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定義
我們已知,所有存在個體(包括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每次的內部循環(huán)變化構成其存在單元;因此,在這里我要先總結出一條重要的定理:存在不是一個靜的概念,而應是一個動的過程。
人們一般認為,物質世界五彩繽紛,不同的物質由不同性質的各種元素構成??墒?,如果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質子、中子及電子這一層面的東西,那么我們便會看到不管是什么性質的元素,都無非是一些質子、中子及電子在不停地運作著。而由數種元素結合而成的更大層次的分子物質則無非是更大規(guī)模的一些質子、中子及電子在運作著。之所以認為其性質不同,實際上是由于不同個體之基礎粒子的數量及其運作結構的不同,因而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亦不盡相同:有的會產生新的運作形態(tài)體,有的則無法產生反應。還有,所謂的不同性質的物質還由于其構造及運作形態(tài)的不同,而與我們人體產生出不同的作用與反應,因而我們認為其性質不同。比如,水分子的結構模式對我們人體的結構模式起的是溫和滋養(yǎng)的作用,而硫酸分子的結構模式對人體卻起著腐蝕及破壞的作用:因此人們認為水分子與硫酸分子是不同性質的兩種物質。但在微觀上,這兩樣東西都是一些相同的基本粒子在運作著
總之,所有的基元層次上的存在個體都是運作形態(tài)個體,它們的差異從實質上來說無非是其運作形態(tài)的差異罷了。因而,宇宙雖然千姿百態(tài),但是除了空間基元及物質基元,其余所有的存在個體無非都是運作形態(tài)的個體。運作形態(tài)體本質上是客觀動態(tài)現象的存在,因此運作形態(tài)體是客觀存在體而并非是客觀實在體(那些構成存在體的基元成分才是客觀實在體),對它們存在的確認需要感官及思維意識來給予證明,或在思維意識的指揮下通過各種手段記錄下來。
從客觀實在的角度來講,宇宙不過是一批又一批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的總稱罷了。不過。宇宙客觀上亦存在著無數的運作形態(tài)體,構成它們的基元與個體性無關,不過是從宇宙中暫借來的、到處都是一模一樣的單元粒子而已。因此,運作形態(tài)體的存在,本質上就是運作形態(tài)的存在。正因為這樣,如果某個個體的運作形態(tài)與另一個個體的運作形態(tài)完全相同,那么這個個體就等于是那個個體;如果那個個體先滅亡了,那么這個個體則可看做是那個個體的延續(xù)。而這種延續(xù)如果能夠一代接一代地進行下去,那么則可認為這個運作形態(tài)體是永遠存在的。
現代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們:不用說地球上的東西,就是整個地球,整個太陽系最初也是由宇宙塵埃凝聚而成的,后來才慢慢地演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墒?,有生必有滅,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必然會走向解體,最終又還原成為宇宙的塵埃。那么,在這個過程中,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過的許許多多的東西,不也正說明其只不過是運作形態(tài)的一種存在嗎?
古人曾說過一句話:“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是古人不知,對于物質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整個宇宙正是以基礎單元們那分分合合、聚聚離離的不斷循環(huán)來作為自己的存在方式的!
