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經驗
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傳授本領,而是激勵、喚醒、鼓舞,實現(xiàn)《課標》中所強調的讓小學生“易于動筆”“樂于書面表達”,對作文“有興趣”的目的,從而讓作文自然地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放開手腳,開放思維,自由表達、真實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讓學生輕松快樂地踏入習作的大門。
一、閱讀體驗,感受精彩
教師應利用學校圖書室、互聯(lián)網、班級圖書角及讓學生互換閱讀材料的方式,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閱讀空間,這樣,學生隨著閱讀知識面的不斷擴大,不但會逐漸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精彩,而且語言積累也會更加豐富起來。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摘錄好詞好句,并將其制作成讀書卡片,進行分門別類,這樣就把零碎、雜亂的信息有序化、系統(tǒng)化了。另外,還應定期讓學生互相傳閱讀書卡片,這樣一來,既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又讓學生積累了語言文字,陶冶了情操。
二、體驗生活,捕捉精彩
生活是學生作文的素材庫,要想使生活成為學生作文的源泉,首先要讓學生全身心融入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我經常教育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寒假前,我提醒學生要用心感受新年。于是很多學生在假期中連續(xù)寫了好幾篇有關新年的日記。開學后我又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日記,互相評點,在此基礎上,我上了一堂“家鄉(xiāng)的新年”的習作課,課上,學生們個個情緒高漲,爭著舉起小手,談新年景象與自己的感受。豐富的生活體驗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寫作當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課堂體驗,抒寫精彩
課堂是我們進行作文教學的主要陣地,努力讓課堂還原為學生生活的一個場景,在課堂上積極創(chuàng)設更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積極深入的體驗,緊緊抓住文本的生長點,這樣作文教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課堂教學途徑來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多種訓練,有時可以不求作文成篇,只做小型的、分解的訓練,這樣有助于課堂的操作,目的是要做到“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比如在課堂上進行作文片斷練習,或開頭,或結尾,或人物肖像描寫,或景物描寫……然后隨堂進行全班交流,教師稍加評點。同時,加強口頭作文練習,或長或短,圍繞主題任意表達,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可提高他們組織語言的能力。
四、課外體驗,拓展精彩
學生課外生活不夠豐富,限制了他們的思維發(fā)展,造成他們寫作的生活素材相對比較匱乏,因此他們只能捏造一些故事來敷衍了事。所以我盡可能多地組織一些課外活動,以便給學生生活增添“亮麗的色彩”。
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學會“玩”,教給學生積累生活素材的方法,為他們的作文打下基礎。要教會他們在玩中“思”、在玩中“悟”。做家務活、做小實驗、養(yǎng)花、養(yǎng)小動物、唱歌跳舞、進行體育鍛煉等,讓學生在痛快淋漓的“玩”中獲得豐富多彩的真實體驗,讓他們寫作不再困難。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盡情發(fā)揮與感受;給學生一片天地,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方向,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我們要用孩子的眼光去審視周圍的一切,用孩子的心靈去感受一切,與學生多進行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在作文起步中綻放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zhèn)先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