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雖然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教育要有愛心”。當教師的應該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只去教書而不去育人,對學生無益。教育學生尤其是后進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得到的,需要靠教師的愛心加耐心,從一件小小的事上去感染以及教育學生。如果教師能做到“可親”“可愛”“平易近人”,對學生尤其對后進生來說影響是非常深的。如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它何以動人?中心就是充滿愛心。影片感動的不僅僅是億萬觀眾,而是一個民族。教師的職業(yè)雖然平常,然而總是有一些不平凡的東西讓人感動。
教師應該這樣認識:不是所有的后進生的都是智力不如人,而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使他落下了功課,心理上存在著害怕學習的陰影。教師需要多給他一些關心,多給他一些努力,增強他的信心。促進一個優(yōu)秀學生固然可嘉,可是改變一個后進生更讓人感動。因為教師拯救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生,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的幾代人。當代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就有這樣的認識:教師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yī)生診病一樣。醫(y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癥中才能提高醫(y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后進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唯有平易近人,學生才會親近你;唯有教師具有愛心,學生才會接受你。不總有一句俗話嗎?“愛屋及烏”,學生喜歡你,才對你的課程感興趣,也愿意接受你所講的知識。
當然,后進生的轉化是多途徑的,不一定非要把他轉化成學習上的優(yōu)等生。在當今多元化的時代,不可能也不應該用一把尺子來衡量一個人的成長與成才。教師必須有耐心和愛心,通過多種手段來促使他們向前進。后進生的轉化需要條件,學校應該大力發(fā)展特長教育,為后進生的轉化提供廣闊的空間和可能。
教師必須愛護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由于種種原因,后進生往往有一種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對老師時時戒備,處處設防,只有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達到心理相容,后進生那封閉的心扉,才能向教師敞開。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更多愛,即偏愛他們,用“愛”點燃他們心中自尊和進取的火種,引導他們一步步上進。造成后進生后進的原因很多,教師要因人而異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在生活上問寒問暖,學習上耐心輔導。關心后進生,還應依靠集體的力量,如讓優(yōu)等生與他們結對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例如有個三位學生,由于家庭的原因,學習上一直不專心,一次居然合伙打傷了別人。教師仔細分析了他的心理,找他談話,對他生活和學習上的事情予以關注。雖然他的成績仍然不夠好,但是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事情的時候還找教師商量和討論。
課堂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實際教學中,讓優(yōu)秀生包了,后進生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這部分學生一般是自制能力較差,久而久之,勢必聽課注意力分散,身在課堂,心在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心中有后進生,做到后進生思考后能回答的絕不讓優(yōu)生代勞,同時鼓勵后進生大膽發(fā)言,切忌挫傷其積極性。對一些后進生盯得較嚴,當他們跑神時,總是通過各種方式予以提醒。
由于后進生的學習差,有的品行也不夠規(guī)范,有些教師限制甚至禁止他們參加活動,這樣不但違背教育規(guī)律,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在這種自卑、壓抑的心境中學習生活,就會造成對一切都失去興趣,甚至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應該讓他們參加各種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的興趣特長在活動中得以發(fā)揮,進而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實現(xiàn)自我肯定,鼓起前進的風帆,即使沒有特長的學生也讓他們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有些后進生雖然學習上差些,但從事一些集體活動卻很熱心,而且能做得很好,在班級舉行的元旦晚會和春節(jié)文藝晚會上都有比較成功的表現(xiàn),他們在這樣的活動中找到了自信和價值。
后進生雖然缺點多,但他們也同樣希望得到同學們的尊重和老師的表揚。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在他們獲得成功時及時肯定,衷心祝賀。后進生與其他學生做了同樣的好事,取得同樣的進步,教師應優(yōu)先表揚,借此增強其自尊心,確立其自信心,使其不斷進步,與自己消極行為作斗爭,頑強地向著好學生的隊伍邁進。這樣做,對那些因為某些原因學習受到挫折的較為管用。
同一片藍天下,給后進生一雙翅膀,他就能在藍天下翱翔。當然,后進生的轉化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更容易使人感受到收獲的喜悅。他們不可能全都考上大學或徹底洗心革面,但是都會有或多或少地改變。這些改變,雖然與我們的期望相差甚遠,但足以令家長和老師們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