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環(huán)境以及課程計劃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了本科生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方案,發(fā)現(xiàn)了目前教學現(xiàn)狀的不足。并針對目前教學的不足,提出了醫(yī)學本科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設想。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設想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12-0051-02
1前言
隨著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與深化,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成為熱點[1]。國家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也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了規(guī)劃。由于目前絕大部分入學新生的計算機知識已是“非零起點”,且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差異也很大,因此,對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內容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合理設定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與教學模式,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2,3]。
南方醫(yī)科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于2005學年籌劃了一系列“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改調研活動,主要包括校級教改課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內容與模式的研究”的申請與立項,參加在西安召開的“首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報告論壇”,針對05級學生進行大規(guī)模問卷調查,以及組織召開“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改師生座談會”等。通過對該系列教改活動結果的分析和總結,我們提出了有針對性地教改設想和實施方案。
2教學現(xiàn)狀
南方醫(yī)科大學的計算機教學主要以“2+X”的模式開展。非工科專業(yè)新生入學后必修“計算機文化基礎”和“VB程序設計”兩門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從第三學期開始,學生可以選修“Access數(shù)據庫應用”、“Flash動畫制作”等計算機應用類課程。
3教改調查
3.1師生座談會
為了讓學校各級教學管理部門及相關授課教師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們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看法和意見,我們組織召開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改師生座談會”,邀請了學校教學管理人員代表、教師代表以及學生代表參加。與會的教師代表主要是參與計算機基礎課程授課的各位老師,與會的學生代表主要是05級學生,包括臨床醫(yī)學、藥學、護理學、預防醫(yī)學、醫(yī)學影像、生物醫(yī)學工程、生物信息等各專業(yè),約30人。
在本次座談會上,師生們就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環(huán)境以及課程計劃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其中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包括:
(1) 關于“基礎理論”與“應用技巧”的授課比例
關于教學內容,很多同學的意見集中在應用技巧的增加上,如希望增加實用性內容,課堂上老師能幫同學抓重點,減少理論知識;增加操作時間,希望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增加些小常識、技巧,如怎樣隱藏文件等。
而教師代表則希望同學們能夠多了解理論知識,不僅僅只會操作,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能系統(tǒng)了解該學科涉及的范圍和方向。
(2) 關于“教學”與“自學”的結合
大部分同學認為應實現(xiàn)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方式,不必去追究以學生還是老師為中心。教師授課時,可以先講個范圍或框架,再讓學生自己去摸索探求,把“教”與“學”結合起來。而為了方便學生的自學和復習,希望把重要的內容制成課件發(fā)到校園網上。
對于基礎較差、自學較辛苦的學生,教師代表建議學??梢圆扇 胺謱咏虒W”或是“0學分補課式”教學,同學之間也要建立互幫互助模式,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3) 關于“課時進度”與“課程計劃”的設置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多數(shù)同學都認同直接在機房授課,邊學邊操作的方式,而關于課時的安排,通過現(xiàn)場調查,在場同學大部分支持一次課3學時。
而部分教師代表認為全部安排在機房授課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后排同學看不清楚老師的板書,教師講解時部分同學會打游戲等。
所有非工科專業(yè)學生在第2學期還將學習“VB程序設計”課程,大部分同學認為很有必要,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鍛煉思維能力。此外還希望學點其他實踐性、應用性強的知識,如“網頁制作”等。
3.2問卷調查
為進一步了解05級學生與計算機基礎課程有關的具體情況,我們還進行了大范圍的問卷調查,共發(fā)出問卷309份,涉及22個專業(yè),回收有效問卷270份。各專業(yè)調查表的具體發(fā)放情況如表2所示。
我們主要是根據各專業(yè)的人數(shù)及學習計算機課程的情況來發(fā)放問卷的。被問卷調查的同學涉及到各個層面:有男生、女生,計算機程度較好的、較差的,本學期已經學習完、正在學習和尚未學習該門課程的,已經擁有個人電腦和尚未擁有的。
關于問卷調查的統(tǒng)計結果,我們對偏向性較大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如表3所示。
4教改設想
4.1特點
遵照教育部《計算機基礎教學白皮書》的有關精神,并通過對上述教改調查的分析與總結,我們提出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改設想。其主要特點為:
(1) 不只重視軟件而忽視硬件,增加硬件類實驗,使學生加深對計算機原理的認識和理解。
(2) 不只講授特定的軟件產品,增加其它優(yōu)秀軟件介紹,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 不只講授具體操作,增加原理性內容的講解。
4.2主要內容
根據設想,我們擬進行的教改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1) 增加計算機硬件類實驗。即增加“計算機裝機實驗”和“加法器實驗”,使學生加深對計算機原理的認識。
(2) 壓縮原Office內容的學時數(shù)。由原來的32學時壓縮為18學時。
(3) 適當增加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深度。部分引入“計算機導論”內容。
(4) 增加數(shù)據庫、網頁設計等內容。并結合Access與FrontPage軟件進行上機實驗。
(5) 適當減少上機時間。將剩余的時間用來增加原理性內容的講授。
(6) 適當增加自學內容。將較容易的部分如Word等作為自學內容,指定應掌握的知識點與掌握程度,并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完成。
(7) 實驗環(huán)節(jié)以布置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為主。如講授Word、Excel、PowerPoint內容時,可各布置一個大作業(yè),給出較詳細的文檔內容與格式的要求,讓學生按要求完成。
隨著2007新學年的開始,我們關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改設想正逐步付諸實施。關于其過程與效果,將跟蹤進行探討和分析。
參考文獻:
[1] 譚浩強.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新階段[J]. 計算機教育, 2004, (1):27-28.
[2] 王曉青. 理工科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教學改革的設想與思考[J]. 青海大學學報, 2005, 23(5):89-91.
[3] 孟民果,李雯娟. 對醫(yī)學專業(yè)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探討[J]. 西北醫(yī)學教育, 2004, 12(5):423-425.
投稿日期:2007-3-8
作者簡介:
曹蕾(1974-),女,湖南人,博士,講師,從事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E-mail: caolei@fimmu.com
電話:13710603040
通信地址: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510515
本文由南方醫(yī)科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內容與模式的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