有限與無限
我們知道,存在個體自身的運作形態(tài)是循環(huán)變化的活動。循環(huán)變化活動如果形象一點來講則是變化過去再變化回來,這種“往返”之間便有著“先”與“后”的過程,于是這便構成存在個體的時間基元。也就是說,循環(huán)變化的一個周期,便是存在個體所構成的一個自我存在的時間基元。
那么,我們現在要講的是,如果存在個體的存在時間超過其一個時間基元,那么它自身內部的循環(huán)變化活動在不同的周期內會有哪幾種情況呢?答案是:無非兩種。其一,每個周期內的循環(huán)變化活動都是一個樣的,我們可以稱之為重復循環(huán)變化;還有一種情況是,這個周期的循環(huán)變化相對于上一個周期的循環(huán)變化有著適度的變異,我們可稱之為適度變異的循環(huán)變化(之所以要強調適度,是因為如果這個變異太大了,那么存在個體便會失去自己原來的個體特征而變成另外的東西,故這變異一定要適度)。
于是。如果一個存在個體自身內部的循環(huán)變化屬于重復循環(huán)變化。那么該個體的存在時間則是由一個個相同的現在所構成,而且它的現在其實也是它的過去,同時也是它的將來。這也就是說,重復循環(huán)變化著的存在個體的任何一個現在都代表它全部的歷史。因而,如果它是永恒的,那么它的一個現在就是它的永恒。
而如果一個存在個體自身內部的循環(huán)變化屬于適度變異的循環(huán)變化,那么這個存在個體的每一個現在都是唯一的。但是,這個存在個體會隨著一次又一次變異的積累而面臨變異的最大極限。因此,以適度變異的循環(huán)變化作為其存在方式的個體,其存在時間是有限度的,并且由于它的每一個時間基元在它整個的歷史中都有著固定的位置(也就是說,那些時間基元之間存在著前后及順序的相對關系),所以這個存在個體的所有時間基元所構成的整體時間體系,是有著真正意義的整體時間體系。
當然,適度變異的循環(huán)變化還會有另一個情況,那就是逆向變回到曾經有過的運作狀態(tài)。如果是這樣,那么這個存在個體等于是一個更大層次的重復循環(huán)變化的時間體系中的一個周期。
宇宙中的存在個體,不是屬于重復循環(huán)變化,便是屬于適度變異的循環(huán)變化。其中,前者雖然可以無限次地循環(huán)下去,但其整體的時間體系卻等同于其一個時間基元或一個循環(huán)周期;后者的整體時間體系,則只能是有限度的時間體系。于是絕對可以說,宇宙中所有的客觀實在體,其存在時間皆是有限的。
永恒的概念
原始態(tài)的宇宙由原始態(tài)的空間基元構成。無數的原始態(tài)空間基元分解出無數份基本有質體。而每一份基本有質體都是以三種成分,即正空體、負空體及中間體所形成的循環(huán)活動變化來構成自己的存在方式,即形成物質基元或空間基元。也就是說,宇宙的基本有質體都以構成空間基元或物質基元來作為自己的存在方式,因而空間基元及物質基元是宇宙中真正的、唯一的客觀實在體。既然宇宙中只有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是真正的客觀實在體,那么宇宙的時間問題就應取決于這兩種基本單元。
我們知道,隨著小宇宙的一次次整體循環(huán)變化,原始態(tài)空間基元、常態(tài)空間基元及物質基元一次次地進行著分解、游離、結合還原、再分解、再游離……于是我們可以確定,對于任何一個空間基元(包括原始態(tài)空間基元及常態(tài)空間基元)或者任何一個物質基元來說,其存在時間皆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說隨著小宇宙的一次次整體循環(huán),舊的基元不斷地轉化成新的基元,因此宇宙中任何一個基元都不可能是永存的。
因此我們可以宣布,宇宙中絕對不存在任何永恒的客觀實在體!
我們說過。宇宙即無數個小宇宙的總稱,但我們如今明白小宇宙不過是一些空間基元及物質基元的某種運作形態(tài)。因而,如果從客觀實在的角度說,宇宙則是無數個空間基元及物質基元的總稱。這無數個空間基元及物質基元所構成的最大的單位是小宇宙。在每完成一次小宇宙的整體循環(huán)后就轉化成為新一代的基元。于是,宇宙的定義則應是:無數的、一代又一代的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的總稱。
我們已知,時間是個體性的,也就是說時間是各個存在個體各自所形成出來的。那么,無數的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所構成的最大的時間單位是小宇宙整體循環(huán)的一個周期;而它們所構成的最小的時間單位則是每個基元內部循環(huán)變化的一個周期。
小宇宙在完成一次整體循環(huán)后,原有的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會轉化為新一代的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來繼續(xù)小宇宙的整體循環(huán)變化。因而,作為運作形態(tài)個體的小宇宙,由于其運作形態(tài)不會隨著任何一代基元的消亡而消亡,而是隨著一代又一代基元所構成的整體循環(huán)的繼續(xù)進行永遠的存在。但小宇宙作為運作形態(tài)體,它的存在需要思維意識給予確認,所以只有當我們的認知思維意識出現,那么宇宙在時間上方能有著無限的概念,故完全可以說:宇宙因為我們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