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陽光之下,并無新事 ——《圣經》
“皇天授命于我,漢軍能把我怎樣?”68歲的新朝天子王莽充滿委屈和絕望地咆哮著,緊緊抱著他一生為之奮斗的無上權力的象征——傳國玉璽。簇新的龍袍被卷過高高漸臺的瑟瑟秋風拂起,露出由于極度疲勞和恐懼而微微顫抖的雙腿。城外,淮陽王劉玄的兵士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和身后嬪妃的哭叫聲一次次撞擊著這個倔強老人已經十分脆弱的心靈,兩滴混濁的淚水奪眶而出。由于已經沒有勇氣直面這種巨大的痛楚,當杜吳的馬刀砍向王莽的頭顱時,他伸直脖子迎了上去——這個志在黎民、終身勤勉、欲施補天之手段整飭國是的書生皇帝,這個榮譽和詬病都達頂峰的改革家,帶著這段噯昧迷離而又容易被后人遺忘的短暫歲月,就此謝幕。
中國朝代的更迭史類似于一串劇情雷同的肥皂劇,先是雄才大略的開國帝王鐵血奮戰(zhàn),限于父輩的教化和社會生產力的低水平,每個王朝的前幾任君主總是勵精圖治、如履薄冰,此時歷史的筆調是凝重嚴肅卻又充滿生氣的,隨之而來的天下大治和國富民強,造就了一批多情帝王和婀娜后妃旖旎香艷的歷史傳奇——歷史老人游走在這段歲月的步履輕松而愜意,最后是宿命般地衰敗,綱常廢弛、異相四起、民不聊生——下一個輪回拉開了帷幕。
西漢王朝也在一絲不茍地上演著同樣的劇目,寵妃司馬良娣的早夭帶走了多愁善感的漢元帝全部的才情,即帝位后元帝最重要的工作是聆聽以石擊磬的美妙音律。端莊嚴肅的皇后王政君目睹較之于其父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漢成帝同樣難堪大任后,于公于私,她決定把大漢的權柄交給自己才具平平的兄弟們。驟然得勢的王氏兄弟雖無禍國殃民的惡行,但他們也無力控制荒淫驕奢的外甥和日趨頹廢的國勢。外戚和皇族錯綜復雜的內部爭斗造成了王權的式微,各地的巨室貴族趁機作奸犯科,兼并土地和私蓄家奴愈演愈烈,西漢向死亡沖刺的發(fā)令槍打響了。
乘坐在這艘駛向滅亡深淵的大船之上,立志入世的青年儒生王莽目光如炬。雖然皇太后王政君是自己的親姑姑,但是父親的早亡使得他成為了這個“一門五司馬”之豪門的異數(shù)。和鮮衣怒馬的堂兄弟們不同,年紀輕輕就需要撫養(yǎng)母親、寡嫂和侄子的王莽與長安街頭的平民百姓有著更為親切的身份認同,這使得他一生都在反對奢靡淫逸。深厚的儒學基礎讓這個“布衣王侯”充滿著對于遠逝周朝的強烈追憶。高貴的出身和低下的地位奇妙地交織在一起,給了王莽一個迥異于任何貴族子弟的心理預期和人生目標:立言立德、拯救蒼生!
燦爛的人生彼岸和殘酷的現(xiàn)實之間是一條充滿玄機的危途。定下大戰(zhàn)略的王莽開始了自己篳路藍縷的差異化競爭。深諳個人品牌管理奧妙的王莽砥礪自強、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飽讀詩書,他的謙恭自抑成為世家子弟口中的美談,他的勤學不輟成為太學的案例,他的尊母敬嫂成為坊間閑話的中心,他的節(jié)衣縮食成為皇親國戚的標桿。這張道德大網網住了時任大司馬的伯父王鳳、網住了姑姑皇太后王政君,網住了表兄漢成帝——他最終被任命為大司馬(國務院總理)——38歲的王莽坐進了這艘巨輪的駕駛室!希冀施展斬龍屠蛟身手的一顆政壇新星冉冉升起!
然而西漢王朝的頹敗速度并不因為新舵手的加盟而稍稍放慢,成帝之后的哀帝在腐敗上的創(chuàng)新程度遠過乃祖。由于新外戚的介入而跌進政治漩渦的王莽在被迫下野后,對于權力和朝政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想有所作為,在權力的天梯上就必須站在制高點,后退和徘徊只能滅亡——這是強者的邏輯,也是那個特殊時代的必然!此后王莽從攝政到弒君乃至稱帝,個人的戰(zhàn)略得到徹底的實現(xiàn)!
在眾人的贊譽聲中登基的新朝天子王莽,懷著對貴族的憤恨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自己的改革。禁止土地買賣,實行“王田”以限制土地兼并,禁止私蓄奴婢以保護破產農民,實行幣值改革以充實國庫,實行官制改革以加強王權,實行五均六管以限制豪商巨賈。天真的王莽以為“制定而天下安”,他的書生意氣成為陽奉陰違的官吏們的笑柄I執(zhí)行改革措施的官僚系統(tǒng)本身就是改革的受害者,這種與虎謀皮的冒險能夠走多遠?在反反復復的改革拉鋸戰(zhàn)中,新朝喪失了所有的元氣。王莽給了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一次飽含熱情的蹂躪!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的平民轉而反對改革,民憤引燃的熊熊大火和恢復劉氏正統(tǒng)的呼聲合二為一,埋葬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社會主義”自由經濟的嘗試!道德楷模被永遠地釘在反道德的歷史十字架上——悲劇何其深刻?
王莽的悲劇說明,對于一個組織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而言,三點原則必須牢記,1僅有戰(zhàn)略和價值觀是遠遠不夠的,要有一套切合實際的方法論,以及愿意為組織創(chuàng)新承擔代價的執(zhí)行系統(tǒng),2,要有階段性利益,拖延太久支持者會變成反對者,3結果正義不能夠替代過程正義。
在亂云飛渡的西漢末期,一身膽氣的王莽折戟沉沙!他曾經的巨大聲譽和身后的洶洶罵名,是這個世界錯誤卻又公平的邏輯的最好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