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必須懂得:無競爭的世界是死世界,但“唯競爭”的世界也只能是苦世界!人類確實到了由溺于競爭、參與競爭進化為享受競爭的時代了!但什么是真正的享受競爭?遺憾的是懂者甚少。
什么是真正的、良性的、優(yōu)質的享受競爭?正確答案至少包括:一、認識到對“唯競爭”的依戀也是一種愚昧;二、尊重“有競爭”而又應當同時厭棄“唯競爭”;三、扭轉競爭的陳舊風向標。
爭利、爭名、爭權、爭勢、爭位,以及爭威、爭寵、爭風等等,都是幾千年的陳舊風向標。而新的風向標,爭的卻應該是:人像個人,像個真人,像個生動的人。這樣的人,既不強行挺立自己、用雙手雙腳摁倒別人或踩踏別人,又不甘于匍匐在地或甘于做別人的轎夫、吹鼓手!
眼下,世上以“地球學”“人類學”“社會學”為名目的書籍或論文,已經多得堆積如山、鋪天蓋地,遺憾的是很少用哲學家的感悟和語言回答三個問題:一、地球上出現(xiàn)了生命尤其是出現(xiàn)了人類,固然是本星球上最大的奇跡,但那些生命的美感程度和幸福程度與無機世界相比,其中的“正值”和“負值”孰大孰?。慷?、人類為了創(chuàng)造和積累“正值”,制造出的“殤”和牽連出的“熵”有多少?三、當競爭成為一種最高法則和巨大慣性時,尤其是人已經異化為競爭機器的時候,“人本身”還在哪里?而失去了“人本身”又意味著什么?我基于上述“靈感”,便寫了些零零碎碎的句子:
1
地球上的無機世界,如固態(tài)的巖,液態(tài)的海,氣態(tài)的風,不知寂寞了多少億年。雖然它們曾經演化成地裂山崩、狂濤惡浪、電閃雷鳴,但在基本性格上畢竟固守著這樣那樣的善良。證據(jù)就是:它們沒有一絲一毫的血腥意味。在山崩中沒有發(fā)現(xiàn)血跡,在海嘯中沒有發(fā)現(xiàn)血跡,在雷電中沒有發(fā)現(xiàn)血跡。為什么?因為它們之間無論怎樣相互碰撞、相互沖擊,也是一種沒有強者與弱者之分的自在式歌唱,不是有勝敗感、有尊卑感的喝斥或哀乞。也就是說,它們不理會什么是競爭,因之也就沒有留下什么血跡。
競爭是有生命的物種的行為,而競爭又必然株連出血肉相殘之舉。
2
地球上有了生命。
生命有了不安分感。
由千千萬萬生命聚在一起的地球,所有生命共同吶喊的第一句話是什么?是“競爭!”
競爭是很美妙的事嗎?是。
競爭是很悲慘的事嗎?是。
競爭是很幸福的事嗎?是。
競爭是很痛苦的事嗎?是。
競爭時,笑的聲音多嗎?多。
競爭時,哭的聲音多嗎?多。
天上的猛禽在笑,在唱;海中的巨鯊在笑,在唱;林中的虎豹在笑,在唱;地上的蛇蟒在笑,在唱。而它們身下的弱者卻在哀呼,在呻吟,在哭泣,在悲鳴。
由地球上的萬物組建的競爭場、競技場、競選場,從來一半是帶有生動意味的歡樂劇場,而一半是帶有恐怖意味的屠宰場。
3
鷹吃雀,虎吃鹿,狼吃羊,蛇吃蛙,蛙吃蟲,用此制作出的影片《動物世界》無疑很有可觀性,畫面也很美。但忽略了此物吃彼物時大都把牙齒咬得吱吱響,吃的時候往往把對方吃得血肉模糊,連骨頭都嚼得碎碎的,甚而吞咽得一點不剩。
這就是地球上萬物的第一“真理”——競爭!都與這樣那樣的屠宰場、競技場、戰(zhàn)場、刑場大同小異。
為那樣的競爭唱頌歌的是達爾文,功勞很大??上皇莻戎赜谌フ勛匀皇澜纾瑳]有分出較多的精力議論人間的事。于是,針對人間的事為種種競爭唱悲歌的人也很多,如釋迦牟尼,如耶穌基督,如孔子、老子,如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人道主義作家。舉例說,雨果寫出了《悲慘世界》,托爾斯泰寫出了《復活》,曹雪芹寫出了《紅樓夢》,這些作家和作品大都沒有為競爭大唱頌歌的意思,反倒有對競爭的悲傷感。
4
馬克思確實對“競爭”一詞的分蘗詞之一——“斗爭”,作了重點的強調,并建立了“階級斗爭”學說。但馬克思又絕對不是“唯競爭論”的推崇者。恰恰相反,他最高的理念是“解放全人類!”他所繪制的共產主義分配制度的藍圖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后來又有人譯為“按需分配”)。聽,沒有絲毫“斗爭”意味!
