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和諧世界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國際社會的構想,是指導我國對外實踐的新理念。要實現和諧世界,中國的文化戰(zhàn)略應該遵循包容多樣,對話交流,繼承創(chuàng)新,精心傳播等原則。
[關鍵詞] 和諧世界; 文化戰(zhàn)略; 原則
[中圖分類號] G1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7-1962(2007)23-0024-02
2005年,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的全體會議上,胡錦濤主席發(fā)表了《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正式提出了和諧世界的理念與構建和諧世界的訴求。同年12月,中國政府發(fā)表了《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白皮書,明確提出“和諧世界應該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中國所倡導的和諧世界是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世界。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充分展示了中國的軟實力,表明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決心,有助于樹立中國在國際社會自信、建設性、負責任的大國新形象。
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國從地區(qū)性大國向世界性強國轉變過程中外交理念和外交戰(zhàn)略的一次重大調整,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國際公共物品,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一方面,世界性的大國要有一個成熟的外交理念的支撐,英國、美國在崛起中莫不如此,同時,中國提出構建和諧世界的主張,表明中國已經認識到要成功地發(fā)展成為世界強國,僅僅有物質力量顯然是不夠的,是否具備制定或創(chuàng)設規(guī)則的能力,能否成為國際社會的公共物品提供者,是衡量其參與國際事務水平的一個主要標準。和諧世界理念作為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國際公共物品,其目標是在和平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中重新整合人類文明所有的健康因素,建立一個各國平等、民主協商、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他強調的是和而不同,以和為貴,而不是西方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
和諧世界既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國際社會的構想,也是指導我國對外實踐的新理念。構建和諧世界既是目標,也是指導思想;既是中國需要,也是世界需要;既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交戰(zhàn)略思想的總結,也是今后我國外交戰(zhàn)略的發(fā)展方向,更是我國文化戰(zhàn)略的指導思想。在和諧世界理念下,以實現和諧世界為理想,中國的文化戰(zhàn)略應該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包容多樣,尊重差異。和諧世界就是要倡導開放包容的精神,尊重文明、宗教、價值觀的多樣性。包容文化的多樣性,尊重文化差異,保護個性是和諧世界理念下中國奉行的最基本的文化戰(zhàn)略。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沒有高下之分,也并不存在相互沖突的必然性。各種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貢獻。各種文化和文明都有權在遵守現代法制和尊重其他文化和文明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獨立性。只要不同文明彼此間能以平等和兼容的精神相處,就能實現和諧共處。江澤民同志曾明確指出,“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如同宇宙間不能只有一種色彩一樣,世界上也不能只有一種文明、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發(fā)展模式、一種價值觀念。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應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多樣性。世界發(fā)展的活力恰恰在于這種多樣性的共存”(《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110頁)。和諧世界的理念符合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中國共產黨人以戰(zhàn)略的高度思考文明的多樣性的歷史地位,強調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本動力。應該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諧世界。
對話交流,發(fā)展共識。和諧世界的理念同樣要求以平等開放的精神,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通過加強國家和人民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交流,消除歧視和敵意,促進不同文明間的聯系,在尊重彼此差異性和特性的前提下發(fā)展共識。世界文化,本是多樣文化相互協調、競爭共存的產物。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融合與共生,產生著各種文化的衍生態(tài),使文化形態(tài)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中國文化是在與不同文化的對話與交流,碰撞與融合中發(fā)展起來的。漢唐以后,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與從印度傳來的佛教文化對話與交流,碰撞與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新儒學—理學;從近代被迫打開國門到當代主動對外開放,中國文化也一直在與西方文化的交流、對話中不斷豐富、發(fā)展。當代中國文化也是在與其他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吸收中,既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改造、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又成功地實現了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的規(guī)則借鑒等??梢哉f,正是由于改革開放的中國積極與不同國家和民族進行積極的對話與交流,在交流中遵循求同存異、發(fā)展共識的交往原則,才使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通過傳播既改善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使世界人民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中華文化的歷史和現實,也實現了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取長補短,學習借鑒。
繼承創(chuàng)新,彰顯活力??v觀世界近現代國際關系發(fā)展史,每一個大國的崛起都伴隨著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改造和創(chuàng)新。中國的文化戰(zhàn)略必須是在繼承民族文化優(yōu)秀遺產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推動國際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我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過程中,不僅要成為有積極政治影響,經濟影響的負責任的大國,也要成為一個向世界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有巨大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國?!皠?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充分彰顯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偉大國家的巨大活力和超凡創(chuàng)造力,才能在國際交往中不斷地提高我國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昂椭C世界”就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的文化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力量,提升了中國的軟實力。
在文化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要著力推動以和諧世界理念為核心的國際政治文化的形成。一些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大國更能夠提出接近于國際政治文化發(fā)展方向的外交理念。和諧世界理念作為接近于國際政治文化發(fā)展方向的外交理念應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精心傳播,縮小鴻溝。世界強國也應該是文化大國。世界各國都認識到,文化決定觀念,觀念決定行為,中國作為一個有作為的負責任的文明大國,應該傳播反映中華文明特質、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先進文化。和諧世界理念作為接近于國際政治文化發(fā)展方向的外交理念要想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的理解、認同,并在國際交往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必須進行精心傳播。
實現和諧世界的重要障礙是不同文明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對話,缺乏相互理解。以西方文化在全球單向輸出為特征的世界信息傳播格局,在不同國家之間造成了巨大的“信息鴻溝”,使一些國家在信息世界中處于被邊緣化、被忽視的地位。尤其是一些西方大國在追求霸權地位的同時,追求文化霸權,以各種方式進行文化的輸出和滲透,甚至以各種方式、手段干涉一國的內政,威脅別國的文化安全,也威脅著人類社會的繁榮和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確立科學的文化傳播策略,利用最先進的信息傳播手段擴大民族文化的影響力,縮小與西方發(fā)達國家之間的信息鴻溝,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
和諧世界理念應體現各文明共有的文化,在建構和諧世界的過程中,我們把不同文化的共存、共生、共同繁榮作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趨勢;我們堅信在這個多樣化的世界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可以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欣賞,可以取長補短,共臻佳境;我們堅信人類有共同的未來,有共同的根本利益,有共同的終極關懷。但是我們并不將“和諧世界理念”強加于人。美國一貫以“民主自由”的姿態(tài)推銷它的價值觀,標榜它的發(fā)展模式最好、價值觀最正確,這實質上是強權政治的體現。中國的威望是建立在尊重別國自主選擇、與別國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的。因此,建設和諧世界,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走好自己的路,樹立自己的榜樣。
(本文作者: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 史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