程的持續(xù)的、越來越深刻的描繪。他對這個過程理解得很深切,也很強烈。因為他的家族被迫徹底地接受失敗的苦果:各式各樣的貧因、墮落和腐敗。有人稱他是一個反動派。即使這頂帽子在某種程度上有一點兒道理,然而他那不知疲倦地描寫出來的陰慘的結(jié)構中,越寫越感到負罪之情,但又足以補償一切。風雅、俠義、勇悍和失之于極端個人主義的代價,是人性的淪喪??傊?,福克納的矛盾,可以這樣概括——他深感悲嘆的是:他的正義心和人道主義為主的生活方式無從消受;而且作為一個作家,他將這一生活方式以夸大的方式加以表現(xiàn)。正是由于這一點,才使他的小說具有鄉(xiāng)土主義色彩,具有普世的性格。四年殘酷的南北戰(zhàn)爭,使整個社會結(jié)構的面貌為之改變。除了俄國人,歐洲人要花一個半世紀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么大的社會變化。
現(xiàn)年52歲的作者,便是以這戰(zhàn)亂和暴力為背景,寫下了幾部尤為重要的作品。他自己的曾祖,在南北戰(zhàn)爭中擔任過南方軍隊的高級軍官。在好戰(zhàn)喜功和南方人從不承認失敗而帶來的貧困和悲慘等造成的陰悒氣氛中,作者逐漸成長。20歲時,他加入了加拿大皇家空軍,曾墜機兩次。當他退伍還鄉(xiāng)時,不像一個軍事上的英雄,而是一個在心理上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青年,前途黯淡,過了幾年潦倒不定的日子。他參與戰(zhàn)爭,正如他在一本小說中改頭換面地所說的,是因為“誰都不該糟蹋戰(zhàn)爭”。但是這位曾渴望戰(zhàn)爭的激進青年,卻逐漸變?yōu)榕険舯┝Φ娜?。他抨擊?zhàn)爭的那股勁頭,幾乎可以與《圣經(jīng)》的“摩西十誡”中的第五誡:“汝不得殺人”相似。另一方面,對于某些事物,人總是無法忍受的。有一位他最近寫出來的人物這樣說道:“有些事,你實在無法忍受。例如不公正、憤怒、侮辱、羞恥……不因為名,也不因為利——就是無法忍受。”我們既不知道,在世界動蕩的年代里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好戰(zhàn)和反戰(zhàn)——是如何并存不悖的;也不知道??思{是如何逼迫自己去看待它們、調(diào)和它們的。這也是??思{為我們所留的難題。
事實上,作為一個作家,??思{對于解釋這些難題,并無多大興趣;對于當時美國南方諸州突然面臨的經(jīng)濟變化,社會上眾說紛紜的評論,同樣沒有興趣。南方的失敗,以及這失敗的諸種結(jié)果,是他那些偉大史詩作品的發(fā)源地。作為一個共同體的人的他,對失敗及后果不表關切,他所關注的是,置身于那個共同體的個人,存在于自身的作為最后單元的個人,而對于外在的因素,則能令人驚奇地絲毫不受影響。??思{所寫的人物的各種悲劇,與希臘悲劇完全不同,福克納筆下的人物總是由突發(fā)的,或受世代禁錮正緩緩松懈的遺傳、傳統(tǒng)、環(huán)境、情欲的情況下,走向悲慘的結(jié)局的。
差不多在??思{的每一部新作中,都越來越深刻地探究人的內(nèi)心,人的偉大,自我犧牲精神,對權力的貪婪,貪得無厭、心胸的狹窄、粗俗的頑冥、心靈的苦痛、恐懼、墮落和錯亂等等。像一名刨根問底的心理學家,福克納堪稱英美文學中的佼佼者。因為與他同時代的其他作家,很少有他那神奇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塑造人物的能力。他所寫的人物,無論是低于常人的人物還是超人式的人物,在一種登峰造極的悲劇或喜劇中,充滿了現(xiàn)實性。這些人物都出自于作家的心靈,有美國南方那種亞熱帶植物的芬芳、仕女的脂粉、黑人的汗臭,乃至驢、馬等牲口一起交織而成的環(huán)境,都能立即滲透到我們這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溫暖而令人舒適的私宅中去。
作為一名風景畫家的福克納,如同一名對自己的獵區(qū)“有為有余”的獵人,具有地質(zhì)學家一般的準確性,他也具備了印象派大家所擁有的,對于大自然的高度敏感性。更有甚者,有人把??思{說成是20世紀小說家中一位偉大的小說技巧的實驗家,比起喬依斯尚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呢。他的小說,很少有雷同的,仿佛他要靠那持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新,以達到小說廣袤的境地,以超越地理上和主題上有限的現(xiàn)實。他這種實驗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也表現(xiàn)在他那同時代的英美作家所不能望其項背的、對于豐富的英語的完全掌握上。對于英語的富源、不同語言的素質(zhì)和周而復始的語言風格上的改變,無論是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語言精神,還是雖拮據(jù)卻充滿表達力的美國南方的黑人語言,??思{都莫不熟悉而善于駕馭。
自從梅瑞狄斯③以來,可能喬依斯除外,在英美文學中,幾乎沒有一個作家能像??思{那樣,在一個短短的句子中,把一大串事件說出來,而每一個事件,又說得像一顆釘子一樣深深地打入人們的心坎上,毫不動搖。他那豐富的語言,常常把一個迷人而錯綜復雜的故事,將語言和聯(lián)想串起來,考驗讀者的耐心。然而,??思{語言上的豐饒,與文學上的華麗無關,也不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他的想象力的豐富與靈敏。??思{的每一個象征,每一次聯(lián)想,都只是為了更深刻地探究他那由想象力所引起的現(xiàn)實。
