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品鑒了四句寫月極具代表性的詩句,挖掘了詩中“月”這一意象的深刻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頌月;賞月;向月寄意;詠月懷人
在中國古典詠物詩中,詠月的作品大概是最多的。詩人們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境,以不同角度引發(fā)出豐富多彩的詩情妙思,傾吐了無數(shù)頌月佳句。
塵匣元開鏡,風(fēng)簾自上鉤。
——杜甫《月》
圓月似鏡,缺月如鉤,這是大自然最直觀的形象,所以在詠月詩中詩中用這兩個喻象來寫月的很普通。杜甫這首《月》,雖用前人熟知的喻象,但前面用“開”、“上”兩個動詞,化靜為動,并帶有擬人意味?!皦m匣”比喻黑暗中的山脈,而朦朧夜色和云霧被視作天堂的“風(fēng)簾”,承接上聯(lián)“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句,詩人把偌大宇宙當作一座閣樓,那“山吐月”仿佛是閨閣中打開了塵封的鏡匣,而缺月又像是懸掛風(fēng)簾的銀鉤,這些意象處處暗示著一種閨閣的特點。那“塵”字又透露出某種死寂凄涼的感覺,使人想見一位孤寂無奈的閨婦無精打采地開啟塵封的鏡匣,而又無心梳妝,去鉤起久閉的風(fēng)簾。明寫月,字里行間卻深藏著一個人,一股濃濃的情。自然引出下聯(lián)“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原來詩人是將月當作嫦娥的妝鏡來寫的,構(gòu)思巧妙。
云破月來花弄影
——張先《天仙子》
這一詠月名句更是字字千金,相互關(guān)合,無一虛設(shè)。七個字包含云、月、花、影,以及無形的風(fēng)等豐富的意象,巧妙地運用動詞“破”、“來”、“弄”,將這五種形象融為一體,互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朦朧的春花秋月圖。以構(gòu)思上看,只有“云破”,月才能脫云而現(xiàn),只有“月來”,花兒才能起舞弄清影。天上月移云飛,地上花影搖曳,又暗示出有輕風(fēng)吹拂。這三個動詞使寧靜的月夜春情蕩漾,尤其是一個“弄”字,寫花最傳神,她仿佛踏著和煦春風(fēng)的旋律,婆娑起舞,月影自憐,大有“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的意趣,通過花影弄姿的動態(tài),描繪出月色的詩情畫意。
句中的“影”字也十分妙,含蓄地寫出一種朦朧美。由影狀花,別有情趣,極切月下賞觀之意境。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這則詩句從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抒發(fā)疑問和探索的感慨,表明對人生命運的關(guān)注。
張若虛關(guān)注的不是自然月的盈虛圓缺,而著意于人類自身的命運的觀照。詩人面對醉人的春江花月,聯(lián)想到不斷更替的人類,引發(fā)出這幾句疑問和感嘆,包蘊著深刻的哲理。從個人來看,生命是短暫的,往日最早見月的人已不復(fù)存在,所以有“何人初見月”之問;人類的起源是有端頭的,但誰能判定其具體時間呢?故有“何年初照人”之問。
張詩著眼于整體的、繁延的人生,以人與月對比,人與物的位置先后不同,感嘆“人無窮”而月“只相似”,表明自己重人而輕物的達觀人生態(tài)度。于是,下文自然轉(zhuǎn)出江月待人的奇想:“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庇谩八汀迸c“待”相對,形成明月多情而江水無情的鮮明對比,暗喻人生旅途的坎坷,人生就像滔滔長江,曲曲折折一往無前,充滿期望而轉(zhuǎn)眼即逝。因此,人生是希望與失望的斗爭,是追求與痛苦的交戰(zhàn)。
李白的《把酒問月》顯然受到這幾句的啟發(fā),其中有“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也是以問月引發(fā),所嘆與張詩相似。
這種向月寄意的構(gòu)思直到三百多年后的辛棄疾手中才有了新突破,他在《木蘭花慢》詞中用設(shè)問吟道:“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一反前人寫“待月”,別出心裁地寫送月。奇問中大膽想象,猜測此處月落于彼處,當有另一世界看見月亮東升的情景,這一奇想在他三百多年后才由哥白尼等證實。他當時雖然不可能理性地認識到這個自然規(guī)律,但大膽奇想而近于科學(xué),表現(xiàn)出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令后人嘆為觀止。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diào)歌頭》
《詩經(jīng)》率先開辟詠月懷人的先河:“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碧迫藦埦琵g受之啟發(fā),寫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千古名句,在詠月詩系中形成一種借月抒思情的傳統(tǒng)模式。
蘇軾的這首詞是抒寫對他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當時他政治上遭迫害,和親人多年不能團聚,面對“悲觀離合”而“長向別時圓”的明月,詞人沒有陷于消極悲觀,而是傾吐出這兩句美好的祝愿,表現(xiàn)詞人達觀的思想。上句祝愿彼此健康長壽,友情長存,總有相見之時;下句是說即使暫時不能見面,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千里之外能共賞這美麗的月色也不失為一種安慰。從形象上說,雖隔千山萬水,但異地而月同,共受一輪明月?lián)釔郏恰疤煅娜舯揉彙钡男蜗髮懻?。彼此同鑒明月,恩情融于月色,兩心默默溝通,自然會使渴念親人的心得到些許滿足。這兩句道出了一切受別離之苦的人們美好的意愿,無論弟兄姐妹,還是朋友情人,一切懷離愁別苦的人都可用表達自己的思念。其中包含了“相見時難”的痛苦,和無可奈何的惆悵,也包含了相互真摯感情溝通的慰藉,和對未來滿懷良好祝福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