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自身建設。其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
如何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是改革開放以來始終面臨的問題。特別是伴隨改革進程中各種新問題的產生,政府自身改革與建設的迫切性逐漸提高。近幾年,雖然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了一定的進展,但同經濟體制改革的實際進程相比,總體上來說是相對滯后的。從某種意義講,當下國內面臨的諸多經濟與社會問題,都與政府改革進程的速度和深度緊密關聯。無論是教育還是醫(yī)療,無論是住房還是社保,都還達不到人民群眾的要求,也都還沒有完全體現出“發(fā)展成果要全民共享”的設計目標。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我們深深感到,政府工作與形勢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還有不小的差距。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對權力的監(jiān)督和約束機制不健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弄虛作假、奢侈浪費和腐敗現象比較嚴重。
換言之,政府自身的定位和效率,不僅關系到普通民眾的福利、企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還關系到社會和諧的程度、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融洽。政府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公正的利益超脫立場,是制定各項政策的權力基石,是平衡社會各階層利益的基本保證。而這些,都賴于政府職能的轉變。而服務型政府的目的是服務人民群眾,是要切實改善民生,沒有政府自身改革與建設的深入,就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服務,也就不會有社會矛盾的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