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的狼山,被譽為中國佛教的“八小名山”之一。傳說古時候,有一只成精的白狼盤踞山頭,危害生靈。大圣菩薩來到此山,欲借白狼“一衲”之地修行,白狼慨然應允。大圣菩薩憑借法力,在祭袈裟時令祥云滿天飛,山上金光閃爍,最終袈裟將整座山都罩住了。白狼大駭,自知領地將失,痛悔不已。它在遠遁他鄉(xiāng)前提出一個要求,欲在此山留個名兒。于是,大圣菩薩就將這處寶地封為“狼山”。大圣菩薩以一衲之地,得萬樹千花;而白狼喪一衲之地,失卻的是滄海桑田啊??磥碓旎纳顪\,決定著氣象的大小啊。
狼山不高,但因為忘了換旅游鞋,我選擇了乘纜車上山。纜車,其實就是“懶車”,它在給人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把細致入微的風景掠去了。山上盛開的桃花和玉蘭,在纜車下只是紅紅白白地一閃,就不見形影了,我那么輕易地就與它們燦爛的姿容和蓬勃的香氣錯過了。所以到山頂?shù)乃聫R拜過菩薩后,我想即使腳打了血泡,也要步行下山。
狼山腳下,是長江了。下山時,在每一處休憩處,都可以看見江水。大概由于這兒已是江之尾,海之頭,所以江水既帶著股入海的欣喜,又有即將脫離舊道的惆悵。它浩浩蕩蕩,蒼蒼茫茫。海縱然好,但過于廣闊的它看不到江水流經之處常見的那種雞犬相聞的人間景致,總讓人覺得有些空寂和貧乏??磥泶笠灿写蟮氖浒?。
每走一程,我都要停下來,看看身后寺廟的飛檐,看看身前嬌羞的桃花,看看身下的江水。與鬧市毗鄰的山,已沒有清幽可言了。山路上隨處可見茶肆和商鋪,游人與商販討價還價的聲音不絕于耳。不唯人聲喧鬧,香氣也是喧鬧的。香氣中有香火的濃香,也有花兒的淡香,還有的呢,是往來的女人身上散發(fā)出的各色脂粉和香水的氣味。這一波一波的香氣朝你涌來,雅也罷,俗也罷,你都得嗅著啊。
就這么著走走停停,不覺已接近了山腳??纯磿r間尚早,我見旁邊的一條小路上沒有行人,就叉過去。然而剛踏上那條石板小路,就看見一塊指示牌,上面寫著“駱賓王墓”,并有前行的箭頭標記。
駱賓王,不就是那個七歲時做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神童嗎?他是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其中《在獄詠蟬》中的“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我一直銘記在心。
駱賓王的墓地怎么會在狼山?帶著疑問,我踏上那條小路。路旁的草叢中點綴著星星一般的金黃色的野花,我順手折了一枝,打算獻給駱賓王。
山頂?shù)乃聫R香火旺盛,人聲鼎沸,而駱賓王的墓前卻是冷冷清清,一個游人都沒有??磥韽墓诺浇?,文人都是熱鬧處的冷點。這墓不是一座,而是連在一起的三座墓,駱賓王的居中,右邊的是宋金將軍墓,左邊的是劉南廬墓。我對另兩座墓室的主人是陌生的,所以只對著駱賓王的墓深深一拜,并獻上那枝花。我在抬頭的一瞬,只覺眼前光影浮動,好像一千多年前的時光幽幽回來了。
回到酒店,我翻閱關于狼山的資料,才對駱賓王墓有了大致了解。武則天專權時,徐敬業(yè)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駱賓王代徐敬業(yè)擬寫了檄文,其中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和“請看今日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令武則天都為之動容,她慨嘆:“宰相安得失此人!”為駱賓王的才華折服和惋惜。徐敬業(yè)兵敗之后,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鑒》說他與徐敬業(yè)同時被殺,《新唐書》說他“亡命不知所之”,民間還流傳著他投江自盡和遁入空門等說法。
南通的駱賓王墓,發(fā)現(xiàn)于明朝。說是南通郊區(qū)一個姓曹的農民在城北黃泥口開荒掘地,發(fā)現(xiàn)一座墓,墓碑上寫著“唐駱賓王之墓”,他打開墓一看,見一人“衣冠如新,少頃即滅”,農民嚇壞了,他怕被人告發(fā)他盜墓,就把墓碑打碎,扔回原處。兩百多年后,軍山有個處士叫劉名芳,字南廬,他聽說這件事后,專程去黃泥口尋覓,發(fā)現(xiàn)駱賓王墓一半浸在水中。他掘得一塊斷碑,上面有“唐駱”二字,劉名芳便向通州知州建議,將駱賓王的墓遷至狼山。如果這一切是真實的話,那么兵敗之后,駱賓王隱姓埋名活了下來,最后他死于南通。而與駱賓王為鄰的金應將軍,是文天祥最忠實的部下,他是在旅途中,客死南通的。
這三位墓主,一個生于唐朝,一個生于宋朝,還有一個是清朝。他們一個是一代詩杰,一個是將軍,一個是布衣。他們生不同時,死卻同處??磥砣丝梢杂星f種的來處,歸途卻只有一個。他們在狼山賞佛樂,聽滔聲,生前的榮辱悲歡,想必早已化為清風了。
其實我拜謁的墓下,所埋之骨是不是駱賓王的,已經不重要了。在我想來,駱賓王的魂靈是詩,而詩魂是可以葬在云中,葬在波濤中,葬在月光中,葬在落花聲里的。只要我們還愛戀著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就可以與他的魂靈相逢。我很喜歡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中的兩句詩:“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蹦軌蛟谶@么精短的句子中,把人生的冷暖寫到極致,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