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在1900年以前,遼寧地區(qū)曾有內家拳法流傳。因為沈陽有太清宮這樣的道教叢林,本溪又有鐵剎山,寧遠又有閭山,似乎有廟宇和道觀的地區(qū)就應該有神奇的武功。其實不然,歷史上鐵剎山和太清官雖有過精通武功的道士住持,但他們所擅長的并非是太極、八卦和形意等與道教能貼上邊兒的內家功夫。而間山,近年來雖有人借它來開宗立派,但據(jù)我1985年的實地考察證明,當?shù)夭o原傳武功,除宋唯一的八卦掌和武當劍外,余者皆是1890年后,李存義的弟子傅劍秋與尚云祥及李洛能的再傳弟子薛顛所傳的太極、八卦和河北形意拳。
宋唯一約生于1855年前后,卒于1926年。又有一說是病逝于1935年。十五歲隨張野鶴習武當劍,后在趙爾巽主政奉天時,充當育字軍管帶。宋唯一自稱是董海的師弟,當年我訪得宋唯一的嫡傳弟子徐老先生,那時,徐老先生已年愈八旬,看上去不過半百。徐先生所演示的八卦掌,據(jù)我看與程式和尹派大同小異。與董先師同門的說法,想必是附會做大的托詞。但那時董海川的早期弟子中,河北的賈歧山、鐵嶺的貴榮、沈陽的青山等多在奉天及遼東地區(qū)活動,宋唯一很有可能是受益于這些八卦門的傳人。又根據(jù)徐先生講:間山地區(qū)知道宋唯一身懷絕技的人并不多,因為宋唯一的一條腿跛,很多人都傳正安堡有個宋瘸子,在奉天做過官兒。
內家拳在遼寧地區(qū)的有規(guī)模傳播,是始于經(jīng)濟和政治的發(fā)展變化。1898年俄國人在東北地區(qū)修筑中東鐵路,招募了很多中國工人,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后,大批俄國及歐洲的鐵路技術人員進入鐵路沿線,同時又有更多的中國農(nóng)民有機會成為第一代鐵路工人。1906年,日本又成立了南滿鐵路株式會社,日本人借機像蝗蟲一樣進人東北。在當時半封建半殖民的時期,東北地區(qū)的中國鐵路職員和工人是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他們有相對優(yōu)厚的固定收入和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自然會產(chǎn)生生存之外的需求,武術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于是關里的一些武學名家都看中了東北鐵路沿線的這些名城重鎮(zhèn),很多人就跑到關外來設帳授徒謀生了。
郭云琛的弟子李魁元先到奉天傳授形意拳,李存義的弟子唐維祿到錦州傳藝,傅劍秋到沈陽傳形意、八卦,李洛能的再傳弟子薛顛在溝幫子站收了一大批弟子。當時的鐵路沿線上的工作人員是處于中國人、俄國人和同本人“混崗”的狀態(tài),中國功夫經(jīng)常與西方的拳擊、日本的柔術和早期的空手道進行較量,當然多是些友誼比賽,但這種交流也促進了遼寧地區(qū)內家拳的發(fā)展。
內家拳傳入遼寧真正形成規(guī)模是在1907年前后,“東海漁翁”徐世昌主政奉天,率領了一批武學名家隨其出關上任,其中有內家拳大師李光普、程有功、孫祿堂等。李光普先在清舅中選20名身高體壯的習武者收為弟子,后又在民間廣擇俊彥;程有功在東北居留的時間最長,先后在沈陽和長春收徒近百人。孫祿堂先生也在奉天傳授形意、八卦等內家技藝,但其后人多隱秘自修,不似今天的孫氏門人如此張揚。1978年我在遼寧大學讀書期間,有一次到北陵后山去游玩,見松林問有一老者在行拳,詢問之,其師當年亦是從學于孫老先生門下??上菚r我的拳學造詣尚淺,不能識其功夫的高深,今日回想其行拳的架式之低、動作之柔,想必是難得一見的高手。
