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時代,領導干部必須不斷提高信息素質,才能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積極參與信息技能培訓,努力提高信息能力,已成為領導干部的一項迫切任務。不斷提升思想覺悟、精神境界和能力素質,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樹立先進的信息觀念和培養(yǎng)強烈的信息意識,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先進的學習平臺,自覺學習、勤奮學習、終身學習。
關鍵詞: 信息化;領導干部;信息素質;提高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08)06-0077-03
Leading Cadr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TAN Jian-rong
(Party School of CPC Guangxi Committee,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hinese leading cadr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hinese informationization. It becomes an urgent task for the leading cadres to take part in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al skills and technique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ir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spiritual level, they should take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guideline to thoroughly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CPC's 17th national congress, make full use of internet to keep on a lifetime study.
Key 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leading cadres; ability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improve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新時代里,對信息的開發(fā)、控制和利用,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經(jīng)濟競爭實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標志。在這個背景下,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內容和重要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與工業(yè)化融合發(fā)展的新命題,這不僅體現(xiàn)了十六大以來中央對國家信息化認識的不斷深化、對信息化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而且還對新時期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高領導干部信息素質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計算機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系統(tǒng)應用迅速普及,傳統(tǒng)的領導模式和思維方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作為社會決策者與管理者的各級領導干部,除了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之外,還應努力提高信息素質,以適應知識經(jīng)濟時代對管理型人才要求的新特點。
首先,是適應高素質領導人才的需要。領導干部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決策者,領導干部信息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信息化建設事業(yè)的成敗。一方面,隨著國家信息化戰(zhàn)略地位的日益突出,領導干部信息觀念、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將決定我國能否自覺地走科學發(fā)展道路,能否實現(xiàn)信息化發(fā)展的偉大目標,能否“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yè)化融和,促進工業(yè)由大變強”,能否在新的形勢下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另一方面,計算機信息網(wǎng)絡已成為政府服務民眾的新平臺、民眾表達意愿的直通車,各級領導干部,都有必要在不同的崗位上不斷提升信息技能,盡快成為網(wǎng)上沖浪的行家里手,以獲取信息、學習思考、開闊眼界、了解民意、與民同行,促進決策的科學化。領導干部如果信息素質缺失,將會嚴重影響觀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無法在信息化的大環(huán)境下改進部門的工作,更不可能大膽創(chuàng)新。
其次,是適應社會信息化的需要。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正在造就一個社會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正日益成為民主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國信息化的目標包括四個方面:1?郾實現(xiàn)傳統(tǒng)產業(yè)的改造和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提高傳統(tǒng)產業(yè)的勞動生產率和國際競爭力;2?郾建立支撐我國信息化的新的產業(yè)體系,催生新興的產業(yè)部門;3?郾掌握信息化的核心科學與技術,為傳統(tǒng)產業(yè)的改造和新興產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4?郾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普及信息應用,提高全民的信息素質,推動國家和民族走向信息社會。只有普遍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信息素質,才有可能在政府的行政管理、社會公共服務、企業(yè)生產經(jīng)營等領域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第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需要。