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清照猶如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明星,她的詞作展示了詞人的心路歷程和人生道路,反映了個人的命運和社會制度。品味李清照的詞可以更好的了解、認識封建社會的興衰歷程,這才是李清照詞的價值所在。
[關(guān)鍵詞]李清照 詞風 藝術(shù)風格
在中國古典文學藝術(shù)的長廊中,從來都是以男性創(chuàng)作作為光芒和主流的。女性的才情猶如巨巖之下的弱草,很難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女性作品也如滄海一粟,無法與男性文學相媲美,女性文學永遠是非主流文學,其創(chuàng)作﹑流傳是十分少的。然而,仍有一暈光芒,透巨巖而發(fā)出光芒,為人們所品味﹑所稱頌。李清照,這個敏感而細膩的女性作家,便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和魅力為后人所欣賞,甚至有些詞還流入民間,為人們所傳唱。
李清照平生詞作的風格,隨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化,可以分為前后兩個時期,以靖康之難(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作為界線,這時她44歲,從此,她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承受了國難家亡,飽經(jīng)人生重重的苦難,嘗遍人世的種種辛酸,在歷盡滄桑之后,她將深切的哀吟化作凄美的詞章,流給后人以永恒的追憶。所以,李清照一生詞的詞風,概括說來,可以講成是由綺羅香澤轉(zhuǎn)而哀怨﹑憤懣。
一、李清照前期詞作涉及的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和產(chǎn)生這種詞風的原因
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卒于公元1151年。她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自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出生的時候正是北宋統(tǒng)一中原后,人民生活相對安定平和的穩(wěn)定時期,雖然北宋政府采取了屈辱求和的方式,每年給遼國和西夏送去貨幣﹑布匹和宋朝的珍奇異寶,維持著和平的關(guān)系,但是這使得各種矛盾得以調(diào)和,社會較為安定。詞人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祥和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又加上她出生在一個位高權(quán)重的官宦家庭中,她的生活可以說是無憂無慮,充滿陽光的,因此,李清照早期的詞清新秀麗,活潑瀟灑,即使詞中反映出的愁緒,也只是傷春悲秋,哀嘆容顏易逝的閑愁。
李清照早期多是描繪無慮多姿的少女生活和歌頌美好大自然的歡樂之作。李清照優(yōu)裕的家庭生活,以及她本身活潑開朗的性格,使之少了許多女子固有的禮教束縛,而寬松開放的家庭氛圍,也培養(yǎng)了她大方優(yōu)雅的氣質(zhì),因此,早期的閨閣之作并非纖弱的少女之詞,而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的則是一個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純真女子,如:早在初中我們就學過的《如夢令》:夕陽西下,沉醉的詞人,乘舟而歸,“誤入藕花深處”,驚起悠閑的鷗鷺翩翩而起。在封建禮教十分森嚴的宋朝,一個閨中女子酒醉晚歸,可視為有傷風化,大逆不道,深閨中的女子多是纖弱,沒有自由,而詞人并非這樣。詞人寥寥數(shù)筆,就塑造了一個天真無邪,嬌態(tài)可人的純真少女。雖已酒醉,但是仍舊活潑可愛,令人羨慕,詞人的笑聲和同伴的歡呼,以及相伴而起的鷗鷺,人和景融為一體,仿佛已經(jīng)讓我們看到夕陽映襯下的那一張張充滿稚氣,但個性張揚的年輕人,這此情此景多么壯觀而美妙啊!正如詹安泰先生所說;“女兒情態(tài),曲曲繪出,非易安不能為此。”
然而少女時代的李清照一直都是快樂無憂的嗎?也不盡然。李清照的詞除了展現(xiàn)純潔天真的少女形象之外,也有很多抒發(fā)少女淡淡愁緒的作品,只是這愁緒不過是些傷春悲秋。好花無常的閑愁,這愁緒如薄霧輕紗般朦朧地罩在人們心頭。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是追憶昨夜,酒醒后腦中依稀還有昨夜的景象?!坝晔栾L驟”透著一股凄涼和落寞,于是借酒消愁。這前兩句巧妙的把大自然的客觀事物與詞人難以派遣的愁緒結(jié)合起來,耐人尋味。于是尋問“卷簾人”,院外海棠如何,“應(yīng)是綠肥紅瘦”,不經(jīng)意間的回答,卻使得詞人的惜花之情油然而生,由對海棠花的憐惜之情聯(lián)想到自己,易逝的青春和容顏,更加愁云密布。小令中僅有33個字,無一個“愁”字,卻讓絲絲愁緒籠罩在人們心頭,深沉的惜花傷春,紅顏易老融入整個藝術(shù)形象之中,把一個少女的傷春情懷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和傳神。