5
地球上,動物的競爭是兇殘的,沒有美感可言。強加給它美感的是人,而故意渲染動物“美感”的目的也是為了人。畫家畫的“鷹擊”“虎斗”以及雞啄蟲、蛙食蟲,之所以畫得很美,成了名畫,都不是為了鷹、虎、雞、蛙本身,而是為了人自己。
6
人本身果真有實實在在的美感嗎?也值得研究。
人的一生,都是在“爭”中度過的和完成的。為了這樣那樣的“爭”,小者如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的名爭、利爭,大者如一個集團和另一個集團的權爭、位爭,更大者如一個民族和另一個民族制造或參與的戰(zhàn)爭(動輒死掉數(shù)百萬人、數(shù)千萬人)。為了戰(zhàn)爭,畫家畫出了壯麗的畫面,作家寫出了生動感人的故事。但這樣的“壯麗”“生動”,背后付出的代價是什么?是一代代堆積如山的白骨,是死難者親屬如江似河的血淚!
地球上出現(xiàn)的武器一代比一代先進,直至出現(xiàn)了核武器。如果追問一下,這樣的武器是對付誰的?答案只有一個:都是人類用來對付人類自己的!只要以這樣的宗旨做基礎,人類越聰明就越近于另一種愚昧、愚蠢!
7
說到這里,若繼續(xù)追問:只要是人,不競爭成嗎?回答是:當然不成。不去競爭,或不允許競爭,以及用各種人為制造的權威條令取代人本身的自由競爭,同樣會把人類世界變成死世界。
但是,人類在一切競爭行為中,若是總也不看重、不推崇、不選取良性競爭,即不去爭人本身的精神優(yōu)化,從而使“善”總處在冬眠狀態(tài),使“惡”處在亢奮狀態(tài),人類的“競爭極限”或終點只能是人類本身的消亡!
人類的競爭,何時能真正徹底實現(xiàn)良性競爭?至少現(xiàn)在還答不出。
8
“人類在競爭中進化,歷史在競爭中發(fā)展,社會在競爭中前進?!边@可能是一切哲學家、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以及一切卓人最大的自負了。但是有誰計算過為“競爭成功”而支付的成本?“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代君王易位后,又苦民生數(shù)十年”,這也是另一種聲音。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幾千年來,在太多太多的時候,有太多太多的人,一生中的數(shù)十年有幾個是笑著度過的?而又有多少是哭泣著、哀喊著、呻吟著度過的?這樣的成本和利息,該不該算一算?
幾千年來,雖然一本又一本的賬就擺放在那里(這就是史冊),但作為很多很多的個人大都無暇統(tǒng)計,忙得很。忙什么?忙于競爭!
當競爭永遠是人生基本目的、基本手段、基本理念的時候,在實際上人與無機物并無什么差別,甚而不如!
9
“享受競爭的幸?!币彩且痪浜苷T人的話,但真能切切實實體驗競爭幸福的人有多少?即使追求的是競爭的成功,那個過程也永遠是幸福(尤其是良性的幸福)本身的遺忘或遠離。誰能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本身就是覺悟!人類用了萬年、千年、百年的時間,已由猿人、原始人、蒙昧人進化為知識人、文化人、現(xiàn)代人,到今天還不應該向“唯競爭”的社會和人生告別嗎?
現(xiàn)代人必須懂得:無競爭的世界是死世界,但“唯競爭”的世界也只能是苦世界!人類確實到了由溺于競爭、參與競爭進化為享受競爭的時代了!但什么是真正的享受競爭?遺憾的是懂者甚少。
什么是真正的、良性的、優(yōu)質的享受競爭?正確答案至少包括:一、認識到對“唯競爭”的依戀也是一種愚昧;二、尊重“有競爭”而又應當同時厭棄“唯競爭”;三、扭轉競爭的陳舊風向標。
爭利、爭名、爭權、爭勢、爭位,以及爭威,爭寵,爭風等等,都是幾千年的陳舊風向標。而新的風向標,爭的卻應該是:人像個人,像個真人,像個生動的人。這樣的人,既不強行挺立自己、用雙手雙腳摁倒別人或踩踏別人,又不甘于匍匐在地或甘于做別人的轎夫、 吹鼓手!
在“資本競爭”中,能將道德也視為一種資本,而且是大資本,從而努力去爭。這就是競爭的新型風向標!
