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議論文難寫,難就難在論據(jù)的選擇與排列。論據(jù)的深度,決定了文章的高度??忌鷳?yīng)注意生活素材的積累,鍛煉思維的縝密與深刻,合理選擇論據(jù),使文章升格。
【關(guān)鍵詞】議論文;論據(jù)
提起作文,常聽學(xué)生叫苦連天,特別是一寫議論文,往往是空話連篇、膚淺無物。同學(xué)們常說:“好文章沒少讀,名著也曾瀏覽,十七八年的學(xué)生生活也不算太貧乏,可這800多字的議論文,確實難寫!為佐證論點,我們苦思冥想找到的論據(jù),老師常說不夠典型,且不給高分。典型!典型!寫一篇議論文,什么樣的論據(jù)才算典型?”
我以為,一篇議論文的論據(jù)應(yīng)是最能說明本文觀點的事例。在證明觀點時,論據(jù)應(yīng)該是最具說服力的,特別是那些新鮮典型的事例材料。那么哪些事例才算是最能說明本文觀點、最具說服力呢?這要看我們所寫的是什么樣的文章,所要說明的是什么觀點。
如要寫一篇“實踐出真知”方面的文章,我們就應(yīng)對自己所學(xué)過的知識,所積累的材料進行歸納整理、篩選排序,經(jīng)梳理排序后:
1.一般道理: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
2.自身體驗到的:冰是涼的,火是熱的,黃連是苦的,蜂蜜是甜的,嚴冬是寒的,酷暑是熱的。
3.我們學(xué)過的小馬過河的故事,教材中《小石潭記》、《石鐘山記》、《游褒禪山記》、《老殘游記》、《水經(jīng)注》等,皆為實踐的結(jié)晶。
4.李時珍嘗百草,瓦特發(fā)現(xiàn)蒸汽的沖擊力,牛頓發(fā)現(xiàn)地球的吸引力,第一個吃西紅柿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等。
5.理論論據(jù):陸游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等等。
經(jīng)過排序篩選(主要是大腦的思維活動),以上五組論據(jù)中,能選入文章中任何三組都能得高分(只就文章論據(jù)是否典型和能否打動閱卷人方面而言)。如只選第二組或只選第一組,那文章肯定得不了高分,因為他沒有站在歷史和理論的高度,對“實踐出真知”的歷史作用和意義認識的還不夠到位。其實,行文者選擇事例的過程,也是他們對主題認識逐漸提高的過程。對問題內(nèi)涵認識越深刻,選擇事例材料的典型性就越強,而它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意義也就越明顯,文章的中心也就越明確。所以說,考生在寫議論文的過程中,應(yīng)注意選擇好那些最具典型性的事例材料,因為它能體現(xiàn)作者對事物的認識的高度,使你的文章處于高層次高度。
再如:要讓我們寫一篇關(guān)于“位置”的文章,經(jīng)審題分析,“位置”這個標題旨在讓同學(xué)們認識位置與價值的關(guān)系,怎樣正確認識一個具體的位置亦即怎樣來正確認識空間位置與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關(guān)系。同理,確定好主題以后,接下來就是選材的問題,打開文件夾,在材料庫中查看有關(guān)資料:歷史方面的、現(xiàn)實方面的、人才方面的、自然方面的、動物方面的、植物方面的……然后再對這些材料進行歸納、整理、篩選、排序:
1.韓信的位置是劉邦那里,杜甫的位置是人民中間及草堂里,李冰父子的位置是都江堰,蒲松齡的位置是自家門口路邊的小茶館里,曹雪芹的位置是北平西郊的破草屋內(nèi)……
