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語教材選用了《琵琶行》一詩,其中對“左遷”一詞作注為:“貶官,降職。白居易任諫官時,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边@一注解值得商榷。
首先,“白居易任諫官時遭貶”這一說法不妥。唐朝的諫官,由門下省和中書省共同承擔,主要職責是匡正政治上的得失,以諫諍為任。但白居易被貶江州之前并非是諫官?!段膶W詞典》(孫家富、張廣明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一書:“元和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钡拙右讚巫笫斑z(唐代的諫官)是在元和三年(808)四月,元和五年(810)就調任新職。元和六年(811)白居易的母親去世,他在家居喪,到元和八年(813)服除。元和九年(814)十二月樂天擔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就被貶為江州司馬。所以白居易貶官之前擔任的是太子左贊善大夫。
贊善大夫即東宮贊善大夫,是唐朝專門為東宮太子而設的,官五品,主要職責是向太子規(guī)勸有關事宜,一般不得過問朝政,屬于“冷官”。他雖有規(guī)勸諫議的權力,但并非實際意義上的唐朝諫官。
劉維治、焦淑清著的《白居易傳》(遼海出版社1998年版155頁)也說:“白居易回到長安。服除之后,朝廷給他任命的是東宮贊善大夫,正五品,在左諭德(四品)屬下,勸諫太子,但照規(guī)矩,東宮官不得過問朝政,所以實際是無所事事的閑職?!?/p>
朱金誠的《白居易年譜》中說:“公上疏,請捕刺武相賊,宰相以宮官不當先諫官言事?!?/p>
這樣看來,白居易在貶官之前應該擔任的是贊善大夫,而不是注解中所說的諫官一職。
其次,“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遭貶”一說值得商榷。白居易擔任贊善大夫期間,因為吳元濟派人刺殺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臣裴度一事,越職上書,遭到了舊官僚集團和宦官集團的彈劾,要求貶官地方。憲宗把樂天貶為江表刺史,因好友王崖續(xù)諫,改為江州司馬。這一點,陜西師大的張弘教授的《迷路心回因向佛》和《中國文學史》(游國恩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兩書中都講得清楚?!霸褪辏?15)盜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以為是書籍以來未有的‘國辱’,上書請求捕賊,權貴們怒其越職奏事,造謠中傷,遂被貶為江州司馬?!币虼耍拙右妆毁H是因為越職上書而得罪了舊官僚集團和宦官集團。
最后,“觸怒了皇帝”一說有待商兌。
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是在元和十年唐憲宗時期?!疤茟椬趯诽斓脑铰氀允卤緛聿⒉惶谝?,也不想處罰樂天。”(《迷路心回因向佛》)但是舊官僚集團和宦官集團不肯善罷甘休,想方設法把白居易趕出朝廷?!皶_公者,言其母看花墜井死而作賞花及新井詩,奏貶江州司馬?!保ㄖ旖鹫\《白居易年譜》)
同樣,810年樂天在《奏陳情狀》中表達了自己有意“京兆府判司”一職,但皇上在委任之后,仍然保留了樂天的翰林學士的職位。由此可以看出憲宗皇帝對樂天還是比較喜歡的。所以白居易并非觸怒了皇帝,而是朝廷各種利益集團爭斗的犧牲品。
綜上所述,建議把注解改為:“白居易因在任贊善大夫期間,越職言事,得罪了權貴,遭排擠貶為江州司馬?!?/p>
(作者單位:姜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