上述的話,無疑是很平常、很平凡甚而有些平庸的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樣簡單。但它是真理,誰若是爭著去“突破”,去“打倒”,去“創(chuàng)新”,他只能在“唯競爭”的泥塘中將他人和自己濺得滿身污垢,從而使本來已經污染的世界越發(fā)污濁化。凡是這樣干的人,越是自作聰明越近于愚昧和無知,因為他貌似有本領、有學問而卻不認得幾個必須認得的字。
10
中國漢字的讀音是很有講究的,大約在發(fā)聲時就已經蘊含了感情色彩。有的偏重于喜,有的偏重于悲。例如有四個同音字:傷、殤、熵、商,意思大都是不吉利的。
其中的“傷”,不必說了,無論是傷身還是傷心都不是好事。而“殤”,指的是非正常之死,更有悲意。另如“熵”作為物理現(xiàn)象,意思之一便是指此物轉化為他物時無法避免(連上帝也沒法解決)的必然“自失”。例如一株樹被砍伐了,隨后被人當成木柴燒了,轉化成了熱能,或將木材制作成某種器物,從能量守恒定律或物質不滅定律的角度來看,好像世界上什么也沒有失去。但那株樹本身卻永遠地消亡了,連神仙也無力將其復原。
此外還有個“商”字,在中國古代的五音(宮、商、角、徵、羽)中,其中的“商”主要指金屬聲、兵器聲,即戰(zhàn)場上的拼殺聲,與“傷”的意思相近。
在這里,我想側重于談談殤和熵。
11
殤,指的是因短命而死。自從地球上有了生命,至今,因短命而死的東西多得像天上的星,數(shù)也數(shù)不清!下至細菌、微生物,上至哺乳類動物以及人,相繼非正常死亡的生命總量絕對超過百萬、千萬、億、億億……
怎么死的?原因之一便是源于競爭的失敗。
十幾年前英國皇家科學院統(tǒng)計:地球上平約每天滅絕的物種高達170種以上。而幾月之前有關部門統(tǒng)計:平均每半秒,三分之一秒,五分之一秒甚而更少,就會有一個物種從地球上消亡!誰加速了物種的消亡?人!人為什么要這樣干?為了競爭!
12
至于因為競爭,因為加速使此物轉化成彼物(意在最大限度地牟取商業(yè)利益),導致的各種“熵”(即各種失去)也在激增!包括人為了進化、進步,失去的“人性真品”之多,連上帝都大為愕然。
但是,競爭是地球上萬物(包括人類)唯一的和至高的生存法則。舉個小例子說:下至蝸牛角上,也可能有兩個細菌或兩個蟲蟻在爭斗,兩者中的強者總想吃掉對方,而對方也總想反抗或作出無力的呻吟,至少也幻想逃遁。上至這一國家或那一國家的君主,強者無時無刻不去想如何吞并對方。而弱者也絕無沉默的時候,有的高呼反抗而有的則只能被屠戮??傊坝押绵彴睢钡年P系是短暫的,甚而是不存在的。無論勝者和敗者,都必然犧牲掉人類自身的大量生命。也就是說,地球上每日每時都在制造著鋪天蓋地的“殤”!
而與“殤”天天為鄰的是“熵”。易言之就是:人類的每一次遠征,都在同步失去了故國故都、故鄉(xiāng)故園,同步淪陷著自己。猴子進化成人,“得”的東西也許很多,而同步的“失”也在追隨著。如:從猴子進化成的人,同步失去了猴子的靈活攀跳能力,失去了猴子從林中、從樹上直接采果的能力,也同步失去了像猴子一樣很敏銳的嗅覺、味覺、觸覺,尤其失去了像猴子一樣的群體意識。
至于人類從原始人進化成了“現(xiàn)代人”,尤其是“得”了高科技、高生產、高管理、高享樂、高消費,致使同步的所“失”也步步加重,而其中的最重之“失”是人對同類的親近本能。
13
不必諱言,整個的人類史,特別是人類文明史,就是競爭史,包括利益競爭史和權力競爭史,以及由它演化出的經濟競爭史、政治競爭史、軍事競爭史、文化競爭史等等。換個說法就是財場競爭史、官場競爭史、戰(zhàn)場競爭史、文場競爭史等等。上述的競爭史,也同樣是殤和熵的歷史!最誘人也最愿意為之歡呼的詞是“勝利”或“成功”,但背后掩蓋著的是殤和熵,包括失掉的萬千物種和人的生命、血肉。
14
愚昧的人在盤點“歷史進步”的業(yè)績時,總喜歡只使用正數(shù)而不理睬負數(shù)。但真正有大智的哲人,兩只眼睛從來沒有忘記盯住負數(shù)。例如中國兩千多年前有位莊周(莊子),他就是發(fā)現(xiàn)“負歷史”的大哲人。他怕講述很深奧的道理有太多的人聽不懂,于是就講了一則通俗寓言和解釋了一個他第一次使用的詞兒。
那個寓言故事是:在遠古時候,整個大地由三個王共管,這三個王的名字是:倏、忽、渾沌。前兩位都是聰明人,只有后者即渾沌雖然忠厚但模樣頗蠢,面無七竅。于是前兩位聰明人就開始雕鑿渾沌,每日鑿出一竅。結果,“七日而七竅備,但渾沌死”。象征大自然原生態(tài)和人類原性態(tài)的渾沌死了,使大自然不再自然,不再生動。連人本身的“性態(tài)”也失去了生動,如失去了生動的食欲功能、性欲健康、人心之善?;?,人類去爭身外之物的任何富有,實際上又有什么價值?
