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斗菜屬菊科,別名蜂斗葉,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完達(dá)山和小興安嶺,為當(dāng)?shù)靥胤N山野菜。我國和日本利用其具有特殊香氣的葉柄和初出土的花莖作辛香料食用,可清炒、肉炒、涼拌、作餡,也可水煮罐藏、糖漬,其罐頭食品近年來大量出口日本。蜂斗菜全株還可藥用,有健胃止咳、潤肺、消炎等療效,具有消腫、解毒、散淤等功能,可用于治療毒蛇咬傷、癰癤腫毒、跌打損傷。
植物學(xué)特征
蜂斗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紫色,有莖節(jié)。葉柄多肉,圓柱狀中空,長60~80厘米,最長達(dá)1米以上,粗1.4~1.9厘米,每叢可生葉柄6~8個(gè)。葉基生、腎形,直徑18~22厘米,基部耳狀心形,掌狀7~8淺裂,具掌狀脈,葉背具白色蛛絲狀茸毛。春季地下莖先長出花序。蜂斗菜為雌雄異株,雌株花為總狀聚傘花序,初期淡粉色,后期白色;雄株花冠筒狀、黃白色。種子為瘦果,線形、黃褐色。
生物學(xué)特性
蜂斗菜既耐高溫又耐寒,根莖耐寒力強(qiáng),地下莖可在地下安全越冬,生長適溫為17~24℃。對(duì)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在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旺盛。屬弱光型蔬菜,要求田間保持土壤濕潤。
栽培要點(diǎn)
1.蜂斗菜可用種子直播、育苗移栽和地下莖分段繁殖。直播以種子采收后1~20天為最佳播種期,播后出苗10天間苗,20天以后定苗,株距10~15厘米。
2.施肥以有機(jī)肥為主,化肥為輔,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3.當(dāng)葉柄長到20~40厘米時(shí),鮮嫩狀態(tài)即可采收,用手捏住葉柄從基部掰下即可。以后隨長隨采,9月份后就不再采收。播種當(dāng)年基本不采收,種植一次可連續(xù)采收10年以上(彩圖參見77頁圖2)。(遼寧省撫順市農(nóng)科院 陳繼忠 王成珍 郵編: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