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職業(yè)中專的政治課是枯燥乏味的。只是一味地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主要內容向學生進行灌輸,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充分重視學生的接受問題。學生在聽講之后,把書本知識死記硬背下來,只求通過考試,至于有多少正確的思想道德觀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則不得而知。形成這種局面,一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缺陷造成的;另—方面,則是由于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問題。
教育的社會化,常常被片面地理解為對社會的順應,而很少強調把人培養(yǎng)成改造社會的主體。在此情況下,傳統(tǒng)教學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的發(fā)展。學生受到來自多方面不應有的限制和束縛,結果,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常常表現(xiàn)為處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愿望和愛好自主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教育;表現(xiàn)出缺乏進取精神、害怕困難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動參與、大膽競爭等自我表現(xiàn)能力;表現(xiàn)出盲目從眾,不善于獨立思考,追求循規(guī)蹈矩,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xiàn)代社會所要求的人才,應該更自尊自信,具有自我控制、獨立判斷、自立自理等獨立的人格。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一方面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廣泛的愛好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思想品德高尚。而職業(yè)中專的德育教育就是為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中專學生已經(jīng)開始進入青春期,這是人生中重要的時期。此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他們越來越把自己本身變成意識的對象,從而使自我認識、自我情感體驗和自我對待的意向都發(fā)生了新變化,包括對自身人格與品德的探究,人格和品德的自我意識已初步形成。職業(yè)中專學校的德育教育,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生活,激勵他們的道德需要。用正確的思想道德去指導他們的生活,并引導他們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做出分析評價。這是政治課教學的目的。
我們常常把道德行為的好壞歸因于道德認識水平的高低,而忽略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人的道德行為,動機來源于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接受德育教育是影響他行為的一方面,而由于不同主體不同的心理特征,有時,接受完全—樣教育的學生,卻會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行為,這就是心理因素的重要影響。職業(yè)中專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青春期會產(chǎn)生種種矛盾的心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要讓學生有信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才能,就必須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在于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因此,正確對待學生的心理需要,保證他們心理健康,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關鍵。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要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就必須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我們必須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消除其心理壓力,讓其輕裝上陣,營造積極、平等、和諧的教育氣氛,使他們找準自己的位置,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潛能。個性,也可以稱為人格,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的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總和。在強烈的社會競爭條件下,部分學生心胸狹窄,性格孤僻,愛鉆牛角尖,一旦遭到挫折、貧困、疾病,就容易失態(tài),產(chǎn)生失落感和恐慌感,遇到有利可圖之事,則不擇手段貶低他人,把個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心理的健康對他們人格的完善至關重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他們才會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改造自身的缺陷。
我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時,主要注意三個方面:
第一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職業(yè)中專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樹立遠大理想。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制定與之針對性較強的教學計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講課內容,分層次、有目的、有步驟的展開教學,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如果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秀,要給予積極肯定,這不但能促進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是增強他們自信心的良好方法。
第二點是要注意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對癥下藥。職業(yè)中專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在各方面的條件差距都很大,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學校的各方面表現(xiàn),也呈現(xiàn)出很大差別,在心理需要方面也各不相同。我注重區(qū)別對待這些來自家庭、社會、自身素質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凡事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了解各方面因素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對癥下藥,注意不同的教育方法。
第三點是要解決好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掌握好時機,及時引導。職業(yè)中專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如不及時矯正問題,出現(xiàn)偏差后將對他們的成長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我注意觀察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異常表現(xiàn),在尊重和理解他們愛沖動的同時,把他們追求新奇的心理及時引導到刻苦學習上來、引導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上來。教育不能脫離實際,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是贏得他們信任,增進彼此感情的良好途徑。
在德育改革的實踐中,我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心理健康,心態(tài)積極明朗的人格才是健全的人格。而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德育教育的效果影響至深。因此,必須注重學生的心理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德育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