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后反思 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是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實施的 ,它以教師和學生的“思 ”為核心,以全體學生“學會”“會學”為目的,教師通過反思來調整教學,學生通過反思來調整學習,并強調“思”與“練”的結合,通過補救性的訓練來解決存在問題 ,從而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對于課堂上的精彩和不足,如果用心去回顧,勤于梳理、總結,對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有利的。
一、語文課后反思什么
語文課后反思主要是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教學的結果如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是否學會了學習?因為“教會”不只是提供給學生某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學習,而且應設法讓學生多體會和感悟,引導學生總結對他們自己適宜的學習方法,這一階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
二、怎樣記錄課后反思
寫課后反思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1.記成功的經驗。每上一節(jié)課,對自己選擇的教學方法,設計的課堂結構,教學中的各項目標,教學內容等及時總結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2.記學生的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可能超出教師的備課范圍,有時想出的方法比教師預想的要多、要新。及時記下學生的這些創(chuàng)新的閃光點,就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去創(chuàng)新,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3.記學生的質疑。教師應及時記下學生的疑問,由此進行判斷和分析,找到學生產生質疑地方根源,不同層次地進行輔導,給他們解疑答難。這樣有利于因材施教,對教法的改進、質量的提高都是很有好處的。4.記教學中突發(fā)事件的處理。如何處理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是體現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及時記下教學應變的案例,就能不斷積累和提高課堂教學中的應變能力,把每一節(jié)課上好,不會出現尷尬的局面。5.記教案的修改。根據實際情況,課后及時回顧教案的成功和不足,弄清哪些地方需要作調整和修改、補充,從而進一步完善教法。6.記失敗的原因。古人云:“失敗是成功之母?!比裟苡浵率〉脑颍皶r總結失敗的教訓,一定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反思性總結的內容應客觀、真實、實用。特別是反饋意見,更應客觀公正。我們在進行反思性教學實踐時,要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義。反思的目的是完善自我,而非應付檢查。所以,反思性總結的內容要真實,要有感而發(f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二忌空泛冗長。反思性總結應寫得詳實、具體、準確,不應泛泛而談。三忌失真失用。教師只要勤于記錄、總結和梳理教學中的精彩和遺憾,課后及時回顧,就能寫好課后反思。自己撰寫的反思記錄應常翻、常研,做到溫故知新,讓精彩再現課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
(作者單位:貴州遵義縣永樂鎮(zhèn)驪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