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質疑,“80后”用“真實”來評價自己……
出生于1983年的我,是一個典型的“80后”:獨生子女,大學畢業(yè),追求小資。
我進入職場年頭還不長,只有兩年多。但在這短短的兩年里,就已經(jīng)充分感覺到了“非我類”們對我們的“歧視”。
比如:很多管理者認為我們這些年輕人不好管。剛剛進入企業(yè)時,我是激情四溢的,然而也特別容易遭遇挫折,于是常常情緒化;我們這代人普遍更重視自己的心理感受,不愿意委曲自己,像我兩年已經(jīng)換了兩份工作了;我們更喜歡在工作中自由闡述自己的想法,即便被人看不慣……
不“忠誠”的理由
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我們,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掌上明珠。但步入職場后,我突然覺得自己從核心人物變成了一顆螺絲釘,難免會產生心理落差。但我也堅信:任何剛入職場的人都如此,不管是哪個時代的人。
當然,與其他前輩相比,我們可能對所服務的企業(yè)不夠忠誠。但面對更多更好的選擇機會,更大的成長空間,何苦為一個名份而死守呢?我們更追求就業(yè)質量,而非就業(yè)本身,道理如同對待生活一樣。
作為“80后”的我們,比以往年代的人更加自信和獨立,當然也有人說這是自私和個人主義。不管用哪種形容詞,你都必須承認,我們更愿意信守自己對生命和價值觀的追求。比如:我的第一個上司總是讓我做一些我并不擅長和喜歡的瑣碎工作,我也試圖與其溝通過。但他卻說:“你是最年輕的新人,你不干這件事誰來干呢?”然后他就會說起他當年剛參加工作時,如何如何辛苦,每天上班還要打掃辦公室、給上司倒水等等,完全是職員兼生活秘書??此跣踹哆兑荒槆烂C,真是讓我頭大。
不僅如此,上司對待我還很不公平。我可以承受低薪,但是絕對忍受不了不公平。比如:有一次他讓我和一位前輩共同完成一個項目,這位前輩的年齡像我爸那么大了,總把我當孩子,他不相信我的策劃方案可行??墒沁@個策劃是我查閱了好多天資料,并且在外國網(wǎng)站上鉆研了好幾天的結果。他甚至不愿意給我一個嘗試的機會。最郁悶的是,當我直接把我的方案給上司時,他也同樣不信任。
結果當然是,我離開了這個企業(yè),任何人都需要一個能讓自己成長的企業(yè)。
做真實的自我
長輩常說我們這一代不懂得尊重人。但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可能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尤其是在企業(yè)里,上司如果想贏得下屬的尊敬,也要先尊重我們這些晚輩呀。再說,我是來工作的,而不是來搞人際關系的,因此我更渴望一種平等、簡單的人際關系,而不用花心思討好誰。
一次,因為我去會計那兒報銷,票據(jù)填寫和領導批示不清楚,被會計數(shù)落了一下,心情很不愉快。開始我還和會計氣沖沖理論了一番,后來又委屈地哭了。但過一會兒我的情緒就好了,和同事依舊有說有笑??墒?,后來我聽會計對我的評價是:“這些‘80后’,晴一陣雨一陣,真是情緒化,我可惹不起他們了?!?/p>
我也知道自己在工作中,不懂得表達技巧,但是我也全無惡意。當然,在我真正認同的時候,我也會毫不掩飾自己的欣賞。盡管有時會被人誤認為我是逢迎拍馬,但這都無所謂,因為這樣的我才是真實的。
我也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歡我們,甚至拿我們是“月光族”說事:這些貪圖享受的一代……然而又有多少人關心過我們錢都花在哪兒了?學車、學英語、買基金、健身、休閑、社交,樣樣可都是提升自我、提高生活品質所必需的。
還有人認為我們“80后”是“有見識而沒常識”,做事不踏實……對于這些評價,雖然刻薄,但我也一直在思考,也在慢慢審視、修正和改變自己。
不過我更想說的是:如果你可以放下老眼光,重新審視一下我們“80后”,你才能發(fā)現(xiàn)我們可愛、真實的一面……
責任編輯:焦晶