隨著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迅猛發(fā)展和企事業(yè)單位廣泛的應用,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已從過去的單打獨斗,變成覆蓋企事業(yè)單位生產經(jīng)營全過程的主要支撐和科學規(guī)范管理的重要手段,成為提升單位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和必要條件。企事業(yè)單位的信息化建設必然涉及到管理理念、管理體制、管理機制等方面的變革,涉及到對原有利益格局的重新優(yōu)化與重組,是一項復雜多變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工程。面對這樣一個復雜的局面,關鍵是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認識、決心和素質能力。因此,只有不斷提升各級領導干部自身的信息素質,才有可能采取切實可行的各項措施,將信息化建設作為提高企事業(yè)單位的大事來抓。而當各項信息化工作逐步實現(xiàn)后,同樣需要具備良好信息素質的、強有力的領導干部去推動企事業(yè)單位信息化建設向縱深方向發(fā)展。
第四,是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學習是工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個人素質、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不斷加快,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領導干部不熟悉、不了解的東西很多,不同程度的存在“本領恐慌”問題。因此,各級領導干部要在加強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一切反映當今世界文明進步的新知識學習。例如目前正在各級政府大力推行和實施的電子政務,就是政府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相融合的產物,其實質就是用信息技術支持政府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履行職責,提高工作效率和綜合決策能力。在這個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過程中,對政府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而言,就是一個不斷掌握新知識、增長新本領的學習和實踐過程。
人類已進入終身學習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日趨多樣化。以計算機網(wǎng)絡和多媒體為先導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突破了人們習以為常的閱讀紙質印刷文本和人工檢索信息的方式,從而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超媒體閱讀和自動化檢索方式。領導干部要在這樣一個信息社會中立足發(fā)展,就必須要掌握現(xiàn)代化的學習方法,自覺學習、勤奮學習、善于學習,特別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學習。通過學習開闊視野、開闊思路、開闊胸襟,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精神境界和能力素質,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
二、提高領導干部信息素質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信息素質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保羅·澤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他認為,信息素質包含諸多方面:傳統(tǒng)文化素質的延續(xù)和拓展;對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和運用;必須擁有的各種信息技能等。我國教育專家何克抗也指出:“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不僅是信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對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時代的現(xiàn)代人所必需具備的文化基礎之一。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就相當于信息社會的‘文盲’,就將被信息社會所淘汰”。
縱觀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信息素質不高的傾向,尚未形成用良好的信息素質輔助領導生涯的意識。他們不了解或不理解信息和信息活動的功能與作用,沒有對信息和信息活動的積極體驗,缺乏贊同感、支持感和依賴感,只滿足于從上級文件或傳統(tǒng)媒體獲取信息并依靠這些信息工作。如果不迅速地改變這種狀況,要么成為信息化建設的障礙,要么將被時代所淘汰。
首先,計算機知識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差,是當前領導干部存在的突出問題。時至今日,我們仍有不少領導干部不會使用各類辦公自動化軟件,不能在電腦上“寫”字,不會使用QQ等即時通訊工具,甚至不會使用電子郵件。在我們的領導干部中,真正將電腦用到無形,用到極致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者為數(shù)不多,價格不菲、功能強大的電腦在這些人手里,只能是簡單的瀏覽工具、娛樂工具或擺設。網(wǎng)絡化辦公對領導干部使用信息系統(tǒ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年齡偏大的同志對此感到力不從心,只能放任自流,甚至對新技術感到恐懼和威脅。一些年輕的同志懶得動手,過多地依賴秘書或打字員,久而久之變成了電腦生手。更為嚴重的情況是,由于領導者沒有對信息和信息活動的積極體驗,缺乏應有的信息技術知識與判斷能力,在部門信息化的建設中,往往無法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單位信息化建設的真正目的和意義,經(jīng)常出現(xiàn)兩種極端的領導結果,一是聽任技術官員或商家的任意擺布,花費巨資建設并不實用或根本無法使用的信息系統(tǒng),一些單位甚至出現(xiàn)了“換一任領導錯一次”的現(xiàn)象。另一種是對信息化建設缺乏起碼的認識與熱情,致使單位信息化建設和應用近似空白,群眾怨聲載道。
