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精武專訪是本刊新開設的一個編者、作者與讀者三者之間互動的欄目。不搏銷量搏質量,旨在作一次有益的嘗試——即通過編者與作者的問答,使廣大讀者一目了然,輕松地領略作者“言事有高識”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從中汲取教益。
這個欄目首先得到了津門武術大家盧忠仁先生的鼎力支持,盧先生以論武術不隨時俗,行文大有古風的風格認真闡述了盧氏結構以及蕭氏八卦掌、宋氏形意拳的玄奧,文章一經(jīng)刊出,受到了眾多讀者的好評,總算未令編者有將華章“明珠暗投”之嘆!編者認為,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不同拳種的文章帶給讀者的“營養(yǎng)”也各不相同,為了更好地引領青年讀者自邇以至遠,自卑以升高的了解武術真諦。本刊在此誠邀各門各派的武術家們參與這個欄目,讓我們共同把最新最美的文章奉獻給熱愛武術的讀者朋友。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加之又是與大師級的人物對話,所問的問題達不到“大哉問”的境界,甚至還存在一些錯訛、疏漏,在此誠望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問:關于虹螺山少林下院是八卦掌的發(fā)源地的重要佐證是什么?
答:去歲應邀出訪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qū)虹螺山少林下院,目的是為了考察一個歷史重大事件——八卦掌作為中華武術“四大名拳”后來居上的一個新興拳種,是否就是一人一地一時一下子弄出來的!
上世紀30年代,蕭海波應張占魁邀請來津,其技藝當時名震武林,我們走訪虹螺山少林下院,主要目的是為了考察一下蕭氏所學的一身武藝,是什么樣的傳藝所在,才能有條件傳出那樣的功夫來的!根據(jù)蕭海波所述學藝經(jīng)過,有下列幾點需要印證:
(一)1881年蕭海波自北京出發(fā),向東北方向過棒槌山經(jīng)側坡穿密林到達虹螺山,經(jīng)印證極為吻合。
(二)蕭氏學藝八年,每年一個院落練習一個卦象的大式和所屬八個小式的組合,這與蕭氏所傳大小各式次序組合,極為吻合,同時虹螺山分布若干山丘院落,各個院落今仍存在。
(三)蕭氏當年在虹螺山學藝期間,計有近四百人,這次考察該地容納有余,同時,蕭氏學藝期間,糧食不足時,時而有二三十人下山采購,實際是“打家劫舍”,這與當?shù)卣f(xié)調(diào)查“該地區(qū)曾為清末造反的大本營”聚集的人數(shù)兩相吻合。
(四)當?shù)卣f(xié)調(diào)查與蕭海波在山上學藝年代相同的人,可查八人。其中四人已找到他們的孫輩,有二人為寺院管理人,一人為當?shù)毓踩藛T,一人為中堂(即主寺院)主持僧人,而且該主持是靜字排代的(蕭氏學藝時主傳人有二,一為靜修,二為靜緣,現(xiàn)當?shù)卣f(xié)正在查詢少林“靜”字輩的排法)。這四人現(xiàn)不練武,我們訪問時,他們講述了先祖演練的樣子、口頭上的講究,與蕭氏所傳八卦的招式、名稱相吻合,此外,他們訴說先祖上山練藝時,家里還上山送過糧食,這也印證了該地平時糧食也有部分來源,不足時才下山“采購”。
最后,據(jù)當?shù)卣f(xié)的調(diào)查,山區(qū)老人相傳,“清朝王爺曾來此地招兵買馬,后來事敗,王爺處死,炮轟了中堂”。我們都見了中堂遭炮轟的殘跡,迄今尚未經(jīng)清理。當?shù)靥峁┑倪@一線索,本在我們?nèi)ズ缏萆接∽C重點之外。我們?nèi)ズ缏菟S∽C的蕭海波本人學習八卦掌的來源,上列四點已經(jīng)足夠的了。然則,最后這一線索,卻引起我們追憶蕭氏所述:
(1)1881年前北京未聞有八卦掌一說,因為蕭氏經(jīng)人推薦再去東北訪藝求源。
(2)蕭氏曾于1888年藝成又返京都,在莊親王府任教兼照看王爺讀書,此后二、三年才有人以八卦掌法出現(xiàn)武林。
(3)稍后一年半載,一個武術史上的盛會,即形意拳郭云深弟子劉偉祥在保定國術館講義中記述的1894~1900年的“三家相會,互通有無”,所謂三家計有八卦程庭華,形意李存義、張占魁、耿繼善等人,太極劉德寬等人,以這些人等的年齡和原有練武年限,正是八卦拳種新興之際,再早的話就沒有這些人來交流了。
(4)也只有一個王爺就是莊親王引義和團入官教“上法”鍛煉,也只有莊親王與義和團有所聯(lián)絡,任志誠的老師李振清就是一個義和團的當?shù)仡^領,并于1900年戰(zhàn)死的。
(5)只有莊親王才會通過蕭海波知道虹螺山,才有招兵買馬的傳說,也只有莊親王是于太原被慈禧賜死的。等等等等,所有這些,只有留待今后慢慢地考察吧。
問:從宋氏形意拳的角度。您如何看待中央電視臺的武林大會形意拳賽?
