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看不見的油!
現(xiàn)在城市居民油脂攝入量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國家《膳食指南》推薦量——每人每天25克,我們應該盡量少吃油。
1.平時我們燒菜用油時,要盡量降低油溫。炒菜的油溫要控制在五成以下,用油炸時油溫不要超過七成熱。因為溫度越高,油的分解、氧化速度就越快。油要反復使用時,不要多于三次。
2.在家做飯時,也最好采用涼拌、炒、燉、煮等烹調方式,盡量少用油炸。且不要將要炸的食物切得過薄,或將油溫燒得過高。
3.要少吃烘烤食品(餅干、面包等)、沙拉醬,以及炸薯條、炸雞塊、洋蔥圈、西式糕點,巧克力派、咖啡伴侶、熱巧克力、植物奶油、冰淇淋等富含有氫化植物油的食品,而且尤其是一些餅干、糕點、薯片等小零食,這些是看不見的油脂,更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入。
你家應該買什么油
1.按家里成員的體質選油:
如有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血糖的人,應當經(jīng)常選用橄欖油﹑花生油、紅花籽油、米糠油及菜籽油等;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對孕婦、胎兒大腦的生長發(fā)育最好,還有明目的作用;瘦弱、怕冷、血脂血壓低的人,可適當食用一些動物油,如黃油、牛油等。普通健康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膳食習慣,輪換食用各種烹調油,用調和油,或者搭配來吃。
2.按人們的飲食習慣選油:
如果平時常吃豬牛羊肉,從中得到了大量動物脂肪,就盡量別再吃動物油了,可適當吃些大豆油、葵花子油等,因為動物油缺乏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如果平日是素食,飽和脂肪攝入太少,就可以適量用動物油來烹調,可以起到平衡脂肪酸構成的作用。
3.按人們的烹調方式選油:
制作涼拌菜,應優(yōu)先選擇精煉香油、亞麻籽油、橄欖油等,這些油怕熱,而它們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也很多。如果制作燉、煮、燒菜和無油煙的炒菜,則可選擇葵花籽油、山茶籽油、紅花籽油、大豆油(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調和油等。這類油有一定耐熱性,熱穩(wěn)定性較好,富含油酸,適合日常煎炒但又不能承受煎炸的高溫。注意一定要少放油,這些油高溫容易變質﹐也容易起油煙。玉米油、花生油的熱穩(wěn)定性很強,可以用于炒菜和煎炸。動物油、棕櫚油熱穩(wěn)定性更高,可用于煎炸。
挑油高手
看:首先看透明度, 一般高品質油透明度好,無渾濁。純凈的油應該是無色或淡黃色的,低品質油色深(香油除外),油的色澤也因其品種不同略有差異。再者就是看沉淀物, 高品質油無沉淀和懸浮物,黏度小。沉淀物俗稱油腳,主要成分是雜質,在—定的條件下沉于油的底層。最后看有無分層現(xiàn)象:若有分層則很可能是摻假的混雜油(芝麻油摻假較多)。
聞:每種食用油都有各自獨特的氣味。打開油桶蓋時,鼻子靠近就可聞到。也可以在手掌上滴一兩滴油,雙手合攏摩擦,發(fā)熱時仔細聞其氣味。有異味如酸臭味,說明質量有問題。
嘗:用干凈的筷子或玻璃棒,取一兩滴油 ,涂在舌頭上仔細品嘗其味道??诟袔嵛兜挠褪遣缓细癞a(chǎn)品,有焦苦味的油已發(fā)生酸敗,有異味的油可能是摻假油。
聽:聽其燃燒時的聲音,目的是鑒別含水量是否超標。取油層底部的油一兩滴,涂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燃燒正常無響聲的是合格產(chǎn)品;燃燒不正常且發(fā)出“吱吱”聲音的是不合格產(chǎn)品。
查:對小包裝油要認真查看其商標,特別要注意保質期和出廠期,無廠名、無廠址、無質量標準代號的,千萬不要購買,防止上當。
壓榨油與浸出油
有什么區(qū)別
應該選擇壓榨工藝還是浸出工藝得到的油呢?浸出法是采用溶劑油(六號輕汽油)將油脂原料經(jīng)過充分浸泡后進行高溫提取,最大的特點是出油率高、生產(chǎn)成本低。國家標準規(guī)定,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允許10毫克的溶劑殘留。而壓榨法則采用純物理壓榨制油工藝。這種方法保留了油料內的豐富營養(yǎng),保證產(chǎn)品的安全、純正,但缺點是出油率低。\"壓榨油工藝\"目前在國內基本用于橄欖油、花生油、堅果油、芝麻油等高檔油品。
