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些年不斷涌現(xiàn)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中,強調講中文的張文偉如何通過務實的方法進行跨文化管理,同時贏得市場目標
中英人壽保險公司是英杰華保險與中糧集團的合資企業(yè),2005年的第一天在廣州開業(yè)。2005年底,公司移師北京,但是在北京佳程廣場略顯擁擠的辦公室里,你看不到一個外國人的身影。
張文偉(Eric Chang),中英人壽總裁,1992年進入保險行業(yè),曹在瑞士瑞泰人壽和瑞士蘇黎世人壽臺灣分公司擔任要職。2001年9月加入英國英杰華保險集團,擔任中國區(qū)董事總經理,負責人壽保險合資公司的籌備、組建工作。從2003年開始,他擔任中英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裁。張文偉擁有近50年知名國際公司市場營銷及財務工作經驗。
“在中國做生意,不懂中國,不講中文,那是誰在掌控公司呢?那豈不成了翻譯在運轉公司!”
“我們辦公室的語言就是中文,我們公司的經理們英文都不算很厲害,但并不妨礙我們發(fā)展生意。我會講就行了,跟總部溝通我做就可以了。我希望我的手下,我們的員工能專心推展業(yè)務。”
以上的幾句話,不只是表明張文偉的一個態(tài)度,它更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堅持,也是一種對文化的尊重和傳揚。多少外企在中國遇到的瓶頸最直接的原因其實就是文化的沖撞、溝通不暢產生的誤解。深諳中西方文化的張文偉在受雇的同時,也和股東們講明了原則。“信任我,就給我絕對的掌控權”。和其它外企或合資企業(yè)相比,完全使用中國的語言文字進行交流,給中英人壽在大陸搶灘保險業(yè)贏得的時間,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善于學習和前瞻性的籌劃,讓許多機會適時地成就了張文偉。比如在中國臺灣工作的時候,張文偉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張祖國的地圖,一有時間他就研究上面的河流山川??吹酱箨懙男侣?,就在地圖上找究竟新聞發(fā)生在何處。十多年前,從各類信息中就分析出中國大陸的發(fā)展前景,張文偉早就做好了到大陸工作的計劃。
談到對大陸商業(yè)環(huán)境的看法,我認為張文偉是一個很寬厚的人。不難想象作為一個企業(yè)的關鍵人物,股東的期望對他產生的壓力有多大。熟悉保險行業(yè)的人都知道,保險來到中國,已經隨著中國文化的DNA產生了很大的差異。但是張文偉有耐心和信心。隨著大陸的進一步發(fā)展,隨著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提高,人們的保險意識會越來越強。
張文偉坦言大陸的商業(yè)環(huán)境更喜歡講宏觀、目標、戰(zhàn)略,但微觀的執(zhí)行力,動手能力不夠強。所以在大陸,他對公司的文化建立非常重視。在過去5年里,他花在文化創(chuàng)立上的時間不此業(yè)務少。他給我翻看一個封面是黃、綠、藍色塊的中英文化手冊。他說只有文化上的認同,才能成為行動的指南。務實是中英人壽保險公司文化中很強調的一點。對務實有實際的解釋、要求、表現(xiàn)、甚至舉出實際的例子。簡而言之,張文偉說:“就是不要講那么多,去做就好了。”
隨著公司業(yè)務規(guī)模的擴大,也隨著對疆域廣闊的大陸市場的研究,張文偉已經走了十五、六個省份,有些地方他還走到了二、三線城市。他不相信那些所謂的經濟數字,他要自己走到基層去看,去不同的城市看那些地方人民是怎樣生活的。了解鄉(xiāng)土文化的同時,利用科學的調查手段分析市場的需求。他說外資在中國能不能成功,就看你了解得夠不夠,能不能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渠道搭建的是否有效。
習慣了做計劃的張文偉正在實現(xiàn)著他的一個五年的目標,他希望所學和經驗能夠傳承給企業(yè)有才能的人。他現(xiàn)在帶了八九個人,也是為公司培養(yǎng)第二代領導人。這五年里最重要的就是帶起一個團隊來。
外資股東的信任和托付也是對張文偉人格的尊重和敬仰。但他給公司定的目標比股東的要求還高。他又翻開那本文化手冊,在里程碑的目標畫著“10×10×10”,張文偉解釋:“我們要在2010年在10個城市開分肥司并且致力在那些城市的人壽保險份額占到1%。”接著他又補充了一句:“即便完成了這樣的偉業(yè),我們在整個的保險市場上也只占據了2%的份額”。他告訴我,這個目標是實際的并可實現(xiàn)的。
其實看看中英人壽陸續(xù)推進的那些省份,我們就應該明白,張文偉避開一些熱點地區(qū),投入在一些冷僻的市場,贏得了政策,贏得了人才,控制了成本。從張文偉沉穩(wěn)而果斷的語言里,我們應該看到中英人壽前進的腳步,同時,也應該驕傲保險行業(yè)有這樣一位領跑的中國血統(tǒng)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