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指明朝。中涓內侍太監(jiān),主持宮中清潔掃除。范君養(yǎng)民,以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入京,明思宗自縊死。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李撤離北京,轉移山西。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道士。數(shù)年,始克能。結廬于西峰之左,名曰復庵。華人之賢士大夫多與之游,環(huán)山之人皆信而禮名詞活用為動詞,禮待。之。而范君固非方士戰(zhàn)國秦漢時煉丹求仙之人。東漢末,道教產生,道士繼承方士之術。者流也。
[為全文總綱,埋下諸多伏筆。]
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史多所涉獵。為東宮太子居所,借指太子。伴讀官名。。
[上承首句而回敘愛國深情之淵源所自。]
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指太子朱慈烺(lǎng)及定王朱茲炯、永王朱慈炤(zhào)。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棄其家走之關中函谷關以西,今陜西。,將盡厥他的。職焉。乃東宮不知所之,而范君為黃冠矣。
[上承次句而補述其中曲折以初解懸念。]
太華之山,懸崖之巔,有松可蔭(yìn)庇護。,有地可蔬名詞活用為動詞,種菜。,有泉可汲,不稅名作動,納稅。于官,不隸屬。于宮觀(guàn)道教廟宇。之籍登記冊。。華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創(chuàng)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yíng)屋前明柱,一楹一間房。,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向動詞,面對。以迎日出。
[上承“數(shù)年”一句坐實復庵之苦心經營。]
余嘗一宿住宿一次。其庵。開戶而望全文文眼所在。望字統(tǒng)領下文三層。,大河之東,雷首之山在山西永濟。蒼然突兀,伯夷叔齊之所采薇野菜。而餓者,若揖讓乎其間,固范君之所慕而為之者也。一層。自是而東東望。,則汾之一曲曲折處。,綿上之山在山西介休。出沒于云煙之表外。,如將見之,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同“返”。國而隱居。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成。者也。二層。又自是而東,太行山西河北交界處。碣石河北昌黎。之間指北京。,宮闕皇宮。山陵帝王的陵墓,指明十三陵。之所在,去離開。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相對。泫(xuàn)流淚。然。三層。
[上承末句坐實復庵之復以見志之所在。]
作此記,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范君之志也。
[綱舉目張后以激勵后進愛國熱情作結。]
選自《亭林詩文集》。張大文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