不管是壓榨工藝還是浸出工藝得到的油都只能作為原油(也叫毛油,一般會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例如游離脂肪酸、農藥殘留、黃曲霉素等,需要通過精煉來進一步去除。只有經(jīng)過精煉后才能上市銷售。因此,無論是浸出油還是壓榨油,只要符合國家標準的成品食用油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毒油鑒別法
避免買到摻入未脫毒棉籽油的菜籽油。棉籽油顏色與菜籽油相似,無味,摻在菜籽油里,菜籽油的味道不會改變。沒有脫毒的棉籽油中棉酚毒性很強,對人體的神經(jīng)和血管均有毒害作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較強,對心臟、肝、腎損害較嚴重。長期食用這種油或經(jīng)這種油煎炒、油炸的食品對人的生殖系統(tǒng)也有毒害作用,可使婦女患上婦科疾病,育齡夫婦不能生育,嚴重的棉酚中毒癥可使人喪生。
菜籽油放入冰箱不“凍”,在一定溫度下,菜籽油遇冷不凝固,只是變濃些,而棉籽油則會凝固,可將油放到冰箱里,有凝固即為假油。
油的儲存方法
日常家用儲存油,不適合透明塑料外包裝,應該采用避光深色玻璃瓶,防止接觸陽光氧化變質。盡量用玻璃瓶裝盛,避開爐灶擺放,盡量不長時間存油。因為廚房爐灶高溫,油脂長時間受熱后,分解出的亞油酸易與空氣中的氧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醛、酮和其他有毒物質,食用這種油,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而長時間儲存也會令油脂發(fā)生氧化。
若單位發(fā)放或親朋好友饋贈的食用油較多,一時吃不完,可選用花椒、茴香、桂皮、丁香、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少許加入油中,以延緩或防止食用油的氧化變質。除選用有色小口玻璃瓶儲存外,其余的容器儲存期以半年為宜,最長也不應超過一年。
常見的用油誤區(qū)
1.人們認為吃動物油易引發(fā)冠心病、肥胖癥等,因而青睞植物油,其實這很片面。動物油(魚油除外)也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動脈營養(yǎng)與結構、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豬油等作為脂質還具有構成人體飽腹感和保護皮膚與維持體溫,保護和固定臟器等功能。只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會促使人衰老。此外過氧化物增加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發(fā)病率。過氧化物還會在血管壁、肝臟、腦細胞上形成,引起動脈硬化、肝硬化、腦血栓等疾病。正確的吃法是植物油、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也可以用動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長補短。
2.雖不吃或很少吃肉和動物油,大量吃素,但在烹飪菜時卻大量用植物油或經(jīng)常吃油炸食品。
3.家里的成員喜歡烘烤食品、油炸食品、高脂食品。這些含有氫化植物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動脈阻塞硬化,以及糖尿病、乳腺癌和老年癡呆癥,還可能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油炸食品含有丙烯酰胺,這種化合物是富含淀粉類的食物在高溫下油炸分解所產(chǎn)生,能誘發(fā)多種良性或惡性腫瘤。
4.烹飪時喜歡高溫炒菜。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用高溫爆炒,習慣于等到鍋里的油冒煙了才炒菜,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高溫油不但會破壞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還會產(chǎn)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建議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