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巖
摔跤專家,精于幾何學學理,故其功夫最純,經(jīng)驗尤富。為人、雅重氣節(jié),廣交游,燕趙之間摔晈名手,出其門下者極眾?,F(xiàn)年六十四歲,猶康健如壯年。圖為摔跤中待發(fā)姿勢之一。
吳鑒泉、程海亭
太極、八卦兩派武術,其運用之妙,在剛柔相濟,其行功之難,在吐納氣息。吳、程二君,一為太極高手,一為八卦巨擘,同隸北京體育研究社,隨社長許禹生君,推行武術甚力。吳、程演武圖屬太極、八卦姿勢之一,觀其氣度從容,于此可見二君行功運用之一斑矣。
王福田
為插拳門專家,精大槍術。大槍者,式甚簡單,而運用之妙,非言可喻。觀戚南塘《紀效新書》之大槍術,即可知此種槍法,在中國古昔戰(zhàn)爭史上,極占價值,與普通使用之花槍不同。王君傳自其大父國云公,家學淵源,故技術精湛,歷任軍官學校教職,南北生徒逾萬。
王章武
王君精披掛、翻子、螳螂、戳腳等各派武術,生平遇名手極多,融會各派,終于自成一家。其議論思想,高人一等。此次南來表演,出手飛翻,夭矯似龍,各派名宿,多為傾倒。
高鳳嶺
猴形拳名手,更精于地躺拳,身手綿巧,步履輕捷,年已六十八,寡言笑,終日除演武外,心不旁騖。演武圖名單足翅舉,屬猴形之一,老年有斯功力,堪稱妙也。
楊德卿、楊吉堂
楊君年已七十有八,為前清都司,壯于膽,屢擢軍功。其少君吉堂,年亦五十六,尤研習武術不倦,其篤好如是。附圖一單拳高舉,英氣勃勃者為父;一長髯獨立,體魄魁梧者為子。凡表演武術時,無論徒手器械,皆父于對演。
翟殿臣
年七十有一,精于插、花、紅、炮四派武術,與楊德卿交最善,而楊亦最相推重。二老在表演臺上屢顯身手,活潑矯健,觀者稱絕,而猶自謙老憊無能,楊子吉堂,即翟之高足也。
秦鶴岐、許太和
秦、許二君,為南派武術名宿。秦君上海人,年六十二歲,體碩偉,擅傷科,凡束手不治之癥,秦君獨能起死而回生,長于和合手,然知其精技擊者實鮮,蓋為醫(yī)名所障也。許君江陰人,年五十,長于廠和派,軀干短小,所演武術,精悍稱之。
于斐堂
年六十五歲,少壯時從學于六合專家穆和興之門,盡得所傳,精大槍術暨雙刀盤戰(zhàn)法,北游直魯豫蜀湘間,曾以武術博得前清守備。各門武術,俱有深切之研究,在魯省任武術教習最久,誠當代名手也。
何玉山
年八十一歲,各門技擊,莫不研究,而尤專于插拳。足跡遍國內(nèi),各處武術家,多相契好,其經(jīng)驗閱歷。實武術界之明星也,以軍功曾任前清守備職。
劉采臣
形意拳中有所謂六合者,外三合言肩與胯合,眼與手合,內(nèi)三合言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圖中姿勢,無一不合,于此可見劉君致力之深矣,劉君年登花甲,雖為形意門專家,而不以門戶自封,同道中咸欽之。
馬蔚然
精長步長拳,不輕以技術眩人,隨馬子貞將軍推行教育,歷年最久,門墻最眾,現(xiàn)任山東武術傳習所主任。
李蔚亭
年六十八歲,銀髯皓然,而精神充滿,不讓壯年。表演時身眼手步,莫不全神貫注,一節(jié)即終,毫無衰竭之象,亦武術界中之老名宿也。
閻奎元
長于少林拳法,年七十三歲。
楊鈞韻
楊君精于大小架子拳術,此拳傳流極少,即北方亦不多見,顯技時,須衣特殊之長袖衣,又精于孫臏三百六十手。
后記:仆撰十八武術大家小傳,非謂全國武術運動大會中,具好身手者,只此數(shù)也。其撰傳之惟一主旨,在打破歐美體育家之謬論。近年中國體育,每奉外人之言為金科玉律,而所謂體育家者,對于國有武術,不肯下深切研究之功夫,每謂武術體育,不及舶來體育之占有教育上價值,遂鄙棄而不屑道。學校方面,亦不列入正式學科中,日惟獎勵跳跑等少數(shù)人運動(跳跑等體育,多數(shù)人未嘗不可運動,只是學校所獎勵者為少數(shù)人),并有拾外人牙慧謂體育者,所以獲得身體健康,非所以養(yǎng)成大力士,且大力士因運動生理關系,多不能享遐齡。中國之武術體育,或有類于大力士,此種謬說橫流,頗足阻礙國粹體育之發(fā)展。此次參與運動大會之武術專家,有年登耄耋,而身手輕健如少壯者,于此可以證明,武術不特可練習自衛(wèi)技能,關于人身之健康,以與歐美體育較,誠過之而無不及,彼歐美自傘體育發(fā)達之國,仆尚未見有七八十之老翁能登場一顯其身手,而全國武術運動大會中,則觸目皆是也,附識數(shù)語,以為迷信舶來體育者之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