答:電視播的形意拳賽,我沒有趕上時間坐下來看,只聽周圍人們說了說,因而我對此說不出什么。不過,在這里我想介紹一下30年代前后宋氏形意拳幾起對抗時的情景,以饗讀者。
李旭洲先生在山西太谷尚未出師門之時,一位自西南山林的女僧來訪宋氏掌門人宋虎臣老先生。來訪者到了客堂一說明來意,滿座愕然!因為武林交往久有戒律,“耄耋、少兒和女流,不可輕視”,一時間虎臣老先生還稍有遲疑。女僧言罷已走到庭院中恭候,李旭洲當時見狀,立即迎上前去,恭言“容小輩先陪您活動活動腿腳”,女僧婉言說“我先請教老先生,回來再陪小師父走一走”。這樣的再次謙讓,二讓之后即將三讓,李旭洲突然發(fā)話“請接手”,一路鉆拳連沖女僧,女僧來不及還擊只有節(jié)節(jié)撤步連手掩面,就這樣一氣兒由院落中間逼到邊緣,李雖拳未擊中,但也擦到女僧耳際發(fā)末(女僧為帶發(fā)僧人)。女僧情景極為被動劣勢,只得說“后會有期”而去。
上舉事例要說明的是,宋氏形意在二人對抗時,究竟如何體現(xiàn)本門拳法及其功力。
常見的形意鉆拳是,前后手,前后步,前手大臂前平舉,肘略低于肩,小臂握拳指向對手口鼻(小臂與大臂略大于90度角);后手圈攏握拳置于臍前或腰隙旁。這是所謂“順步鉆”,也有后手鉆出,前手回攏,稱作“拗步鉆”。
現(xiàn)在,談一下李旭洲和女僧的一人鉆一人化解是怎樣做的——按李當時所學,正是宋世榮長子宋虎臣掌門的時候。
(一)進手成拳,難撼其堅
李氏交手,在他于1958年前未形成“周身反彈”之時,已是在迫近對手受擊部位時,連連閃動著幾個拳式,或鉆或劈等等,這是我們后來稱作“動作無形”的原基,即一身五體各部位同動,所以看不出手、腿是如何做成拳式的。出手成拳時,剎那間五體如同鋼架,因而對手無此功力者是碰不動的。其實女僧確是不凡,李氏進手至少有五、六個跟步,雖然拳頭掃及女僧耳鬢發(fā)末,但她終究是化解開了,沒有整體近于同動是化解不了的。
從這個事例可見,如果一個練者,平時打拳看來好像有力、有氣,可是臨到二人對打起來,什么拳式都不見了,就像街頭婦女打架一樣,推推搡搡,再不就是兩臂并攏起來向旁悠擋。這樣只能說明一樣問題,那就是所練的拳法并沒有傳統(tǒng)武藝應有的含量。
(二)變手無間,不空中線
李旭洲向女僧進手鉆拳是左右手連續(xù)交替前進的,這里的問題是,左手(當時是先進的右手鉆)如何進、怎樣進?右手如何撤、怎樣撤?如果撤右手,毫無拳法含量,輕易地一回手,女僧必然乘虛而入(以其功力顯然),左手就談不到前進地。當時李是右手鉆的拳式如撐重物,左手鉆到位時(注意宋氏后手位置是在前手肘手之間活動的),右手鉆的拳力才換下來,左右手如抽梁換柱般相似,并且左手出拳的路線由心、口和拳點在前位相交。這樣,古槍法和明代《內(nèi)家拳法》所謂的“三尖要相照”就體現(xiàn)出來了,所以人體正中線不空,對手打不進手來。這是一個事,同時,對手雖然化解過去的右手鉆,立馬又被李的左手鉆頂上,所以逼的對方緊忙了又忙。
(三)變化節(jié)奏,打拳見點
節(jié)奏對于引起、帶動人的舉止,有很強的激發(fā)作用。僅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傳統(tǒng)武術的若干名門名家,每遇現(xiàn)代打法,一照面時看到對手的跳動待發(fā),也都隨著跳動起來。試想,那些名家名手從未練過跳動待發(fā)的動作,臨場臨時跟著對手的節(jié)奏做,豈有勝算之理!
再佐證一個軍事上的事例,好的機槍射手,講究的是打點射,即“噠!噠噠!噠噠噠!”如果一味地連射,命中率較低。節(jié)奏就是為了提高控制力。
李旭洲當時向女僧連進的鉆拳,左右手即是像機槍“點射”打法,所以女僧一路后退處于劣勢,多虧她確有功力,否則早被擊中了——上世紀1945年美軍先入天津時,李旭洲一度與美軍兵營拳擊手交流,李氏的上劈拳加虎抱頭應對拳擊連擊時,就是連同步法的锨、鏟、頓、炸和手法一起“點射”獲勝的。
問:據(jù)筆者所知,您為推廣盧氏結構,曾向周總理上書,能否對此做一回顧?
答:1968年1月1日至8日,我和我愛人孫潔去了勞動人民文化宮的接待站每日下午四時各大局匯總處,一位楊姓首長接下了我們帶去的書面材料(材料簡述傳統(tǒng)武術中有超越現(xiàn)代的東西和為此與國家主管方面的往來經(jīng)過),當時告知還須上交一位苗姓首長才能將材料交到主席和總理。2至7日,該處辦公室?guī)状蔚卦儐柫宋覀兎蚱薜囊螅覀冎皇瞧惹邢M麌翌I導人知道此事,別無他求,同時也被告知了國務院和各部委的辦事手續(xù)和聽候材料上交的信息。1月8日,苗姓首長安排了總理接見我們夫妻二人,幾分鐘的時間,我們表達了希望總理知道此事的心情,總理極其親切地安慰了我們并給以極大的鼓勵1
1973年以前,本人又給總理上了一封長信,內(nèi)容指出武術歷史須有前后期之分,前期忙于“外部之事”(毛主席《體育之研究》用語),后期進入了“內(nèi)部之事”(出處同前),并說明本人的體驗、研究和兩代人的活體再現(xiàn),這個“內(nèi)部之事”已有了“五大要素”的形態(tài)可證了——1973年國家主管方面首次推出了形意和八卦兩個拳種,不久又推選了與國家套路別具特點的幾個拳種,也制訂了評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