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歷史人物;歷史條件;歷史材料
〔中圖分類號〕 G633.5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7)11(B)—0031—01
歷史人物是歷史知識的三個要素之一,是中學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吨袑W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歷史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了解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重要事件和歷史人物。”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講好歷史人物不僅是學生學好歷史課的主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應該如何講解歷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一、講解歷史人物不能孤立地去進行,必須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觀察,才能對他們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上下五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歷史的長河中曾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不管是誰,每個歷史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毫無例外地受到歷史條件的制約,然而每個歷史人物都以其所作所為給歷史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我們既要承認歷史的必然性,“每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人物來”;同時也要承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因為“全部歷史正是由那些無疑是活動家的個人的行動構成的”。
例如,張騫通西域,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司馬遷譽之為“鑿空”。對于這樣一位大智大勇、功垂千秋的歷史人物,我們應該充分肯定,以致滿懷敬仰之情,以他的業(yè)績來啟迪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為國為民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但同時必須指出:張騫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此時西漢處于興盛階段,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兵強馬壯、人才濟濟,而張騫正是憑借了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以自己的大智大勇,終于成就了偉大的業(yè)績。
二、講解歷史人物需要典型的、適量的、明確而具體的歷史材料,以突出人物形象
《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為我們塑造了許多不朽的藝術形象,其敘事生動傳神,善于抓住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某些生活細節(jié)來塑造人物的形象。因而,我們在講解歷史人物的時候應該效法司馬遷:調動一切手段多側面、多層次地塑造歷史人物形象。
1.運用插圖,刻畫形象。現(xiàn)行中學歷史教材中有各類插圖400多幅,其中各類人物圖畫200余幅。教學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恰當?shù)厥褂眠@些歷史資料,這樣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有關歷史人物知識。
2.以事傳人,述說業(yè)績。講述歷史人物離不開人物的生平業(yè)績。而這些業(yè)績是由無數(shù)件“事”構成的,我們可以以時間為序,有條不紊地講述每一件事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結果影響,通過這些事就可以讓學生看到歷史人物的活動軌跡,歷史人物的形象也就凸現(xiàn)出來了。
3.增加細節(jié),生動逼真。歷史教材不是以寫人為主的傳記文學,教材中出現(xiàn)的人物都是粗線條的勾勒,缺乏細致的描繪。因而,我們在講解歷史人物時有必要增加些細節(jié),給人物來個特寫鏡頭,以生動逼真地再現(xiàn)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
例如,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后,時刻不忘祖國大陸的錦繡山河,在他晚年患病的日子里,天天掙扎著起來,扶杖登上點將臺,用望遠鏡隔海瞭望大陸。后來臺灣人民在臺中縣鐵鉆山上豎立了一尊鄭成功塑像:塑像面朝祖國大陸。這寄托了臺灣人民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美好愿望。講述這個細節(jié),不僅升華了鄭成功的英雄形象,也使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4.引用原論,繪聲傳神?!把詾樾穆暋?,我們在講述歷史人物時,如能適當?shù)匾萌宋锏难哉?,學生則會感到更加親切。
例如,陳勝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5.借詩入史,史情并茂。“文史不分家”,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學是我們講述歷史人物的重要依據(jù)之一,而別具一格的詠史詩則對歷史傾注了無限的深情與厚愛,借詩入史,歷史教學將會增加詩情與畫意。
例如,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稱頌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至今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蓖醢彩c商鞅兩位改革家,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