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感覺叫等待。
等待是一個過程。如天空等待翅膀掠過,大地等待雨水滋潤;如綠葉等待紅花陪伴,暗夜等待黎明來臨。等待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如一朵花,在無聲無息中悄悄地綻放在我們生活的某個角落:如一片云,不經(jīng)意地飄浮在我們心靈的天空。
等待不分地域、遠近、古今,等待的過程如水中的一彎明月,時而透出迷人的氣息,時而舉起傷人的利刃。阿杜有一首歌《right here waiting》,歌詞中說:不管你去哪里,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世事如何變幻,不管我的心如何跳動,我都會在這里等你。每次聽到阿杜用異國的語言唱出這愛情的等待,心中都會有種莫名的感動,于是,漢樂府的民歌也在耳畔響起:上邪!我欲與君長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癡情如此,等待如是,撼人心魄。無獨有偶,從敦煌莫高窟石室里發(fā)現(xiàn)的古詞也在表述著同樣的心情:枕前發(fā)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xiàn),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每次讀起,總能感覺到遠古的哀怨的女子寧為玉碎的心情,不過也像是對男人的要挾,被封建制度的枷鎖牢牢套緊的女子,似乎只有這樣背水一戰(zhàn)。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我們等到的東西,也有許多我們等不到的東西,為什么沒有想到愛情更是如此呢?在這樣的古詞中,總可以品出女人等待的滋味,這等待穿越千年時空,滿載憂傷蝴蝶般在我們的眼前翩飛,不由得人不眼花繚亂。不由得人不低眉嘆息。
這種等待有一個別名叫執(zhí)著。
經(jīng)過三峽見到神女峰永遠不變的姿態(tài),想起不老的傳說,往往心亂不已。它所表現(xiàn)的是女子的執(zhí)著還是女子悲慘的命運?為什么大自然造就的女人的神態(tài)被說是等待,而男人的形象卻說成是佛?如果這等待是真的,那神女峰會日漸瘦削,憔悴到無。這座可憐的山峰,因為被貫以等待而詩意盎然。因為被貫以等待而成為不朽的風景。神女那種望眼欲穿的神態(tài),為這座山峰蒙上一層永久的悲劇色彩。
等待與愛情就像是孿生的姊妹,不易分離。
等待最好的背景不是風和日麗,不是花香鳥語,是在散發(fā)著丁香氣息的雨巷,舉一把油紙的雨傘,徘徊低語:是在雨夜的燭光里吟誦:相見時難別亦難:是在元夜的花市,望月上柳梢頭,不見去年人,悄悄拭去眼角的淚痕:是在春風拂面的時候,想象人面桃花相映紅……在許多百吟不厭的詩詞中總能觸摸到詩人等待的痛楚。而許多的等待則是無法具體的,無法用行動表露的。
舒婷的《神女峰》詩中有這樣的句子:為眺望遠天杳鴻。而錯過無數(shù)次春江月明。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F(xiàn)代人許是被物質包裹太緊,已沒有了等待的能力,沒有了等待,也就沒有了執(zhí)著。王菲唱:回憶還沒有變黑白,已經(jīng)置身事外,承諾不曾說出來,關系已不再,眼淚還沒掉下來,已經(jīng)忘記感慨。約會不曾定下來,就不想期待。難道真的如人所說生命中已沒有完美的東西值得我們再等待?現(xiàn)代人所缺少的正是如神女一樣的等待。擁有和等待就好像花朵與翡翠,有著各自的美麗,卻無法歸到一個類別中去。等待減少了,愛情也隨之乏味。有誰還用幾年時間去等待一個遠行的人?有誰還會在幾年后想到那個等待的人?
