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重癥肝炎病人心電圖ST段壓低的臨床意義。方法 回顧分析48例重癥肝炎病人心電圖ST段壓低與39例無ST段壓低病人心肌酶學資料,并加以比較。結果 48例重癥肝炎心電圖ST段壓低病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顯高于無Sr段壓低病人,同時ST段壓低病人血清肌鈣蛋白I(cTnI)檢出陽性率明顯高于無ST段壓低病人。結論 重癥肝炎心電圖ST段壓低病人存在心肌損害。
關鍵詞:重癥肝炎;心電圖;ST段壓低
中圖分類號:R575.2 R256.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0-1023-01
重癥肝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癥,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是其病死的重要原因。為探討重癥肝炎與心臟受損關系,對我院1999年2月以來收治的重癥肝炎伴有心電圖ST段壓低者48例與無ST段壓低病人39例作心肌酶學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999年2月~2007年2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重癥肝炎合并心電圖ST段壓低者48例,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齡14歲~72歲(32.6歲±26.7歲),已剔除合并有冠心病等既往心電圖已有ST段壓低病人。ST段正常組39例,為同期的無ST段壓低的重癥肝炎病人,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齡16歲~69歲(31.4歲±25.3歲),已剔除心電圖合并有各種心律失常的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5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討論修訂的標準。
1.2 方法 對所有病人均做2次或多次心電圖檢查,由同1位心電圖醫(yī)師測量ST段變化,將ST段壓低≥0.05 mV定為ST段壓低組。在心電圖檢查的同時抽取靜脈血,進行肝功能、心肌酶測定。將心電圖ST段壓低病人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鈣蛋白(cTnI)陽性率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CK-MB數值比較用t檢驗,cTnI陽性率比較用χ2檢驗。
2 結 果
ST段壓低組血清CK-MB含量為(59.62±8.61)μmol/L,ST段正常組為(48.56±6.32)μmol/L,兩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T段壓低組血清cTnI陽性有35例,陽性率為72.9%(35/48);而ST段正常組cTnI陽性有11例,陽性率為28.2%(11/39)。兩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重癥肝炎并發(fā)心臟損害臨床較為常見,有報道其發(fā)生率高達73%左右,尸檢發(fā)現其對心臟損害非常廣泛,有間質性心肌炎癥,心肌纖維斷裂、間質水腫、出血,心內膜、外膜出血等。臨床可表現為心電圖異常及心肌酶學的改變。心肌酶學檢查包括血清谷草轉氨酶、CK-MB、α-羥丁酸脫氫酶、肌鈣蛋白T(cTnT)及cTnI等,其中CK-MB及cTnI是心肌急性損害最早且最敏感的指標,同時它們的特異性強,不受肝功能的影響。而心電圖上ST段壓低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慢性勞損,廣泛性ST段壓低提示心肌彌散性損害。通過對重癥肝炎病人ST段壓低與心肌酶學改變對照研究可看出ST段壓低病人心肌酶學改變發(fā)生率高,與無ST段壓低病人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重癥肝炎心電圖ST段壓低者心肌存在嚴重損傷。對于重癥肝炎引起心電圖ST段壓低發(fā)生機制較為復雜,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肝炎病毒直接侵犯心?。虎诿庖吖δ芪蓙y,心肌產生異常免疫應答致心肌損害;③高膽紅素血癥對心臟傳導系統(tǒng)及心肌的影響;④重癥肝炎病人由于肝臟解毒功能下降,體內各種代謝產物蓄積及肝炎本身產生各種毒素對心肌的毒害作用。
因此,對于重癥肝炎病人心電圖出現ST段壓低提示并發(fā)心肌損害,治療上除積極處理重癥肝炎外應對心臟積極加以保護,減少心臟功能衰竭,改善其預后。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