東北的武術發(fā)展在一代梟雄張作霖主政期間達到了高潮,內家拳名家郝恩光、李景林、傅振嵩、楊汝霖、宮寶田、駱興武等多在奉軍中任職,程有功那時在帥府中任教。這些大家當時除駱興武尚年輕沒收徒之外,余者在遼寧地區(qū)均有傳人。張作霖出身綠林,天性好武,又有廣聚天下豪杰的霸主之風,因此很多內地的武林高手紛紛闖關東來奉天謀生。1925年后,山西祁縣戴魁先生的大弟子高升禎來遼寧,先后在本溪和丹東收徒傳藝。高先生的師弟,同時也是程大(程天祥)、程二(程天祿)的傳人,陳云玥先生也來奉天謀生,并定居在沈陽,廣泛傳授戴家心意拳,成為內家武學的重要一支。山西祁縣的著名富商高風武曾師從多位名家,心意拳的功夫超逸絕倫,1926年來奉天開辦志誠銀行,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銀行家,他的技藝也有傳人。今天沈陽能夠成為繼山西祁縣、太谷之后最有影響的戴家心意拳傳承地之一,全賴當年這些闖關東的山西前輩們的傳藝之德。其實,在這些先賢沒來關東之前,距今三百多年前的1661年,就有山西人孟子敬在奉天城開辦義隆燒鍋,也就是今天的老龍口酒廠。燒鍋的幾代伙計都是山西人,其中有不少都是戴家心意拳的高手,據(jù)說還有戴文熊、程大和程二及車毅齋的傳人,可惜沒能形成影響。
太極拳傳入遼寧地區(qū)的時較晚,大約在1940年前后,先有武式太極拳在沈陽地區(qū)傳播,傳拳者姓馮,因是日偽時期,影響不大。1950年以后,有河北清河人顧印珂先生來沈陽教拳,顧先生雖然功夫深厚,可惜得藝不全,奉天武林界多稱其為“顧半趟”(只會半趟拳),故而影響較小。于是又由顧先生的姐夫、李福蔭的弟子霍夢魁先生隨后來到沈陽,設教場于大北街火神廟,霍先生功夫精深,與奉天把勢場中人比手多輕取之,因此形成了影響。
霍先生為使武式太極拳在沈陽扎根,聯(lián)合沈陽的一些知名人士花重金從老家請來了著名武術大師、郝為真的大弟子閻志高。閻先生自幼習少林、形意和八卦諸藝,十七歲到廣平府就讀永年中學時,拜入郝為真先生門下,苦修太極內功,得武式真?zhèn)?。后入保定武備學堂,與李景林等近代名人是同窗。當時的武備學堂聘請了很多武術大家執(zhí)教,閻先生又受益匪淺。閻志高二十五歲后游歷江湖,以武會友、名震華夏,楊明清先生在《拳勇見聞錄》一書中對閻先生多有推崇。閻志高于1950年至1960年間在沈陽市軍署街設場受拳,得傳者六百余人。十年間,遼寧武術界多有登門較技者,但均無人能敵,閻先生那時已年逾七旬矣!
今日的遼寧省丹東市被譽為太極城,此全賴吳氏太極拳明師王輝璞先生。王先生于20世紀50年代,先從高紫云先生學習內家功夫,后經(jīng)高先生介紹拜入?yún)鞘咸珮O拳宗師楊禹廷先生門下修煉吳氏太極拳械,其間又多承王子榮、李子固和曹幼甫諸先生指點傳授。藝成之后在丹東廣泛義務教拳,隨王輝璞先生習拳者前后有萬人之多。丹東市是邊陲之城,人口不多,經(jīng)輝璞先生及門下弟子們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在這個古老的小城里,常年習練吳氏太極拳者已有十萬之眾。
據(jù)筆者的多年調查研究,內家拳在遼寧地區(qū)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傳播,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目前常年修煉內家拳的人數(shù)不低于內家拳的發(fā)源地河北、北京和天津地區(qū)。現(xiàn)將遼寧地區(qū)形意、八卦和太極拳的傳承體系表述如下:
一、形意拳
李魁元傳胡逸飛;胡逸飛傳王善德;王善德傳姜守寶、韓寶軒。
郝恩光傳駱興武;駱興武傳劉敬儒。
尚云祥傳李文彬;李文彬傳李宏。
二、戴家心意拳
程天祥、程天祿傳陳云王月;陳云玥傳姜鐵森、陳一鳴。
三、程派八卦掌
李光普、程有功傳英師久、駱興武;英師久傳陳明潔、康國福;駱興武傳劉敬儒。
四、尹派八卦掌
宮寶田傳孫汝文;孫汝文傳黃志誠。
五、馬派八卦掌
楊汝霖傳劉德魁;劉德魁傳郝明志。
六、武氏太極拳
閻志高傳陳明潔、劉常春;陳明潔傳陳一鳴、王善德;劉常春傳李忠賢、張方;霍夢魁傳吳本萍。
七、吳氏太極拳
楊禹廷傳王輝璞;王輝璞傳丁立杰、謝禎、張方。
以上由于篇幅有限,很多門派前輩沒能提及,望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