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采用作文訓練及批閱的方式,對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程度有很大的影響。本文從實際教學效果出發(fā),總結出了“訓練批閱六步法”,其中“審題立意”的專項訓練及提綱、草稿的修正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準確把握文章主旨能力的提高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作文訓練;比閱;教學
我在長期的作文教學過程中,經(jīng)過艱苦的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自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現(xiàn)簡介如下,以求得同仁的批評指正。
第一步,先公布寫作材料或標題,并提出寫作要求。
第二步,進行審題(審材料)、立意專項訓練。
因為正確把握材料主旨,恰當?shù)姆治稣莆諛祟}的中心是寫好一篇作文的基礎。而對于多數(shù)學生而言,審題經(jīng)常是其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我曾經(jīng)讓學生寫過這樣一篇作文:
閱讀下面材料,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子800字的議論文。
在眾多的應聘者中,年輕的丁格被選中了。老板解釋為什么選擇丁格時說:“只有他帶來了許多介紹信。他在門口蹭掉腳下帶的土,進門后隨手關上了門,說明他做事用心、仔細。當看到那位殘疾老人時,他立即起身讓座,表明他心地善良、體貼別人。進了辦公室他先脫去帽子,回答問題干脆果斷,證明他既懂禮貌又有教養(yǎng)。其他人都從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書上邁過去,而只有他俯身揀起那本書,并放回桌子上。這不是很好的介紹信嗎?”
有的學生確立的觀點是“應該從小事做起”,“要注意文明禮貌”,雖有聯(lián)系,但對應不準,扣題不嚴,或偏,或不當。針對這種情況,我讓學生展開討論,圍繞觀點從材料中找依據(jù),同時加以點撥:注意綜合丁格的各種表現(xiàn),以及這些表現(xiàn)所反映的人的思想品質。經(jīng)過討論、思考,有的學生擬定為“注重素質,把握機遇”,這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材料的主旨。不經(jīng)過強化審題的訓練,往往導致作文的“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三步,列提綱,打草稿,然后找部分有代表性的學生(水平在上、中、下者)閱讀個人所寫文章草稿,師生共同討論、發(fā)言,提出問題,加以糾正,重新起草、修改。這也是很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仍以上面那則材料作文為例,盡管在審題立意過程中求得了認識上的統(tǒng)一,但在寫作的過程中仍有偏離中心的現(xiàn)象發(fā)生。比如有個學生的作文題目是《重素質,抓機遇》,其觀點是“注重個人素質的提高,是把握好機遇的關鍵”。但在論證過程中,他又談到了逆境對人的作用,并以張海迪為例,在分析時他還認為“張海迪不是很注重個人素質的提高,不是注意把握機遇實現(xiàn)個人價值嗎?”他忘了材料的限制,忘了材料所表達的中心,因而出現(xiàn)了游離現(xiàn)象。因此,打完草稿之后的閱讀、討論,對于真正寫好一篇文章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步,同桌之間互批作文。批前提出要求,確立有關標準。批改完后,讓學生找出優(yōu)秀作文和問題較多的作文,當堂再閱讀,再分析,看批改分析是否得當。
第五步,教師將學生批改的作文收上來,重新翻閱審批,指出學生批改過程中的問題,進一步找出優(yōu)、劣作文。
第六步,講評本次作文寫作、批改情況,指出哪些學生寫得好,改得好,哪些學生存在什么問題,一一加以明確,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共性的經(jīng)驗,找出不足,并以此明示全體學生,使人家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
該做法雖然有時比起傳統(tǒng)的全批全改還要費勁,但與以往的方式相比,效果卻要好得多??梢哉f,這種訓練方式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訓練一次所取得的效果超過一般寫作的二到三倍。因此,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