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家族里,蘿卜堪稱是元老級別。李時珍除了在《本草綱目》里記錄下蘿卜“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的功效外,還對它大加贊賞,說其“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關(guān)于蘿卜的“宮內(nèi)生活”,在汪朗的《貴賤蘿卜》中可窺一斑:“據(jù)乾隆年間編制的《國朝宮史》記載,其時皇上每日膳食所需原料為:盤肉22斤,湯肉5斤,豬肉10斤,羊2只,雞3只,鴨 3只,蔬菜19斤,蘿卜(各種)60個,蔥6斤,玉泉酒4兩,青醬3斤,醋2斤。不過,這60個大蘿卜,有幸和皇上見上一面的幾率,較之失寵嬪妃再蒙‘圣眷’來,還要低。記載清代歷屆最高領(lǐng)導(dǎo)每日進餐情況的《膳底檔》中,少有蘿卜現(xiàn)身。只是在光緒七年(1881年)的正月十五,蘿卜曾大露了一次臉。是日,皇上的早膳總共上了五十多樣飯菜,膳桌之上,與燕窩、海參、汆魚腐、三鮮雞、黃燜肘子、掛爐鴨子等同列的,還有羊肉汆蘿卜和羊肉丁蘿卜醬;到了晚膳,羊肉片汆蘿卜再次閃亮登場。一日之內(nèi)兩沐皇恩,對蘿卜來說,可稱曠世盛典?!?/p>
雖然蘿卜與皇上難得見上一面,但就這60個大蘿卜在配菜中的比例,也可以看出御廚房對它的重視。從中醫(yī)上講,蘿卜“生者味辛,藥性冷;熟者味甘,藥性溫平?!闭摴π?,有促進食物消化、排除胃腸脹氣、消滯通便、化痰止咳、舒咽清音、益五臟、散瘀血、利小便、解酒醉、除腥膻等等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蘿卜“大下氣”是因為它含有淀粉酶,這種酶能促進食物中的淀粉消化,所以能夠防治胃腸道食物積滯與脹氣。
很多人都不喜歡蘿卜辛辣的氣味,殊不知這種導(dǎo)致辛辣物質(zhì)——芥子油——是種很好的東西。芥子油不但可與蘿卜中的酶作用,助消化、促食欲、清肺塵、除胸痛,還能促進脂肪代謝,防止脂肪的皮下堆積。不僅如此,蘿卜中的“芥子油”還可以提升巨噬細胞吞食致病菌的能力,分解致癌物亞硝酸胺,減少癌腫發(fā)生的概率呢。
那可不就是“蘿卜上市、醫(yī)生沒事”,“蘿卜進城 ,醫(yī)生關(guān)門”,“蘿卜一味,氣煞太醫(yī)”嘛!看來,這些小時候念叨在嘴邊的老諺語,還真是有道理。
隆冬時節(jié),呼吸道疾病又開始侵襲我們的生活,這時不妨來道“青龍白虎湯”,全叫那青龍白虎斗紅喉。
青龍白虎湯
[配料]
青橄欖250克,白蘿卜500-1000克,豬瘦肉150克,生姜2-3片。
[做法]
1.將青橄欖、蘿卜、豬瘦肉洗凈切塊,
2.將豬肉用水焯過,洗去浮沫,
3.將蔬菜與焯好的豬肉、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用武火煲沸,改用文火煲2個小時左右,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幾滴植物油即可。
青橄欖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它富含果糖、淀粉、脂肪、蛋白質(zhì)、果酸、單寧、芳香物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胃健脾、生津液、止煩渴、防白喉、治喉痛、解酒毒、化積食、止瀉等作用。冬季適當(dāng)選擇橄欖這一類溫?zé)嵝运?,可以祛寒補氣,強體壯身。
新鮮橄欖在北方城市比較少見,在采買上有一定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去大型藥店或中藥房尋找。橄欖有檀香橄欖(較小,橢圓形)、茶橄欖(較大,橢圓形)、油橄欖(圓形)等不同品種,但作為藥用并沒有太大差別,可以任意選擇。
治療喉癥的“青龍”橄欖和“白虎”蘿卜煲在一起,再加上豬瘦肉為藥引,既可治療急性咽喉炎、流行及一般性感冒、扁桃體炎和支氣管炎,又不失色鮮味美,是道可口的藥膳。
給痛恨吃白蘿卜的小孩講個關(guān)于青龍白虎的故事吧,就算還是有點擰眉頭,也能夠有個嘗試的開始——你看,這湯里得青龍和白虎,他們都是來保護我們健康的,你吃進去,他們就會為你把門啦。站在你的喉嚨兩邊,把那些讓你喉嚨痛的細菌壞蛋統(tǒng)統(tǒng)殺死。你是問為什么味道有點奇怪嗎?那就是因為他們有對付細菌和病毒的生化武器呀!你多喝一點湯,這樣他們戰(zhàn)斗起來才更有力氣,這樣,明天你的喉嚨就不會疼了呢……
講故事是我外婆的拿手戲,而我也就在她的故事里,快樂的養(yǎng)成了良好的飲食習(xí)慣,你不妨也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