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家人聚會,大家都圍著相冊看我在北京時拍的照片?!敖?,你什么時候拍的黑白照片啊?”表妹興沖沖地跑來問我。我正一臉茫然不知如何回答,爸爸笑著走過來說:“你怎么把老照片也翻出來啦?那是我祖母年輕時的照片。”“真奇怪!你們長得那么像,卻離得那么遠?!北砻谜f完嘻嘻地笑著又玩去了,丟下這張照片飄飄搖搖地落到我的手里。
長得那么像,卻離得那么遠!是啊,算起來我們整整相隔了一個世紀!難道真有前世和今生之說?又或是自古以來,人類的心靈就一直相通,歷史根本就不是一條長河,而是一條圍成圓圈的水帶,巡游一圈就需要100年?
于是,我把這張發(fā)黃的小照片貼到日記本上,在一旁寫道:“前輩,請原諒我不稱您曾祖母,因為如果我那樣稱呼您了,那么此刻就是一個小孩子在對您傾訴。而我不想當一個向曾祖母撒嬌的孩子,只想成為一個晚輩,一個獨立的,希望從前輩那兒學到些東西的晚輩。前輩這個稱呼到底份量重些。
我羨慕您,崇拜您。唯一的原因就是您與那么多的偉人生在同一個時代,可以親身體會到那種我向往已久的壯志豪情。還有,那份純真。我永遠也忘不了那種昂首挺胸,大叫道:‘我為山川之主,萬物之靈’的姿態(tài),永遠也忘不了那不顧一切,游行示威的抗爭的身影。他們組織各種團體,讀書以求報國,那種純真而可愛的志向與品質(zhì)也能像外貌的變更一樣重新回到我們身邊來嗎?”
寫到這兒,不禁讓我想起了一次與朋友的談話。她說:“很小的時候一直想造個火箭飛上天,后來慢慢地又想當老師,初中的時候突然想將來開個花店,許諾朋友當她結婚的時候給她做兩個大花球從飛機上扔到她家去,不過現(xiàn)在嘛,什么也不想干了。你呢?”我搖搖頭,表示不知道,一會兒又補充一句:“和你這過程差不多?!?/p>
想理想,想未來,本來是件好事兒,可理想?yún)s被想來想去想沒了,關于未來也成了到時候“再說”的一件事兒。就此認為:讀書是消磨人志氣的一種好武器?;蛟S太過絕對了,不,應該認定這句話就是太過絕對了,只是此時的我還沒有找到反例而已。我所聽說的總是某人因某事而長了志氣去讀書,而沒有聽說過某人因為缺乏志氣而被送去讀書。大家都一致認為,這么頹廢的孩子,讀了也是浪費。這到底是學校的錯,還是社會的錯,甚至是時代的錯?
我繼續(xù)寫道:“前輩,請您告訴我,如何才能找回那種意氣風發(fā)?我渴望我的同齡人像您的同齡人那樣的一心一意,不用整天為作業(yè)或是測驗而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前輩,您是前輩,請您告訴我,如何才能找到那種讓人感動得直想掉淚的純真?如何讓我們美麗,不是因為會化妝?如何讓我們可愛,不是因為會擺造型?如何讓我們除了睡覺的時候外,也能有一份心如止水?前輩,請您告訴我!”
擱下筆,盯著照片又看了很久。我在問誰呢?問那位和我?guī)缀蹰L得一樣的前輩嗎?可我卻越來越覺得,那照片上的人就是我,也許,是心靈相通了,那么,這樣一來,我不就是在問自己了嗎?前輩啊前輩,您的出現(xiàn)竟是要讓我自省!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但不同的樹葉卻可以有一樣的根。希望歷史真的不是一條長河,而是一條圓的水帶,這并不意味著歷史可以重來,因為渠還是那條渠,水卻是不一樣的水。只是相信金子會沉淀,當水流過的時候,又可以映射出它的光芒。
指導老師 張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