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前寶寶的依戀需要可以分為兩種:探索需要和情感需要,媽媽的功能也相應地分為兩個部分:安全的基地和安全的天堂。
從出生到兩歲,是寶寶與媽媽建立依戀關系的關鍵時期,也是寶寶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需要媽媽“讀”懂寶寶發(fā)出的各種信號,及時、敏感地對寶寶的各種需求作出準確的回應。
安全基地
八九個月以后,寶寶對周圍的一切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這時候的他已經(jīng)能夠獨立地探索周圍的世界了。媽媽要給寶寶一定的探索空間,允許他自主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時候,媽媽需要充當寶寶的“安全基地”,給寶寶精神上的支持。
建立安全基地,媽媽需要做什么?
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寶寶在家中的探索是以媽媽為中心的。他會玩一會兒,繞到你跟前,跟你打個招呼,再走開……媽媽就是寶寶玩耍的“圓心”。
寶寶需要媽媽的支持以確定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險的。不要以為他玩得正酣就不需要你了,這個小家伙可是在密切關注著你呢。只要你走出他的視線,寶寶就要開始呼喊媽媽了。
為了打消寶寶的顧慮,媽媽可以經(jīng)常遠遠地跟寶寶打個招呼,這樣寶寶就可以確定媽媽在關注著他,可以放心玩耍了。
幫助我探索
除了需要關注以外,有時候?qū)殞毜奶剿餍枰獘寢尩膸椭拍苓M行下去。給寶寶提供必要的幫助,但是要讓他獨立完成——媽媽的作用就是“腳手架”,要“協(xié)助”而不是“代替”孩子完成探索。這需要媽媽有足夠的耐心,不要三下五除二就幫孩子做完了。
和我一起玩
有時候,孩子需要看護者和他一起玩耍。和寶寶一起玩,會讓寶寶覺得開心,讓他產(chǎn)生一種“我值得媽媽關注”的想法,這會促進寶寶自尊心的發(fā)展。
讓我感到開心
任何時候孩子都需要知道,媽媽會為他感到高興——只因為,他是媽媽的寶貝。因此,探索的時候,寶寶經(jīng)常會關注媽媽的表情,媽媽滿意的微笑會讓寶寶體驗到一種滿足的快樂,愉悅的心情對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有很大的幫助。
安全天堂
寶寶玩了很長時間后,開始感到勞累和不舒服了;或者,當孩子處于一種不安全的情境時,媽媽就需要結(jié)束寶寶的探索,發(fā)揮“安全天堂”的作用了。
孩子需要媽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歡迎我回到身邊”。媽媽要用溫暖的懷抱迎接寶寶回到自己身邊,撫摸一下寶寶,親親他,看著他,告訴他媽媽一直在這里……這種皮膚的接觸、言語的交流和眼神的對視,會讓寶寶感到莫大的安慰。
建立安全天堂,媽媽還需要做什么?
保護我
寶寶處于不安全的情境時,會發(fā)出需要媽媽保護的“信號”。媽媽要注意孩子的體態(tài)、說話的音調(diào)、表情等表達出的信息,善于“讀懂”這些信號,及時回應。盡管有的時候,寶寶的“害怕”在媽媽看起來會顯得“莫名其妙”,一只小蟲子,一個帶聲音的玩具或是以前喜歡得不得了的浴盆……讓寶寶的臉色都變了,快點保護他吧!
安慰我
有時候,寶寶并不都是在危險的狀況下才需要安慰。試想一下,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如果媽媽在身邊,用溫柔的語言給他講故事,或者唱一首輕柔的兒歌,這可真是莫大的安慰!
調(diào)節(jié)我的心情
有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幫助調(diào)解心中的“不如意”。這種“不如意”可能源自饑餓、勞累、失望、沮喪、震驚、失落等。由于年齡太小,寶寶很難自如地控制這些情緒,媽媽需要陪著寶寶,一方面找尋引起這些負面體驗的原因,試著解決它;另一方面幫助寶寶認識并理解各種情緒,然后教給寶寶一些表達和發(fā)泄這些情緒的方法。總之,需要讓寶寶知道,媽媽很關心他的“心情”,他也會從媽媽這里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探索和愛:一個都不能少
很多媽媽往往在一方面做得很好,但另一方面的潛力則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出來。比如,一些媽媽會更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強調(diào)孩子獨立性的同時忽視了孩子發(fā)出的情感信號,或者是對孩子的情感信號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這樣,孩子可能會逐漸開始不愿意表達感情,也很少跟小伙伴玩耍;而另一些媽媽又特別喜歡把寶寶摟在懷里,不放心寶寶去獨立探索。寶寶在探索的時候,媽媽也會千叮嚀萬囑咐,過度保護。這樣的寶寶也容易“纏”住媽媽,寸步不離,對于短暫的分離大哭不止。
拿“寶寶摔倒了”這件事來說,媽媽當然應該鼓勵寶寶獨立站起來,但是在寶寶站起來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鼓勵寶寶,再抱抱他,親親他,給他情感上的安慰。
當媽媽的“安全基地”和“安全天堂”的作用都恰如其分的時候,寶寶就可以大膽地探索周圍的世界,同時也會跟媽媽有很好的情感交流,形成安全良好的依戀關系了。
編輯/申艷(shenyan@bphg.com.cn)
文章來源:《父母必讀》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