其次,缺乏對信息和信息活動的積極體驗,缺乏參與互聯(lián)網(wǎng)中信息交流的積極性?;ヂ?lián)網(wǎng)之所以日益強大且參與者越來越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沒有種族、等級、財富、年齡之分;民眾獲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對時政現(xiàn)象的評論能力日益提高;網(wǎng)上論壇、聊天室等網(wǎng)絡交互平臺,更成為民眾表達民意、參與國家經(jīng)濟社會及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所有的這一切,無一不對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產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和誘惑力。與此同時,國內外的許多重要的官員紛紛上網(wǎng)開“博客”、做“版主”,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系民眾,凝聚民心,宣傳執(zhí)政理念,展示自己的魅力并與網(wǎng)友平等交流。例如胡錦濤總書記在百忙中到人民網(wǎng)上與網(wǎng)民在線交流,他談到平時抽時間盡量上網(wǎng),非常關注網(wǎng)友意見建議,表示會認真閱讀研究網(wǎng)友帖子等,這充分地反映了國家領導人的開放和自信。反觀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似乎對此無動于衷,究其原因,或許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或許是應酬太多沒有時間,或許是衣食無憂無需涉足,或許是認為網(wǎng)絡與仕途無關不用投機。由于缺乏對網(wǎng)絡社會的積極參與,自然談不上對網(wǎng)絡文化的深刻認識,也無法體驗網(wǎng)絡社會帶給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的巨大變化,更無法面對信息社會思想多元化的矛盾與沖突。
我們的一些干部,仍沉迷于傳統(tǒng)媒體單向傳播的時代,依靠掌控媒體、封鎖消息等傳統(tǒng)模式和思維方式解決當代問題,以至于發(fā)表“沒有網(wǎng)絡的時候真好,那時容易控制,易于管理”的言論。雖然網(wǎng)絡信息未必準確,也不能代表整體民意,但網(wǎng)上信息更具個人色彩,內容廣泛且不需要掩飾,我們的這些同志往往對此無法理解,反而對一些網(wǎng)絡的負面作用憂心忡忡,杞人憂天,束手無策。
在信息知識爆炸的今天,信息海量化使人們極易喪失對信息的辨別、判斷及處理能力。人們一方面迫切需要信息,另一方面又將大量的信息閑置或廢棄。如何駕馭沙子般的信息而不被浩瀚的信息海洋所淹沒,自然成為每一位領導干部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缺乏信息素質的系統(tǒng)教育與培訓。這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在我們不少的干部培訓機構中,對培養(yǎng)領導干部信息素質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較少甚至不設置信息技術的相關課程,這也是負責此方面工作的領導干部信息素質缺失的具體表現(xiàn)。另一方面,信息素質教育方面的教師不僅奇缺,而且水平不高,一些既沒有信息化工程實踐經(jīng)驗,也沒有信息化建設領導經(jīng)歷的計算機專業(yè)老師,較難勝任對領導干部的信息素質培訓工作。二是我們的一些領導同志錯誤地認為,不使用電腦好似并沒有影響當前的工作,他們沒有意識到計算機教育不僅僅是學科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教育、素質教育。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的知識與技能,不僅能“生巧”,還能“益智”。三是對信息技術再教育的重視不夠。不可否定,如今我們很多領導干部的文憑都很高,在大學時期也接受過一些計算機方面的教育,但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使得知識老化周期大大縮短,不注重信息素質培養(yǎng)與提高必然落伍。遺憾的是,我們一些領導干部至今尚未意識到這些問題,一些同志仍滿足于簡單、粗糙的電腦應用,對自己與下屬之間存在的巨大數(shù)字鴻溝渾然不知。四是信息素質沒有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之中。我國目前已經(jīng)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了公務員制,每年都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進行德、能、勤、績的考核,但信息素質尚未列入其中。對信息觀念淡薄、信息意識低下、信息能力差、盲目決策的領導干部,沒有給予必要的警示或量化考核的指標。
三、提高領導干部信息素質的對策與方法
首先,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信息化思想貫穿十七大報告全篇,從第一部分到第十二部分,共有近十處表述與信息化密切相關,對我國信息化發(fā)展賦予了新的重任。因此,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提出的有關信息化工作要求,既是提高領導干部信息素質的具體任務,也是一項政治要求。
從具體任務講。就是要大力推進信息化,推行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完善決策信息,加強網(wǎng)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發(fā)展遠程教育和網(wǎng)絡教育。在這個層面上,領導干部要有所作為,必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質。一是不斷提升知識層面的“文化素養(yǎng)”,例如信息技術的歷史與基本常識,信息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與結構,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和影響等。二是不斷提升意識層面的“信息意識”,例如對信息的認知水平,對信息的需求程度,對信息道德的認知和理解等。三是大力提升技術層面的“信息技能”,例如對信息的獲取、甄別、有效利用、科學管理和創(chuàng)造能力,熟練地使用各種信息設備的能力等。此外,還必須在具備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四個習慣的基礎上,把上網(wǎng)練就成為第五個習慣。要極大地重視互聯(lián)網(wǎng)這種新媒體,并將其作為了解民意、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要像胡錦濤同志那樣,經(jīng)常上網(wǎng)看一看國內外的新聞,從網(wǎng)上了解網(wǎng)民關心什么問題、有些什么看法,從網(wǎng)上了解網(wǎng)民對黨和國家有什么意見和建議。
就政治要求而言,一方面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有提高科學素質的緊迫感、危機感和使命感。國務院頒發(fā)的《科學素質綱要》首次正式提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指南;黨的十七大又突出強調了信息化建設問題,并提出了“信息化與工業(yè)化融合發(fā)展”的嶄新命題,領導干部要從戰(zhàn)略高度來認識和重視這些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黨的領導干部要成為我國信息化社會建設的領導者,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信息道德:在社會的各類信息活動中,堅持公正、平等、真實原則,勇于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正確處理信息創(chuàng)造、信息傳播、信息使用三個主體之間的關系;重視知識產權、尊重個人隱私、具有良知和尊重基本人權;增強信息安全意識,正當使用與合理發(fā)展信息技術;樹立信息社會的法制觀念,自覺抵制各種淫穢、迷信、謠言、欺詐和其他虛假信息等。
