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富有詩意,又最具人文價值,蘊含深厚思想文化的學科。它承載了開啟心智、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意識的神圣使命,能更好地提高一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本文從對職教語文教學的誤區(qū)和正確認識兩方面來談職教的語文教學,讓我們對職教語文的教學有個正確的定位。
[關(guān)鍵詞]職教語文 人文性 工具性
盡管職業(yè)教育中的語文與普高中的語文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它的人文性。它那詩意般的內(nèi)涵是不變的。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如何真正發(fā)揮它的人文性,并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jié)合,這是每位職教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我在實踐過程中就曾經(jīng)走過彎路,有過誤區(qū),最后才在實踐中慢慢得以轉(zhuǎn)變。
一、初入職教者對職教語文教學的認識誤區(qū)
1.定位太高
我是剛從義務教育轉(zhuǎn)入職教的,所以剛進校時,自己覺得進入高中了,誤以為高中語文教學定位就應該高,所以自己一時不知該咋辦,而且心里也有種畏懼感。惟恐自己學識太淺,適應不了高中的教學。在教學時無形中就按著高的標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認為字詞教學太簡單、太基礎(chǔ),可以略去不教;課文的分析不用太細,那樣會給人以層次太低的感覺;認為每篇課文只要抓住文章的綱要,籠統(tǒng)的串講一下,其余則由學生自學來完成,就連平時上課時提出的問題也都太大太空,這樣一來反而使學生不知如何入手回答。學生也極少有人能跟得上思路,大部分處于游神狀態(tài)。
2.定位太低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如此綱要式、虛空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完全沒有收獲,反思后才明白,定位太高是因為沒有把學生的基礎(chǔ)估計準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基礎(chǔ)較差,學習主動性又不高的學生。他們怎么可能去根據(jù)老師設(shè)定的總教學目標而自己一步步完成呢?
此后,我便改變原來的教法,決定從基礎(chǔ)入手,實實在在地教點東西。于是從字詞教學開始,要求學生要抄要記的必須不折不扣的完成;對課文的分析很具體,從生字的讀音,字詞義的分析到句、段的品讀;從修辭手法的細究到文章布局結(jié)構(gòu)、寫作特色的研討等等,把課文的方方面面照顧得周到、細致,并且還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做課堂摘抄,所有的板書都仔仔細細記錄在書上。當時認為,這樣至少可以讓學生有事做,不會虛度時光,荒廢時間。而且自認為學生肯定會有所收獲。
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自己把語文課給肢解得支離破碎,只是一頭扎在文章分塊的分析上了,缺乏整體性,更缺乏文采和詩意,語文課變得乏味了,而且班級里僅有的那么兩個語文功底好些的學生,就更覺得語文課沒勁。于是又在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語文教學,經(jīng)歷過兩個極端后,覺得自己的思維、認識也都有了改變。
二、對職教語文的正確認識
1.挖掘文本的詩意,讓語文課洋溢著詩意,使語文課的人文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語文文本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例如,《水調(diào)歌頭#8226;大江東去》的壯美與豪放,《雨霖鈴》的婉約與柔情,《背影》的綿長回憶與感激,《月下獨酌》的失意與孤獨,《提醒幸?!返睦硇耘c睿智,《洛陽詩韻》的古美與奇絕……語文文本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因此它所呈現(xiàn)的詩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能夠達到給人以美感的意境的作為,都是充滿詩意的。它可以是生活的智者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和頓悟,可以是平常人等在生活中的那一點點欣喜和感動;可以是曹操把酒臨風、橫槊賦詩的豪邁,也可以是辛棄疾報國無門、把欄桿拍遍的悲嘆與憤慨……語文教學的詩意就應如百花園中綻放的花朵,芳香各異。語文教師倘若不以激情去挖掘,去表現(xiàn),那么再好的文本也黯然失色。一篇篇優(yōu)美的詩文,都是豐盛的文化大餐,都值得用心靈去解讀,去體悟。只有當教師充分挖掘了文本的詩意,在課堂上才能以此引導、啟發(fā)學生,引領(lǐng)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深味人類文化的精典,夯實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大廈根基,使語文學習走出單純的知識傳授,進入一個充滿詩意的、散發(fā)著文化馨香的意境。長此以往的挖掘,并在課堂上給學生以熏陶,相信學生對語文會逐漸有所感悟的。