李清照的詞除了對少女青春易逝的悲懷之作,還有對離別的傷懷,尤其是李清照和趙明誠結(jié)婚之后,趙明誠要經(jīng)常外出游學為宦,這就使得詞人產(chǎn)生了綿綿的相思之情,不免借詞傾吐愁情。如為人們所熟悉的《一剪梅》:這首詞語言精煉,意境優(yōu)美,表現(xiàn)了詞人與丈夫分別后的相思之情,飽含了妻子對丈夫濃濃的依戀之情。百無聊賴之時,詞人“獨”上蘭舟,一個“獨”字渲染了一種凄涼寂寥的心境,飄零的殘花,回飛的秋雁,期盼的家書,引起了作者無限的傷懷,“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愁緒已入心間,這愁已經(jīng)無處可渲。詞人用悲切的語調(diào),借用大自然的景物把對丈夫相思之情無所顧及的傾瀉出來,那么深沉,那么真摯,那么令人憐惜。中國詞史,表現(xiàn)男女離別愁緒的作品很多,而李清照的詞完全是源于她自身的親身體驗,宣泄的完全是她的真情,是別的詞人所不及的。
可見,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中反映出的“愁”,不是對時代。對國家的深切關(guān)注和思考,而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閑愁”。
二、李清照后期詞作的內(nèi)容、詞風轉(zhuǎn)變和產(chǎn)生轉(zhuǎn)變的政治原因
回顧李清照的一生,在生活閑適的前期,詞作的風格總體上是熱情,充滿活力。純真的。詞人多以清新靈秀的辭藻,寫出她天真無邪的少女生活。然而,人的一生不會平坦無瀾的,“靖康之變”后,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夫婦苦心收藏的十余箱書籍什物,全部毀于戰(zhàn)火之中。再之,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明誠病故,從此,李清照被迫走上了流亡逃徙的道路,她承受著國破家亡的痛苦,流落到江南,開始了凄苦孤寂的晚年生活。所以,后期,李清照詞的詞風有由綺羅香澤轉(zhuǎn)變?yōu)槔p綿哀婉、沉郁悲傷,演繹了她后半生孤苦。孀居的凄涼生活——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后期可以說是對她飽經(jīng)風霜的低嘆和憂傷。
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聲聲慢》。開篇詞人連用十四個疊字,分三個層次描寫了自己的孤苦?!皩ひ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歷經(jīng)戰(zhàn)亂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美好的青春、閑適的生活、美滿的婚姻、親愛的丈夫……她極力在往事的回憶中獲得一點點心靈的慰籍,而現(xiàn)實卻是冷清凄戚的.從前3句中便可感受到詞人無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絕望中痛苦的掙扎,奠定了整個詞的情感基調(diào)。聲音抑揚頓挫,透過樂音可以感受到詞人如泣如訴。欲斷還流,心中堆積的郁悶。難以言傳的情感,情聲和諧,千回百轉(zhuǎn),幽咽難渲;意境上清冷異常。下面的,乍寒乍暖的天氣,堆積滿地的黃花,院外凄厲的細雨……景物逐漸凄慘,反映了詞人度日如年的境況。無奈,只能發(fā)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哀婉的結(jié)束了全篇,身世之感,淪落之感盡顯詞中。正如鄭振鐸所說:“其真為誠實的詩人,真有通欲吐出的情續(xù)而寫于紙上,千百人中,不過三四而已,李清照便是這少數(shù)的真詩人之一。”
又如《永遇樂#8226;落日熔金》。這是一首回憶往昔的詞作。元宵佳節(jié)的晚上,春意漸濃,天氣漸暖。女詞人獨坐家中,思念那些不幸逝去的故人、親人。忽然,外面?zhèn)鱽砬宕嗟蔫庘徛?,原是“酒朋詩侶”邀她去觀花燈、賞月、吟詩。她婉言拒絕了,寧愿在孤燈下回憶往昔的“中州盛日”。詞人之所以婉言謝絕朋友相邀,是因為時過境遷,歷史浩劫,苦樂有別了,與其這樣,倒不如在紗簾下聽別人的歡聲笑語。詞人雖然如今落魄,再無往日的風光了,但是念念不忘故國的情懷,這首詞不僅抒發(fā)了盛世之感,也抒發(fā)了家國之思、身世之悲。詞人的不幸是時代的縮影和化身,如今的凄涼早已使詞人無心感懷這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了,個人的不幸早與民族的災難緊緊相連了,不僅是個人不幸的詠嘆了,也包含著對國家災難的憂傷,字字血淚,一派凄楚,動魄驚心,滿腹心酸,一腔幽怨。
從詞人的后期之作中,可以更感受到那種深沉、濃郁的情感,痛失故土的悲傷,家破人亡的痛苦。這個時候家國之恨。民族危難與詞人的情感相連,個人的愁苦逐漸消減,取而代之的是對民族、國家以及時代的思考。
三、李清照前后期的詞作在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和思想內(nèi)涵上的差異性
綜上所述,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詞的大家,她的一生經(jīng)歷了表面繁榮平和的北宋初年,以及動亂不安的南宋初年,她的一生由美滿幸福轉(zhuǎn)變?yōu)榱麟x凄苦,由于生活和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她的前后期詞作在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以及詞的思想內(nèi)涵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1.詞的內(nèi)容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由于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李清照的早期詞作較為單調(diào),內(nèi)容單一。詞是多描寫閨中生活的,還有一部分抒發(fā)“離愁別緒”的佳作。