其次,大力培養(yǎng)先進的信息觀念和強烈的信息意識。信息觀念是對信息的根本看法以及對待信息的基本態(tài)度,它是領導干部提高信息素質的思想基礎和動力源泉。信息觀念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內化積淀,即對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深刻理解,對信息的興趣與需求,不斷提高信息技能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信息觀念越強,對信息就越敏感、越重視,信息的需求量就越大,利用信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越高。信息意識,這是人們對各種信息的自覺的心理反映(或稱信息敏感度),也包括人們對信息交流活動在社會中的地位、價值、功能和作用的認識等,它是形成信息素質的內在動力。一個人沒有信息意識,就意味著失去智慧的眼光,再好的機緣也會轉瞬即逝。在信息社會中,各種信息紛繁復雜并呈爆炸趨勢,缺乏信息的敏感度與洞察力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只有積極培養(yǎng)在社會信息活動中的獨立性、自主性,增強信息的敏感度與領悟力,才能成為信息時代的真正的主導者,以主動的態(tài)勢獲取信息,以敏銳的思考識別信息,以辯證的方法接受信息,以有效的形式儲存信息,以正確的目的利用信息,以科學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信息。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注重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信息意識。
第三,構建信息知識體系。領導干部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既非簡單地參加一些網(wǎng)絡利用、資料文獻檢索之類的選修課或系列講座,亦非生硬地學幾門信息技術或文獻學的相關課程,而是要通過各種先進的學習手段和計算機應用的實踐,逐步構建完善的、具有內在邏輯性的信息知識體系。該體系包括三個層面內容:一是信息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包括接受信息理論、方法與技能的教育,培養(yǎng)應對信息化社會的適應能力等;二是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包括信息主體意識、傳播意識、保密意識、守法意識、更新意識等,核心是倡導在信息活動中信息行為的自主性、獨立性,以及遵守行為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三是信息觀念的培養(yǎng),核心是接受信息價值觀教育,涵蓋計算機、微電子、多媒體、信息管理與利用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通過信息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培養(yǎng),領導干部要逐步養(yǎng)成應用信息技術成就領導生涯的積極態(tài)度。例如,能敏銳地意識到是否可以利用信息使自己的工作更出色,更主動地參加各種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傳遞和交流來保持信息的活力,使自己所擁有的信息不斷更新與增值,通過自己高超的信息技能,在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與信息道德的前提下,不受干擾地獲得更多的信息,做更有趣、更富想象力和開創(chuàng)性的事情,并由此獲得美好的享受。
第四,努力提高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個人信息素質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客觀上要求領導干部積極主動地強化自身的信息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信息能力大體包涵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信息搜集獲取能力,即在識讀和理解各種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大眾傳媒和人際交流主動獲得信息的能力;二是信息分析、鑒別及科學管理能力,即利用各種現(xiàn)代技術手段存貯信息,在閱讀、分析、篩選的基礎上使之有序化的能力;三是信息的綜合利用與創(chuàng)新能力,即在掌握信息資源并吸收與利用的基礎上,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信息能力必須把握四個至關重要的方法:一是要掌握有關信息學和文獻檢索的基本知識,有效而且高效地獲取信息;二是要提高對信息的科學管理能力,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排序、綜合,并能在需要時快速檢索與提??;三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發(fā)揮信息的最大價值;四是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判斷、加工整合創(chuàng)造出新信息和新知識。
參考文獻:
[1] 王錦貴.論信息素質[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1).
[2] 馮仿婭.信息素質:黨的執(zhí)政能力新要求[J].嶺南學刊,2005,(2).
[3] 游五洋,等.信息化與未來中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 Ross A.Malaga.信息系統(tǒng)技術[M].張瑞萍,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 王長勝.中國電子政務發(fā)展報告:N01,N0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6] 信息素養(yǎng)與信息技術教育[0L].http://czdj.czedu.com.cn/yjzy/
llyj/llyjnr/llyjll.htm,2003-9.
[7] 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評判標準[0L].http:Hxzhzx.51.net/vw8.htm,2003-9.
[8] 美國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00,(12).
責任編輯 譚 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