大自然在默默中嬗變著,在每個季節(jié),總能感覺到自然中的等待。花兒在相互等待,共鑄艷麗的春天:寒風中的樹干在等待雪花的柔情:干枯的大地在等待綠色的生機,甚至在秋天,當綠色離去,它們一定會有告別的言語。分分合合就這樣存在著。鑄就了生命的美麗。
等待應該是國畫中的線條,或動或靜,或喜或怒,任由你去畫,只看你心中到底有著怎樣的風景。在等待面前,人們的表現(xiàn)是千姿百態(tài)的,如千姿百態(tài)的樹葉帶著陽光雨露,依附在或粗或細的枝干上,搖曳在四季的風里。
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每個人等待的目標與態(tài)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命運。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姜子牙垂釣渭河,諸葛亮靜待隆中,是懷著曠世奇才的。對奮進者來說。等待是燦爛的花朵,終將結成豐碩的果實:而對守株待兔,碌碌無為的人來說,等待只能是肥皂泡,看起來很美,但會一觸即碎。所以,有的人總像是秋天的果農,不斷地摘取豐收的果實;而有的人,眼前總是荒蕪的戈壁灘,寸草不生。
愛越深,等待就會越沉重。在醫(yī)院的手術室外,在學校的考場旁,在火車站的站臺上,……心急如焚的等待,憂心忡忡的等待,望眼欲穿的等待……其間滋味,品嘗者何止一人。
等待的過程是一個希望的過程,生命中有很多的等待就會有很多的希望,當你不想再等,無力再等時。也就意味著放棄。你想擁有什么樣的生活,就付出怎樣的努力吧,不要單純地等待,不要輕易地放棄。只有在你付出后才有資格等待收獲。有許多人在等待的過程中已經(jīng)絕望,既無法體會等待的美麗,也無法品嘗等待后的喜悅。為什么不平心靜氣地體會一下等待的滋味?即便是在你絕望的時候。生命中有太多的美麗被浪費。
等待就這樣平凡地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等待需要一種支撐,這種支撐是等待的目標,很多的時候,這種目標是縹緲的,奇怪的是,面對縹緲的目標。人們的選擇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熬龁枤w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床坏焦布粑鞔盃T的日子,卻還是要苦苦地期待,很多的等待是沒有結果的。等待有時就像一個賭注,或許是為了幸福而等待,或許是在等待一份不可能有結果的結果。
想起一個女人,在她剛生下孩子的時候,即與丈夫分別,此去一別。竟是半個世紀,獨自將兒子撫養(yǎng)成人,其間的苦,無以形容。幾十年間,沒有丈夫的一點音訊,忽然有一日,有人帶來了丈夫的消息,不過卻是丈夫早在幾十年前就已去世的消息。我常常會想象她去打探丈夫消息時的心情,想象她是如何帶著滿懷希望艱難地行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想象她如何甜蜜地想起五十年前年輕的她與丈夫一起度過的恩愛的日子,想象她聽到丈夫已不在人世的消息時絕望的心情!她最后選擇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在她已經(jīng)兒孫滿堂的時候。幾十年來,支撐她活下去的肯定是對丈夫的等待,當目標不在,當希望破滅,她的支撐力已不復存在。她的無望的等待如一只美麗的瓶子似的碎了,而瓶子里裝著的正是她饑渴時所需要的救命之水。當生命不在,等待也隨風而逝。
生命中可以承受的是等待,不能承受的是絕望。等待是一根線。一邊連著希望,一邊連著絕望。
等待會將時間的影子拉得很長,此時的時間已不是時間,而是細小的針扎在心上,讓心刺痛:又如置身無氧的空間,讓人喘到窒息。但等待卻又有著長久的魅力,不管它如何折磨人,還會有人堅守等待。
聽說有一個兩幕劇《等待戈多》。寫兩個流浪漢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苦苦等待一個叫戈多的人,最后孩子送來口信,今天不來,明天準來,第二幕情形基本相同。作者淡化了情節(jié),以夸張的等待提示現(xiàn)代人類處境的荒誕。有時候想,我們在等待什么?有什么樣的人和事令我們去等待?在我們之前,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我們一樣在對美好生活的等待中度過:在我們之后,將來的人也會是這樣一代代地等待下去,永無盡期。
如果生命里沒有等待。會是怎樣的情形?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真的可以任花開花落,任日月輪回,而心如止水嗎?這是至美之境呢?還是頹廢絕望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