福克納常被說成是一個決定論者,雖然他自己從沒宣稱過他是服從于某一種特定的人生哲學。簡而述之,他的人生觀也許可用他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他說整體(也許?)是沒有意義的,否則,組成這整體的不論是什么,事物都不應該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雖是這樣,這整體應該還是有其意義的:因為人必須不斷地掙扎,一直要掙扎到最后的一天。然而,??思{有一個信仰,或是一個希望:他相信每一個人,或早或遲,終要得到他應有的報應;他也相信自我犧牲,不單單帶來個人的快樂,也增加了全人類的善行之總和。他的這個希望,使我們想起了我們?nèi)鸬湓娙死椎仑惱铫?,?877年學位授予典禮上所寫的清唱曲中,所表現(xiàn)的那種堅實的信心。
??思{先生,您所生、所長的美國南方的許多地名,我們?nèi)鸬淙嗽缫鸭矣鲬魰粤?。感謝您兒時的兩位至親好友:馬克·吐溫筆下的湯姆和赫克。馬克·吐溫把美國密西西比河畫在文學的地圖上,50年后,您開始寫了一系列小說,以各具風格的形式,以您那不斷挖掘、越來越深的心理洞察力,以及您所創(chuàng)造的善和惡的不朽人物,使您在現(xiàn)代英美文學中,占據(jù)了一席不凡的地位,從而使密西西比州成為20世紀世界文學地圖中一個重要的陸標。
福克納先生,現(xiàn)在,我榮幸地請您從瑞典國王陛下手中接受瑞典文學院已經(jīng)頒給您的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帕爾·哈爾斯特倫
[獲獎演說⑤]
我覺得,諾貝爾文學獎并不是授給我個人的,而是授給我的創(chuàng)作——我的既不為虛名,也不為厚利,而是以人類精神為素材,為了創(chuàng)造出未曾有過的事物,經(jīng)歷了心靈的煎熬和勞苦的創(chuàng)作。所以,這大獎只是一時托我保管罷了。至于這筆獎金,要把它運用得與本獎設置的原旨和意義相符合,并不是難事。我也想把這份榮譽以同樣方式加以使用。我要利用這個演說的機會,向一切已經(jīng)獻身于同樣的心靈的煎熬與勞苦,而且有朝一日必有可能會站在我現(xiàn)在站著的地方的青年男女,說幾句話。
我認為,今天人類的悲劇,在環(huán)宇四處的空間已布滿了肉體的恐懼,而這種恐懼持續(xù)已久,以至使我們麻木不仁,習以為常。今天,我們所謂的心靈上的問題已不復存在,剩下只有一個疑問:我們何時會被戰(zhàn)爭毀滅?因此,當今從事文學的男女青年已把人類內(nèi)心沖突的問題遺忘了。然而,唯有這顆自我掙扎和內(nèi)心沖突的心,才能產(chǎn)生杰出的作品,因為只有這種沖突才值得我們?nèi)?,才值得為之痛苦和觸動。
一個有志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青年,應當從頭學習去認識和描寫人類心靈的掙扎與勞苦。他應當這樣告誡自己:永遠忘卻恐懼。充實他致力于創(chuàng)作的心靈的只應是人類亙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真實感情、真理、自豪、愛情和犧牲精神。沒有這古老而永恒的東西,任何作品都將是曇花一現(xiàn),瞬息即逝。一個文學青年,在懂得這些之前的所有創(chuàng)作,都將是徒勞的。他所描寫的不是愛情而是肉欲,他所記述的失敗里不會有人失去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他所描繪的勝利中也沒有希望,更沒有同情和憐憫。他的悲哀,缺乏普遍的基礎,留不下絲毫傷痕。他所描述的不是人類的心靈,而是人類的內(nèi)分泌物。
上述種種,除非他銘記心中,否則,一個文學青年就仿佛置身于末日之中,為等候末日來臨而寫作。我拒絕接受人類末日的說法,因為人是不朽的,他的延續(xù)是永遠不斷的——即使當那末日的喪鐘敲響,并從那最后的夕陽將墜的巖石上逐漸消失之時,世界上還會留下一種聲音,即人類那種微弱的卻永不衰竭的聲音,在綿綿不絕。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深信人類不但會茍且地生存下去,他們還能蓬勃發(fā)展。人的不朽,不只是因為他在萬物中唯一具有永不衰竭的聲音,更因為他有靈魂——有使人類能夠同情、能夠犧牲、能夠忍耐的靈魂。詩人和作家的責任,就在于寫出這能同情、犧牲、忍耐的靈魂。詩人和作家的榮耀,就在于振奮人心,鼓舞人的勇氣、榮耀、希望、尊嚴、同情、憐憫和犧牲精神,這正是人類往昔的榮耀,也是使人類永垂不朽的根源。詩人的聲音不應僅僅是人為的記錄,而應該成為幫助人類永垂不朽的支柱和棟梁。
威廉·??思{
①貝里曼(lljalmar Beryinan,1883—1931),瑞典小學說家、戲劇家,主要小說作品有《男爵大人的遺囑》(1910)、《一個死者的回憶》(1918)等。
②指美國南北戰(zhàn)爭(1861—1865)。
③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lth,1828—1909),英國著名小說家、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影響了哈代、詹姆斯、勞倫斯、沃爾夫等一大批作家。
④雷德貝里瑞典詩人,除抒情詩人與小說外,還有天文學、神學方面的著作。
⑤由于??思{當年未及時得到通知,他是在第二年即1950年12月10日領取諾貝爾獎并發(fā)表演說的。
責任編輯 晨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