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學生識記古漢語文化常識是語文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這里列舉現(xiàn)行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的相關古漢語官職變用詞語,供廣大中學生在閱讀時能更好的辨認和識記,以增加文言常識,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
關鍵詞:古漢語;官職詞語;變用
現(xiàn)行教材中,有許多表示官職任、升、降、調的文言詞語,為幫助讀者識記這類詞語,特把它們歸納如下: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職
①拜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除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除”是去舊職授新職。(《〈指南錄〉后序》)
③授賈雨村授了應天府。(《紅樓夢》第四回)
④賞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傳》)
說明:“授”從授予印等物而來,“賞”從獎勵而來,有賜予官職、爵位義。
⑤封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⑥贈贈謚美顯,榮于身后。(《五人墓碑記》)
同是君主授予,生時為“封:,死后為”贈?!狈狻耙灿杏糜谑谟柰恋胤矫娴?,如“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六國論》)。
⑦通籍通籍后,俸去書來。(《黃生借書說》)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守”為任命,意為“任……太守”,同理,“總督兩廣”即“任兩廣總督”。
(二)表示提升官職
⑨升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旋升寧夏道。(《譚嗣同》)
⑩遷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張衡傳》)
說明:“遷”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調動講的,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也有作降職遠調的,如“遷客騷人”(《岳陽樓記》)。
{11}擢奏對稱旨,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
“擢”為提升,“超擢”為破格提升。(《譚嗣同》)
{12}陟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陟”本為上升之意,此處為提升(官職)。(《出師表》)
(三)表示降(貶)低官職
{13}左遷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
{14}謫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15}遷謫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琵琶行》)
{16}放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17}出官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說明:古代,右表示高貴的位置,左表示較低的位置,故“左遷”為貶官降職;“遷謫”側重于“謫”,即降官遠調;“放”有流放、放逐義,從色彩上講,是貶職;“出官”是貶職調離,而“出為河間相”(《張衡傳》)的“出”為出任(地方官)
(四)表示一般調動
{18}徙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張衡傳》)
{19}調婿竟不調。(《記王忠肅公翱事》)
{20}改后公改兩廣,太監(jiān)泣別。(《記王忠肅公翱事》)
{21}轉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張衡傳》)
說明:“徙”是遷移之意,此處引申為調動;“改”為改換、調換
(五)表示辭官
{22}辭輕辭古之天子。(《五蠹》)
{23}讓古之讓天子者。(《五蠹》)
{24}乞骸骨上書乞骸骨。(《張衡傳》)
說明:“辭”是辭退;“讓”是禪讓;“乞骸骨”,年老而申請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