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目前在全國陸續(xù)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度的延續(xù)和豐富。這項改革,對于增加農民收入、維護國家生態(tài)安全和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本期百姓焦點欄目特將鏡頭對準江西省武寧縣長水村的林改,告訴您他們的林改是如何給林農們帶來實惠的。
巍巍武陵巖松茂林密,清澈長水源連綿不絕。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zhèn)長水村坐落在群山環(huán)繞之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給這個林竹深處的村莊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記者走進這個江西林改中的普通村莊,感受到那山、那水、那人所迸發(fā)出的活力。
林改讓環(huán)境美起來了,村民經濟條件好起來了
長水村是個林區(qū)村,全村近2000人,山林面積有0.83萬公頃,其中有毛竹林0.26萬公頃。人均只有467平方米(7分)地,而人均林地有4.6公頃(70畝)。一進村,就看到村民們在竹山上砍草管護。踏著雨后并不泥濘的山石路,我們來到三組張友斌家里,聽他和侄子張宿松講集資修路的故事。
2004年9月,長水村開始林改時,在外打工多年的叔侄二人先后回村了。1983年,他們雖然也分到過山場,但沒有林權證,權責不明,無心經營,一直在外闖蕩。這次拿證后,心里踏實了,便全力以赴投入自己的山場?,F在,竹木價格大幅提升,一根33厘米粗的毛竹賣到十二三元,比林改前增收六七元。于是,他們把零星的竹林變成了成片的毛竹園。但由于山場沒路,請人扛一根毛竹下山就要用五六元。去年8月,叔侄倆和本組盧位勇合計3家投資修路,最后發(fā)展到28家參加,修路25公里,投資近50萬元。
今年4月,這條石子路全部修通了,砍一根竹子運到路邊,只要1元左右了。張宿松花4萬元買了一輛農用車,做起了毛竹運輸,目前買車的成本已經收回,他準備再買兩輛車,成立個車隊。張友斌29.3公頃(440畝)竹林,去年收入10萬多元,修路花了4萬多元。他計劃今年再花幾萬元改造低產毛竹林。盧位勇為修路投資近3萬元。他說,這是一條多用的路,可以運竹木,還可作為撲火、防盜的機動道,4米寬的路把山隔開,也是一條防火帶,以后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解析 林區(qū)的道路過去都是鎮(zhèn)村兩級組織修建。現在,林農分到山,賣竹子有利可圖了,為減少運輸成本,自己出錢修路的積極性高了。目前,江西林農得到的實惠,主要來自江西省在林改中把利益不折不扣讓利于民。2004年江西省19號文件規(guī)定,取消木竹農業(yè)特產稅,取消市縣鄉(xiāng)村出臺的所有木竹收費項目;確定了育林基金平均計費價格;規(guī)范增值稅征收范圍。2006年,江西省林業(yè)政策性讓利就達14.6億元,林業(yè)稅費負擔由林改前的56%下降到現在的12%左右。也就是說,每立方米木材可賣到700元,林農只要交育林基金72元/立方米、檢疫費2元/立方米,還有人工費,總計180元,剩下的四五百元就是自己的了。
林改解決了長期的山林權屬糾紛
在長水村,由于歷史和自然的原因,再加上1983年“分山”時的粗放操作,導致長水村山林出現了“有山無證、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等現象。村支書余錦冰名下的2.6公頃(40畝)山場一直存在糾紛。由于他這次主動將山場退了出來,該組與其他組另外4公頃(60畝)林地的糾紛也迎刃而解。他說,自己在村里當書記20年,如果不妥善解決此事,怎么給別人做工作?
在此之前,經過余錦冰和其他村干部先后十多次上門做工作,并發(fā)動親戚和左鄰右舍勸說、查找有關材料等辦法,解決了三組杜修華、余孫福20年前由于山林界址不清造成的矛盾。余孫福指著家對面自己那片郁郁蔥蔥的山林說:“我的山場面積小些,但林子好,余書記他們多次做工作,我也想通了。不然兩家的山都分不了,恐怕連親戚都做不成了?!?/p>
解決大量復雜的山林糾紛,僅靠幾個村干部是不行的,長水村的群眾還總結了一套辦法,就是“重證據、擺事實、互調換、講感情”,即尊重事實,講一點感情,作一點讓步,對管理不方便的山場進行調換。通過村民理事會的調處和林農的親自參與,全村林改期間共調處98起,涉及山林面積183公頃。
解析 山林權屬糾紛是影響農村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江西省曾明文規(guī)定,權屬有爭議的山林暫不納入林改范圍。沒想到,這條規(guī)定也成了化解矛盾的催化劑:矛盾雙方迫切要求解決糾紛,盡早拿到林權證獲得收益,誰都不愿錯過這次林改的機會。江西省對歷史遺留的6.66萬起山林糾紛進行調處,調處率達94.3%,充分體現了江西省林改重大問題讓群眾自己決策、自己處理的特點。
以前,采伐指標爭著要;現在,采伐指標爭著讓
在長水村,還聽到一件新鮮事:過去難得的采伐指標,現在一些人卻不要了。在村委會公示欄里,張貼著今年全村采伐指標的第一榜公示,把指標分到組。村委會主任盧位坎說,第二榜公示就到戶了。記者問了幾個村民,他們今年都沒有要采伐指標。六組的何遠光、盧咸生等曾建議,鎮(zhèn)政府要少下達木材采伐指標,甚至自己主動不要木材采伐指標。問起此事,78歲的老村支書何遠光有些激動。他說,木材成林一般很慢,而竹子四五年就可以采伐了,應該多取竹少伐木?,F在“山下是糧倉,山上是銀行”,讓木頭在山上長,有空的地方還要造林。為了子孫們,讓山林常綠。
現在,林農對自己的林木都有盤算。他們說,過去賣林難,現在指標到戶有了保證。賀方春準備兒子結婚時再要采伐指標;余孫福想讓木材再長幾年,有了好價再出手;張宿松還計劃發(fā)展山莊旅游,把“砍樹”變“觀樹”。因此,讓出采伐指標也就不足為奇了。
解析 江西省林改放活經營,就是改革木竹采伐的管理制度。采伐指標實行“前置監(jiān)督制約、兩榜公示、雙線運行、確保到戶”。林農可直接申請,符合條件的即審即批。九江市還制定了對成熟人工林、對采伐地恢復好的、對從未采伐過的、對困難急需用錢的以及造林大戶“五優(yōu)先”的采伐原則。通過這些操作,確保了林農對林木的處置權,獲得了收益權。(《農民日報》記者 林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