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吃飯,都是關(guān)起門來,一家人圍坐一桌而吃。農(nóng)村人就不是這樣,往往是相鄰的好幾家湊在一起吃,形成一個飯場,一般來說,一個村莊,總要有好些個飯場。
飯場是自發(fā)形成的。鄰近的幾家。吃飯的時候,各自端著自家的飯菜,自然而然、約定俗成就到了一個地方,沒有桌子,最多有個小凳子,有的蹲著,有的坐著。還有的站著,各吃各的,吃完了再回自己家盛。春、夏、秋季節(jié),尤其是夏天和秋天,到吃飯的時辰,這樣的飯場在農(nóng)村隨處可見。大的飯場能匯集七八家、有十幾甚至二十多人,小的也有三兩家三五個人。能到一個飯場吃飯,一般是彼此關(guān)系過得去的。要是關(guān)系不好,有了矛盾,就不會在一起吃了。
飯場能交流各種信息。人們在吃飯的時候,邊說邊吃,吃著說著,家里的,地里的,東家長,西家短,自己家的,別人家的,新鮮事也好,陳舊事也罷,什么都可以說,那是無話不談,那是津津有味。早些年。男人們要交流的多是與莊稼活有關(guān)的話題,譬如,什么莊稼該種了,什么莊稼該收了?,F(xiàn)如今男人們交流的離不開如何掙錢、去哪打工,偶爾也有些耍錢賭博的約定。女人們的話題,多是與孩子、家務(wù)有關(guān),時不時地也有一些風(fēng)花雪月的話題。
飯場能體現(xiàn)生活水平。從人們的碗里,可以看出時代的變化。舊社會咱不提了,生產(chǎn)隊(duì)的時候,紅薯玉米是人們碗里的主食,生調(diào)個蘿卜絲那就是副食?,F(xiàn)在的人們,白面大米是主食,起碼得有炒菜。過去農(nóng)村的狗吃點(diǎn)紅薯皮還得主人開恩,因?yàn)榧依镞€養(yǎng)的有豬、雞鴨,現(xiàn)在的狗白饃都不想吃,挑剔。從不同人的碗里則能看出不同家庭的情況。油水大的,那肯定經(jīng)濟(jì)條件好;花樣多的,那肯定主婦會做飯;夫妻倆吃一盤菜的。一般夫妻感情比較好:各吃各的,說明這對兒夫妻有個性:在農(nóng)村,總是男人給女人添飯,就說明這家是女人當(dāng)家,總是女人給男人添飯,則說明這家女人體貼丈夫。
在飯場里吃飯,要用大碗,特別是男人們。吃得多,有的還離得遠(yuǎn),遠(yuǎn)的有五六十米,免得不停地來回盛飯。飯場的人們不一定文明。特別到了夏天,男人們都是赤膊上陣,汗流浹背。吃飯的時候,吐口痰、揩鼻涕是司空見慣的,想嘗嘗誰家的菜,絕對沒有公筷,想喝碗別人家的粥,直接就去盛了。飯場也不一定衛(wèi)生。席地而坐的大有人在,穿開襠褲的孩子們,一邊吃一邊撅著小雞雞撒尿的現(xiàn)象不足為奇,飯場里狗攆雞子也是常事,旁邊的牛糞味人們不覺得臭。孩子們最愛到飯場里吃飯,因?yàn)樗麄兛吹秸l家的飯菜好就吃誰家的,想吃誰家的就吃誰家的,隨便、自由、解饞。
為什么會形成飯場?為什么人們喜歡到飯場吃飯?城里人不會理解,體會不到其中的奧妙,也許這也算是一種文化。也許這便是城里人門對門多年不認(rèn)識的原因之一,其實(shí),和諧有時候很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