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字比較艱深的古拳譜,由于語言文字的發(fā)展,加之口授和傳抄的錯誤等原因,若無注解參看,一般人根本就無法讀懂。李紫劍先生注釋的古拳譜釋文優(yōu)美,語言樸素,簡單明了,平易可通,對照原文,讀來極易理解,能使難讀的古拳譜發(fā)揮了應(yīng)有的效用,李先生的貢獻著實不小。
(接上期)
曹傳本《拳經(jīng)》佚名序文原文
拳法之由來,本于少林寺。自宋太祖學(xué)于其中,而名遂傳天下。其后溫家有七十二行拳,二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有十二短打,呂紅有八下之剛,山東有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張敬伯之打,此皆名傳海內(nèi),各得其妙者也。然或有上而無下,或有下而無上,雖能取勝于人,未可概為全美。
至于張鳴鸮者,生平極好武藝,于是挾重資、游海內(nèi),遍訪名家?;蚰狡湎卤P之善而效其下焉,或慕其上架之美而學(xué)其上焉,兼而習(xí)之,久而化焉,遂獨成其一家,真所謂善之善者也!爰編成一帖,以啟后學(xué)。百法皆備。有志其業(yè)者,務(wù)以意會,法以神傳,必當竭盡至力,須宜實致其功。粗事細磨,斷不可用努筋突骨之功,而致身之百病。(不察)舒筋舒脈之謂何?而惟知魯莽,是彰乎知。此則臨敵應(yīng)變,無不可取勝于人,此(真)所謂千金不可換(者)也!寶之慎之,勿視以為戲玩也!
冷僻字詞解釋:
張鳴鵲——即張橫秋,亦即張孔昭。
概為全美——概,一概,此處作籠統(tǒng)講。全美,十全十美。概為全美,籠統(tǒng)地認為十分完美。
善之善者——盡善盡美者。
竭盡至力——竭盡全力、不遺余力之謂。
實致其功——實實在在地下功夫。
粗事細磨——持之以恒,鐵杵磨繡針一般。
彰乎知——彰應(yīng)為障。彰乎知,良知被蒙蔽,看不到真境。
古文今譯
流布民間的拳法,原本是從少林寺里傳出來的。自從宋太祖早年在少林寺里學(xué)過功夫(他黃袍加身當了皇帝之后)少林寺拳法就名揚天下了。(宋太祖留下了太祖長拳,)此后世面上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拳,比如溫家拳、七十二式行拳、三十六式合鎖拳、二十四式探馬拳、八閃翻拳、十二式短打拳、呂紅八式拳、李半天的腿擊術(shù)、鷹爪王的擒拿術(shù)、張敬伯的拳擊術(shù),都是四海聞名、各有千秋。
(這些拳法盡管各有各的獨到之處,但多偏執(zhí)一端)善于用手的就不重視腿,善于用腿的就不重視拳法,盡管他們就這樣也可以取勝于人,但是到底算不上十全十美。
后來民間出了一個叫張鳴鸮的人,天生特別愛好武術(shù),(為了追求武術(shù)的十全十美的境界)他不惜攜帶大量資金,周游全國,到處訪查武術(shù)名家(并且虛心地向他們學(xué)習(xí))。遇到腿功好的就學(xué)習(xí)他的腿功,遇到手法妙的就學(xué)習(xí)他的手法,取百家之長之后,而自成一家(集百家之長而無諸家之短),真可謂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了。
此后他把武術(shù)精華匯編成冊,以方便后學(xué)修為,書中應(yīng)有盡有。世間有意在武術(shù)方面取得大成就的人,(如果有幸得到了這本書,就應(yīng)該倍加珍惜)一定要用心去感知它,不是執(zhí)著于字面而是要心領(lǐng)神會。(會意亦即弄明白書中的真實含義之后)就一定要竭盡全力,一心一意切切實實地下一番功夫,拿出鐵杵磨繡針的精神持之以恒地修行(天長日久必收傳神之功而達非凡之境)。
(我認為愛好武術(shù)功夫的人)一定不要去練那些過分追求肌肉發(fā)達力大無比之類的挑戰(zhàn)人體極限的功夫,(練那種功夫往往功夫沒上身)倒先落得身體內(nèi)外百病叢生?!度?jīng)》上所說的舒筋舒脈是什么意思?不明此理而只知道狠練猛練,顯然是被愚昧蒙蔽了良知。
(世俗拳法逞勇斗力,勝負難料。)而《拳經(jīng)》拳法則臨敵變化無窮足應(yīng)萬變,在任何情況下都足以取勝于人。這正是世人所說的千金不傳之秘啊!一定要珍惜它并且珍貴地珍藏好,不要把它當作一般平常的武術(shù)資料看待。
(佚名)
補充解讀:
一、本篇在曹傳本《問答歌訣》之前,無作者姓名及年月日。文中之張鳴鶚,從行狀上看,即張橫秋無疑。
在古文中,張鳴鸮不會自稱張鳴鸮,所以此篇作者應(yīng)非張橫秋。同時,良傳本《拳經(jīng)》張橫秋序,也足以證明這一點。
鑒于本文作者對張橫秋生平相當了解,功夫十分推崇,并棄名棄字而直呼其號——并且其號不乏戲謔之稱——只怪叫的貓頭鷹;鳴叫,發(fā)聲;鸮,梟鳥,即貓頭鷹??梢妰蓚€人熟不拘禮,親密無間。
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只能是那位壺關(guān)縣的縣太爺、曹煥斗的本家祖父、張橫秋的護衛(wèi)對象,張撰《拳經(jīng)》最早的持有人。
其寫作時間,大約是在他離任之際或離任之后不久。
二、“其后溫家有七十二行拳”一句,顯然有誤。如此句意思準確無誤,則以下五種拳法應(yīng)皆歸溫家拳內(nèi),但事實顯然并不是如此。
事實上以下所說的幾種拳各自都是獨立的拳種。所以,“其后溫家有七十二行拳”,應(yīng)為“其后有溫家拳,有七十二行拳”。
三、百身之病——上“原文”中的“身之百病”,在原件中做“百身之病”,一身可有百病,一人怎會有“百身”呢?根據(jù)全文推論,該句的意思是說練法不當會鬧出一身病,所以改為“身之百病”——把身體練出這樣、那樣許多病。
四、括號部分是原文字面上沒有的,但根據(jù)上下句意應(yīng)該有的內(nèi)容。起承前啟后作用,以便意思連貫,表述明白。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