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已發(fā)表的詞作中,以“沁園春”作詞牌的有兩首,即寫于1925年的《沁園春·長沙》和1936年的《沁園春·雪》。這兩首詞都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比較品讀兩首《沁園春》寫景抒情的特點,會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毛澤東同志寬闊的胸襟、樂觀的精神、遠大的抱負以及其詩詞的豪放風格。
先來欣賞兩首詞的寫景
《沁園春·長沙》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遠望岳麓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湘江,漲滿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船只揚起風帆在江流中飛駛爭渡。作者在一片鮮明壯麗的山水圖上,進一步描繪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仰視,雄鷹在長空奮擊雙翅;俯看,魚兒在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里競相生長,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是一幅濃麗的江南秋色圖,山紅江碧,鷹擊魚翔,寥廓萬里,絢爛多彩,全然不見歷代文人筆下秋景中的那種肅殺蕭條、哀傷慨嘆。
《沁園春·雪》開篇總寫北國雪景,千里大地堅冰封凍,萬里長空雪花飄舞。登高遠望,長城內外,只見一片白茫茫的大雪;黃河的上游下游,頓時失去了往日那滔滔滾滾的水勢。群山像舞動的銀蛇,高原像奔馳的白象,它們飛舞、躍動,好像要和天公比試高低??粗矍靶蹅验煹木跋螅娙私蛔″谙耄貉┖筇烨缰畷r,紅日映照著白雪,大地猶如一個紅裝素裹的少女,將會是多么的嬌媚動人!這是一卷壯美的北國雪景畫,蜿蜒的長城,滔滔的黃河,崛起的高山,廣闊的高原,銀裝素裹中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冬的單調、冬的枯槁在這里一掃而光。
《沁園春·長沙》描南國濃麗的秋色,《沁園春·雪》繪北方壯美的冬景,但畫面都一樣壯麗,意象都一樣壯美,意境也都一樣高遠。一樣的絢麗多彩,一樣的生機勃勃,一樣的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力量。
再來感受兩首詞的抒情
《沁園春·長沙》上闋結尾面對一派勃勃生機的大千世界,激起了詩人的萬端思緒,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闋開始又自然地由上闋的獨自舊地重游聯想到當年“攜來百侶”的“崢嶸歲月”。正當青春年少、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的革命青年,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激清揚濁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糞土不如?!霸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當年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速前進的船只。何等的氣概!這里實際上是對上闋“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革命青年要像當年中流擊水一樣,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風浪中,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任。同時這里又是靈活運用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故事?!稌x書·祖逖傳》說:“逖統(tǒng)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此江?!弊髡呓栌脕肀硎就閭兞⒅靖锩?,改造國家的堅定意志,意味深長,含蓄不盡。
《沁園春·雪》下闋與上闋的博大空間相照應,通覽中華文明史,從“無數英雄”中舉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評說。這幾個人物,從他們對歷史所作出的貢獻,從他們在武功方面的建樹,都可算是顯赫一時的英雄人物,可惜他們在“文治”方面都差了一些。詩人既肯定和贊賞他們的才能,又嘆惜他們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最后用“俱往矣”結束歷史,并發(fā)出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氣吞山河的結語,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斗志。這一腔豪情古今罕見,這一種胸懷難以企及!
兩首詞都表達了一個具有博大胸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凌云壯志和改造舊世界的堅強決心?!肚邎@春·長沙》中的革命青年熱情奔放,敢作敢為,以天下為己任;《沁園春·雪》更雄視千古,抒發(fā)開辟民主幸福繁榮昌盛新時代的偉大理想。但兩首詞又展示了不同時期革命領袖的思考與情懷。1925年10月,革命形勢還不十分明朗,因此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發(fā)出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疑問,堅定的信念中又流露出絲絲悵然。而到了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已勝利到達陜北,之前的遵義會議又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從此,以毛澤東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qū)成為民族救亡的中心。所以,1936年2月寫下的《沁園春·雪》便有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宣言。兩首詞主旨相連,而又遙相呼應。從《沁園春·長沙》到《沁園春·雪》,反映著中國革命歷程的光輝片斷,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看到,從20年代到30年代,經過10年國內革命斗爭的洗禮,毛澤東已經由一個充滿理想、抱負遠大的革命青年成長為具有雄才大略、叱咤風云的成熟的革命政治家。
兩首詞情與景的結合又非常緊密,都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沁園春·長沙》上闋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對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苞棑糸L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蘊含著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皭澚壤钡母锌畡t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闋的抒情樂章?!肚邎@春·雪》則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上闋描繪北國雪景時,句句都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fā)。下闋評說歷史人物時,處處又都表現出無產階級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結合,產生了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
總之,兩首《沁園春》內容上都寫壯景抒豪情,它們既是美麗的風景畫,又是催人奮進的偉大樂章。誦讀這兩首詞,不但能使人得到欣賞絢麗景色的藝術享受,更能受到詩人豪邁情懷、樂觀精神的強烈感染。
(作者單位:渭源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