莊子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并使用的詞兒是“機械”,即較高級的工具。但莊子的感想是“有機械必有機事,有機事必有機心。機心存乎胸中則皂白不辨,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載也!”
莊子言中了,兩千多年后的今天,到處是機械競爭的世界,是機事競爭的世界,是機心競爭的世界。而“道”呢?還有多少?
15
有“爭”就有殤,有“爭”就有熵,這是物理而不是人理。只有人,才有可能在競爭與殤、競爭與熵兩者之間搞化解工作,使之和諧。但這樣的“人理”,關鍵是人本身信奉的是什么樣的“理”!若是把那些以“自我本位”為基礎的私欲保障為“理”,若想一邊搞競爭一邊化解“殤”或“熵”,只能是白日做夢!人類這樣的夢再美,還能延續(xù)多久?
16
人類社會有始終尚未打開的死結,如:有生命就有欲望,有欲望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良性競爭與惡性競爭兩種因素的并存,有惡性因素的存在就必然有傷、有殤、有熵。為此,人類的幸福彼岸永遠是美妙的幻覺,是帶有欺騙性的誘惑。不能打開這樣的死結,人類就永遠是智慧與愚蠢、大智慧與大愚蠢互為形影的物種。
今天,該是享有和佩戴各種美妙桂冠的“現(xiàn)代人”,著手打開死結的時候了!打開死結靠什么?要靠的東西很多,如對高科技的使用,對大理性的構建,對法律硬件的鑄造,對道德軟件的彈伸,對文化設施的完備,對藝術彩衣的織作等等。但這一切 ,都離不開對人類之“心”的重新制作,重新加工。若是人類固守千萬年的那顆“心”,仍借用以自私意識為本質的原材料、零部件、鍍光漆去制作、去組裝、去美化,這樣的“心靈軸承”越是高速運轉,越是對幸福彼岸的背離!
地球史和人類史上有過造山運動、造神運動、造學說運動、造主義運動、造運動的運動等等。今天,已經到了啟動“造心工程”的時候了!造心,是一切工程中的母工程、重工程、主工程。重新造出像樣的心,如公心、真心、善心、仁心、愛心、良心等等,是化解和撫平傷、殤、熵的第一“社會定理”和“人生定律”。背離了它,一切美言、綺語、漂亮話都是為殤和熵譜曲奏樂!
17
人類不是習慣于競爭嗎?那就換個思路去競爭吧!而且,歡迎世上的所有國家和民族都參與競爭投標??凑l在造心工程的競爭中搶先當了候選人,而又最終達了標且又中了標!果真啟動了這樣的工程,并使該工程是優(yōu)質工程而不是豆腐渣工程,我相信這樣的工程哪怕剛剛動工十天、十月、十年,就足以大大改變了數(shù)千年人類社會的老面貌!
18
如果說最原始的“人心”是靠本能自生自長的,但今天的“人心”卻早已脫離了本能,必須依靠“造”了,如靠政治、靠法律、靠文化、靠科學,靠各式各樣的制作技術等去造。但希望這些“造”,離真實而有益的“創(chuàng)造”越來越近,而離各式多余而無用、無用而有害的強造、偽造、奢造、濫造越來越遠!
19
人這個物種,果真可愛可敬嗎?要想聽聽答案,就要首先不去聽真俗人和偽才人的話(包括他們說的漂亮之言和寫的秀美之文),要去聽真正德智兼?zhèn)涞拇笳苋酥Z。古今頂尖級大德大智者之一恩格斯,在他寫的《反杜林論》中說了一句話:“與其說人性善不如說人性惡更加接近于唯物主義。”恩格斯是最愛人類也對人類最負責的,而他的愛和負責,首先表現(xiàn)為對人類本性的批評。另外他在《反杜林論》中,對理想社會、美好人生的注解是:“人類的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相統(tǒng)一?!?/p>
人類,難道不該批評嗎?“人類的社會屬性與自然屬性相統(tǒng)一”恰恰可以理解成:尊重競爭與清除競爭殤、化解競爭熵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