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郭老師,您好,今天很高興看到您對“UFO襲擊飛碟探索編輯部”事件的解釋,您的“冰質隕石”之說令人印象深刻,很想就UFO的話題對您進行一次訪談,不知可否?
郭應祥(以下簡稱“郭”):沒問題,很愿意同您進行交流,《飛碟探索》雜志也是一本我非常喜歡的雜志。
問:郭老師,關于不明飛行物,您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什么?
郭:是關于外星文明的一個事件,就是說在土耳其發(fā)現(xiàn)了一張“外星地圖”,是從外層空間看地球的,非常奇特。這個地圖上所標注的許多標志點都跟地球上的很多實際情況相吻合,這令人很難解釋。如果說有外星文明的話,這大概就是外星文明的一個杰作。
問:有關UFO方面,有什么事件是您感興趣和認為有進一步探索的價值的?
郭:那就是在幾千年前的古墓里發(fā)現(xiàn)了金屬鋁,非常不可思議。因為我們知道,氧化鋁是很難冶煉的,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或實驗室中都是采用電解鋁的辦法,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冶煉鋁的方法,而這只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方法,古代人是很難掌握這種方法的,那古墓中怎么會出現(xiàn)金屬鋁呢?
我們可以看看鋁的冶煉史。傳說拿破侖三世的刀叉具是用鉛制造的,筵席上,他為多數客人提供金餐具,而只讓少數客人使用鋁餐具,是為了讓用鋁餐具的客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1885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qū)落成的華盛頓紀念碑上的頂帽也是用金屬鋁制造的。因為在19世紀,鋁是一種珍貴的金屬。1825年,丹麥的奧斯特分離出少量的純鋁。1827年,德國化學家維勒用金屬鉀與無水氯化鋁反應而制得了鋁。但是鉀太昂貴了,所以不允許大規(guī)模地生產。又過了27年,法國化學家德維爾用金屬鈉與無水氯化鋁一起加熱而獲得閃耀金屬光澤的小鋁球。改用金屬鈉雖然極大地降低了鋁的生產費用,但顯然沒有實現(xiàn)使人們普遍應用鋁。1884年,在美國奧伯林學院化學系,有一位叫查爾斯·馬丁·霍爾的青年學生,當時他只有21歲。一次,他聽一位教授(這位教授正是維勒的學生)說:“不管誰能發(fā)明一種低成本的煉鋁法,都會出人頭地。”這使霍爾意識到只有探索廉價的煉鋁方法,才能使鋁被普遍應用?;魻枦Q定在自己家里的柴房中辦一個家庭實驗室?;魻柌捎么邵釄濉⑻及?陽極)和自制電池,對精制的氧化鋁礦進行電解。1886年2月的一天,霍爾終于看到小球狀的鋁聚集在陰極上?;魻柎藭r異常激動,帶著他第一次獲得的一把金屬鋁球去見他的教授。后來,這些鋁球競成為了“王冠寶石”,至今仍然珍存在美國制鋁公司的陳列廳中。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冶煉鋁是相當難的。不言而喻,這項技術是在近現(xiàn)代才出現(xiàn)的,而在幾千年前的古墓中竟然出現(xiàn)了金屬鋁,這會令人非常好奇。如果說古人會冶煉鋁,似乎難以解釋,而鋁又是從哪里來的呢,難道有超時代文明或是跟類地文明有關?
問:對于人類生存的地球來說,確實有很多未知的東西,當然這其中就包括了UFO,外星人、飛碟,很多人都想解開這個謎團,您認為應如何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郭:我認為現(xiàn)在世界上已經進行的兩方面的研究就很有意義,一個是有關搜集外太空信息方面的,特別是利用射電望遠鏡來接收外太空的信息。中國也正在籌建大型的射電望遠鏡,這說明不論是普通民眾還是科研單位在這方面都非常關注,通過收集信息對外太空進行研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當然也包括外星文明;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對其他星球的研究來研究生命的發(fā)展,我們看到最近美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通過在外星球采集樣本,研究生命的起源與發(fā)展,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對于有關外星文明方面的關注與研究,若是一些比較離奇的事件,我想我們可能很容易找到否定的證據,但這沒關系,對于普通民眾來說,通過對這方面的關注和了解可以增長知識。另外,從生命的形式來說,是有不同的流程的,這可以得到證明,近來科學家在海底火山口附近發(fā)現(xiàn)的一種生物就是這樣的,它跟普通意義上的有機生命完全不同。它是從海底火山中獲取能量,從這個角度上,我們也可以類推,外星生命也可以是不同于地球生命的東西,外星文明的模式我們不必去界定它,也不必完全否定它的可能性。
問:對這方面的研究,如果更具體一點來說,您認為意義在哪里?
郭:對于宇宙或者說外星球來說,值得研究的方面是很多的,有人就曾提出“火星的衛(wèi)星是人造的”的假說。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每一個行星的衛(wèi)星由于引力的關系,與行星之間在距離上有一個臨界值,而火星的衛(wèi)星正好在這個臨界值以下,從這個方面來理解,我們就可以推斷這個衛(wèi)星是從火星的內部產生的,而火星的內部怎么能產生衛(wèi)星呢,當然是不能的。因而就出現(xiàn)了有可能是人造或者其他文明因素造成的說法。從這個方面來講,對外太空不明事物的研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各種猜測的深入研究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問:聊了這么多,能否給我們的讀者介紹一下您的專業(yè)研究方向是什么?
郭:我的研究專業(yè)是原子核物理。談到原子核,就不能不說到宇宙誕生之初的大爆炸。這里讓我們來看看什么是大爆炸。現(xiàn)代宇宙學說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學說,又稱大爆炸宇宙學。與其他宇宙演變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從致密到稀疏的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爆發(fā)。
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tài)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么發(fā)生衰變,要么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后,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就結束了。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攝氏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tài)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云,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恒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為什么說到這些呢,就是說,對宇宙的研究有一個宏觀方面的研究,比如我們熟知的天體運行;還有就是微觀方面,比如中子、質子、電子等的演變,我現(xiàn)在的研究是屬于后一種,也就是微觀方面的基礎研究。如果說這種微觀的研究與探索宇宙乃至外星文明有什么關系的話,那就是它都是人們有興趣探討的一個方向,通過探討、研究可以增加人們更多的認知。
問:最后一個問題,您認為如何能通過您的研究幫助我們揭開UFO之謎?
郭:這兩者可能談不上直接的關系。但從物質普遍聯(lián)系的角度來講,微觀領域的研究對一些不明現(xiàn)象的揭開和解釋是有幫助的,或者說是一條不容忽視的途徑。從現(xiàn)象上看,UFO撲朔迷離,難以靠近,許多運動狀態(tài)讓你無法解釋,但其總是有規(guī)律的,重要的是我們去仔細地發(fā)現(xiàn)這種規(guī)律。對于微觀領域的研究,我認為其重點在于,當微觀領域的很多物質、很多規(guī)律被我們認知后,再同我們看到的很多宏觀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就有可能解釋這些現(xiàn)象。對于這種前景,我們不必過分苛求,要知道作為微觀領域的基礎研究來說,每取得的一點進步,只能說是一點量變,而這種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的積累才能產生質的變化,才能顯示出物質運動規(guī)律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通過這種物質運動的規(guī)律,我們才有可能找到對于宏觀現(xiàn)象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