2.挖掘語文課的育人功效,使語文成為學生品德教育的好幫手
教學的本源是在為學生的生命墊底。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和幸福奠定一道亮麗的底色。讓學生生成智慧、豐富情感、錘煉意志、完善人格等,使他們知、情、意、行的發(fā)展和諧統(tǒng)一,成為一個完善的獨立的人。通過語文的熏陶積淀學生的文字底蘊,讓學生的精神生活更豐富,讓他們的人格更向善。
我們的職高學生大多是文化基礎(chǔ)差,行為品德不大好的,因此職教老師也就肩負著更重的育人任務。綜觀我們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很多都是很有啟發(fā)和教育意義的,例如:《列車上的偶然相遇》讓人明白機遇和個人的奮斗是多么的重要;《向中國人脫帽致敬》讓人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關(guān)系著整個民族的國際地位聲譽;《感悟珍珠港》則讓我們記住歷史,珍惜和平;《尊嚴》則告訴我們怎樣維護一個人、一個民族的尊嚴;《老王》讓我們懂得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關(guān)心……如此類的文章,我們要充分利用它的價值和教育功效。雖然我們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但有效的利用這些文本,再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將來的就業(yè)情況,這對激勵學生勤奮向上,樹立志向,形成完善的人格是很有幫助的。
此外,緊密聯(lián)系語文的學習內(nèi)容,像教到上面幾課時,我還帶領(lǐng)學生一起觀看電影《珍珠港》更真切的讓學生體驗到和平的珍貴;觀看《東京大審判》讓學生銘記歷史。這樣做不僅使語文課起到教育人的效果,還增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一旦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那學語文的效果就會更好,也就是讓學生的厭學情緒有所減少。
3.挖掘語文課的工具性,使語文真正為學生所用
語文是通過言語教育來實現(xiàn)學生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成長的。語文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裝盛知識的容器;而且知識也不是過去人們理解的那種抽象的知識、死的知識。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是有生命的。一個詞為學生打開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一個句子,為他們打開一扇門;一篇文章,則為他們打開一個通道。每扇窗、每扇門、每個通道里都別有洞天。語文特別關(guān)注的是學生聽、說、讀、寫、思、悟的言語經(jīng)歷,在言語經(jīng)歷中,學生把言語作品內(nèi)化到他們自己的世界里去。語文既給學生實用的知識,又給孩子一個世界,一個非常充實的精神世界。
語文除了對學生進行文學熏陶,給他以詩意般的陶冶和情感價值的教育之外,結(jié)合職教學生今后的就業(yè)去向,我們還應該重視語文的實用價值,比如要求掌握應用文的寫作,我們根據(jù)教學計劃安排學習請假條、書信、申請書、報告、請柬、計劃、合同、總結(jié)、規(guī)章制度、通知等日常應用文的寫作,要求做到格式正確,語言得體,表達清楚,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效用。為了能使理論聯(lián)系實際,我在學完幾種簡單的應用文之后,便結(jié)合班級開展的一次文藝演出活動,讓學生分成四組分別擬寫活動計劃、申請報告、給校領(lǐng)導的請柬和最后的活動總結(jié),然后再予以講評和批改。這種教法實用價值很高,學生的興致也很濃。
其實,語文永遠是語文,不能因為年段而改變它的性質(zhì),我們只有真正充分挖掘其人文性,使之陶冶情操、積淀涵養(yǎng),又充分利用其工具性,使之為學生服務,才能真正讓學生受益于語文,也才能讓語文永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單位:浙江臺州椒江區(qū)第二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