如前文提到的《如夢令》,就是以詞人少女生活為題材的,詞中描寫了她在一次出游時所遇到的有趣的生活場景,這首詞不僅使一群嬉戲游玩的少男少女形象躍然紙上,而且,表現(xiàn)了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而《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這首詞是李清照對出仕在外的丈夫——趙明誠的相似之情,抒發(fā)了自己孤寂愁苦的心情,把抽象的情感化作具體可感的花,手法十分新奇而扣人心弦,思夫之情溢于言表,情感破空而出,轉(zhuǎn)眼間一陣清風拂來,一位美麗多情的少婦閃出簾外,由于日夜思念丈夫,花顏憔悴,以花比人,十分之妙。另外,李清照早期詞還有一些描繪美好自然的佳作。后期,由于異族入侵,在激烈的民族斗爭中,李清照的生活發(fā)生很大的改觀,優(yōu)越的詞人被迫推出深閨,卷入了社會的動蕩。因此,憂國感時的主題多了起來,較以前期,內(nèi)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深刻。如前文已介紹的《永遇樂#8226;落日熔金》。例外,如《臨江仙#8226;庭院深深深幾許》﹑《蝶戀花#8226;永夜懨懨歡意少》中的:“空夢長安,認取長薄春安道”??梢?,后期的創(chuàng)作題材更為廣闊。
2.藝術(shù)風格發(fā)生了極大的轉(zhuǎn)變
李清照早期詞作主張“詞別是一家”,要求音韻和諧,文筆典雅﹑莊重,運用典故,詞的風格清新秀美﹑含蓄動人;語言上,要求應(yīng)用奇字奇句,推陳出新;情感上,清疏明朗,一層淡淡的憂傷蘊涵于詞中。這是由于李清照出生于仕宦的家庭中,家中有良好的文化氛圍,為她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提供了很好的環(huán)境?;楹?,祥和的生活,丈夫的體貼,又為她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良好的內(nèi)部環(huán)境。而后的二十幾年的生活中,李清照經(jīng)歷了人間的困難,“靖康之變”后,李清照也倉皇出逃,多年收藏的金石書畫損失了一半,1129年,丈夫趙明誠病逝,這一變故對李清照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生活輾轉(zhuǎn)飄零,早期爭強好勝的性格有所改變。創(chuàng)作上,不再要求在字句上創(chuàng)造奇跡,驚險句變?yōu)槠揭捉?,歸于平淡;風格上,直抒胸臆;語言上,通俗易懂;情感上,更加悲愴憂郁。
3.由于時代的巨變,使得她的詞前后期產(chǎn)生了不同的思想內(nèi)涵和社會意義
初登文壇的李清照是一個具有文化修養(yǎng),但缺乏政治思想的上層女性。她的生活美滿,詞作多以“離愁別緒”為主,另外還有一些描寫自然景物和少女生活的,都屬于個人情感抒發(fā)之作,就其社會意義和時代精神較為薄弱。南渡以后,她的貴婦人角色已變?yōu)椤帮h零遂與流人任”的寡婦。在民族受辱,國家危亡之時,她與人民一起逃亡,因而也有了共同的愿望和命運,也發(fā)出了共同的哀嘆,個人的命運與民族的榮辱緊緊相連,抒發(fā)出懷念故國舊家的情意,表現(xiàn)了詞人愛國主義的精神。如《永遇樂#8226;落日熔金》﹑《武陵春#8226;風住塵香花已盡》,都反映了這樣的精神,也有“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的氣概。較之前期,社會價值和思想內(nèi)涵深刻了起來。
總之,李清照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卓越的女詞人,在寂若星辰的女作家之中,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文成一格,別是一家,贏得后人的好評,她的詞成了婉約的高峰,在整個古典文學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僅源于她自身的優(yōu)越的文化修養(yǎng),才華本領(lǐng),還與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經(jīng)歷的時代變遷血肉相連,李清照用她敏感的心靈,真摯的情懷,抒發(fā)了她傳奇一生的愛恨情愁,其理論意義和社會意義都是十分重大的。
參考文獻:
[1]白春仁.文學修辭[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68-91.
[2]鄭振鐸.李清[A].
[3]鄭振鐸.鄭振鐸古典文學論文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5-41.
[4]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
[5]唐圭璋.詞話從編.中華書局,1986.201-203.
[6]賴紹,錢光培.李清照名篇賞析.北京:十月出版社,1987.
[7]濟南社會科學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論文集.中華書局出版社,1982.
[8]陳祖美.李清照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9]周振甫.李清照詞鑒賞.濟南齊魯書社,1986.
[10]宋詞三百首.華廈出版社.
[11]喬以綱.中國女性傳統(tǒng)命運及其文學選擇[M].天津師范大學報,1996.
[12]李秉忠.唐宋詞論稿.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4.
[13]喬以綱.中國女性與文學.南開大學出版社.
[14]李清照.李清照集#8226;金石錄后序.岳麓書社,2002.
[15]譚正壁.中國女性文學史話.百花文學出版社,1984.
(作者單位:山西運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