2.錢學(xué)森的位置是中國,楊利偉的位置在太空,姚明的位置在籃球場,劉翔的位置在百米跨欄的跑道上。
3.駝的位置在大漠,虎的位置在深山,鷹的位置在長空,魚的位置在水里,蜘蛛的位置在墻角和樹枝間,蜂的位置在花間和蜂箱里,蟻的位置在樹和地上的蟻穴里。
4.迎客松的位置在黃山,適合作梁的直木的位置在房頂,適合作犁的彎木的位置在田里,梅花的位置在枝頭,蓮藕的位置在淤泥。
5.金子的位置在搶眼處,石子的位置在墻壁或路基。
6.理論:我的位置是社會需要我的地方,我將在那里實現(xiàn)自身價值。
經(jīng)過篩選排序,以上五組事實論據(jù)中,能任意選入文章中三組甚至兩組(當然也不只限于這五組所包括的事例和材料,只要相同或相近均可)文章的高度就自然而然的顯現(xiàn)出來了,自然也就能得高分了(仍只就材料的典型性而言)。因為它代表了作者清晰而又開闊的思路和對該問題認識的深度與廣度。反之,如拋開這類典型的材料,只講一些無關(guān)痛癢的司空見慣的瑣事,或只講一些誰都懂、誰都會說的空理論,肯定得不了高分。因為他對“位置”理解的膚淺。
我們選材的標準當然是既典型又新穎,但如果無典型新穎的或有材料可一時又想不起來,那該怎么辦?切勿亂了方寸,先打開文件夾,查找我們材料庫中那些耀眼的人物和事件,從那里或許能找到一些我們所急用的東西,因為那也是我們多年積累的精神財富的一部分,從那里我們也許能找到靈感。如舍棄了那些歷史長河中閃光的人物事件,而另外再到別處去搜腸刮肚或苦思冥想地捏造一些材料,實在是太吃虧。
如2005年高考全國話題作文:《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若要寫成議論文(其實適合寫成議論文),其論據(jù)應(yīng)找:
1.諸葛亮的空城計,勇于臥薪嘗膽、甘為夫差當馬前卒的勾踐,能忍胯下之辱的韓信,受宮刑而無慍色的司馬遷,宋楚瑜和連戰(zhàn)的訪華,體操王子李寧的成敗,雅典奧運會上的劉翔,2005春節(jié)晚會上的邰麗華,輪椅上的霍金,在猶太人面前不下脆的施羅德,參拜靖國神社的小泉等。
2.電燈的發(fā)明,飛機的騰飛,太空之旅等。
3.龜兔賽跑的故事,可可西里山谷萬丈峭壁邊,面對死神的那只雄性藏羚羊。
4.河蚌體內(nèi)那粒變成一顆璀璨奪目的珍珠的沙子,山崖上長成一棵參天青松的那粒松籽。
5.事理:看似精明的人常常做出令人不齒的傻事,貌似愚鈍的人,往往做出令人驚嘆的成就……以上五組人、事、物、理材料,都能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如拋開這些,只選自己身邊的父親、母親、同學(xué)、朋友等細事瑣憶,若無較高的語言表達功底,就會使文章遜色許多。
再看一下2006年高考全國卷Ⅰ材料作文:牧羊人和他的孩子對烏鴉抓山羊的不同看法。
此題如果寫成議論文,較典型的材料有:螳臂當車,臨江之麋,東施效顰,逆游之魚,及被摔的頭破血流的高空飛人表演者等等。若把這些材料組裝進自己的文章內(nèi),鑲嵌在合理的位置上,肯定能使文章增姿增色,高度挺拔。
每一個作文考題都有一個中心命題點和恰當?shù)倪x材面,命題者絕對不會讓我們脫離歷史和學(xué)習(xí)生活現(xiàn)實,去憑空捏造一些事件和人物,或空發(fā)一大通議論而結(jié)束全文。他是要通過我們考生對該命題的分析、認識、總結(jié)和思想的發(fā)展提高的全過程,來透視考生的思想境界和才氣的。因此,在對待選材這個非常搶眼的點上,我們的考生應(yīng)該是慎之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